化合物相的析出对Mg-Sn二元合金导热性能的影响
本文选题:镁合金 + 导热性能 ; 参考:《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年11期
【摘要】: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Sn(3%,6%,9%,质量分数)对铸态、固溶态及时效态Mg-Sn二元合金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及固溶处理态Mg-Sn合金的热导率均随着Sn元素含量的增加不断降低,其中Sn含量最多的固溶态Mg-10Sn合金所对应的热导率降低至52.6 W/(m·K);同固溶态合金相比,相同溶质含量的铸态合金的热导率更高。Mg-Sn合金的热导率随时效的进行逐渐升高,Mg-3Sn、Mg-6Sn及Mg-10Sn合金的热导率分别最终可达到125、120及110 W/(m·K)。分析表明,镁合金热导率的不断升高可以归结于基体的纯化效应,Sn元素的原子大小、核外电子分布以及化合价等均会对Mg-Sn合金的导热性能产生影响。
[Abstract]:The effect of Sno _ 3 with different content and mass fraction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s-cast, solid solution and aged Mg-Sn binary alloy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s-cast Mg-Sn alloy and solid solution-treated Mg-Sn allo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n content, and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g-10Sn alloy with the highest Sn content decreases to 52.6 W / m ~ (-1) K ~ (-1), compared with the solid solution alloy.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as-cast alloys with the same solute content is higher.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g-Sn alloys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aging. The thermal conductivities of Mg-3SnOMg-6Sn and Mg-10Sn alloys can finally reach 125120 and 110W / m K ~ (+),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creasing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agnesium allo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of matrix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atomic size of Sn element,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s outside the nucleus and the valence of Mg-Sn alloy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Mg-Sn alloy.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材料各向异性与织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交通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1043,51371046,5150103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N130510002,N141003001,L1502025,L1502047) 辽宁省科技厅一般项目(L20150176,CQZJKY2013001,2014QK263,CX201407)
【分类号】:TG146.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善洲;;二元合金相图实验的改进[J];大学化学;2008年03期
2 杨涛;;二元合金相图实验的改进[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3 陶治,王瑞芳;二元合金相图与黄金分割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4 蔡定建,杨忠,郁德清,钟一平;二元合金相图的绘制与应用实验装置的改进[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陈红梅,欧阳义芳,钟夏平,吴伟明;铁基二元合金非晶形成范围的理论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蒋海燕;朱方;顾浩;;二元合金相图实验教材的研究 试剂的纯度[J];化学世界;2008年11期
7 蒋海燕;朱方;顾浩;;关于二元合金相图实验教材中若干问题的商榷[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8期
8 刘媛媛;杨斌;刘大春;戴永年;;共存理论模型在铝锌二元合金系中的应用[J];云南冶金;2008年03期
9 王福合;杨宗献;王勉;张涛;廖永祺;;H在无序二元合金表面上的化学吸附能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1989年02期
10 任大刚;应用场蒸发过程研究二元合金中原子的键能[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宇强;易丹青;周明哲;潘素平;刘会群;;粗大第二相和晶界对于2524铝合金疲劳行为的影响[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2 蒋显全;何洪;张秀锦;;均匀化温度对Al0.3Mn0.4Fe合金铸轧坯料的第二相组织影响[A];合作 发展 创新——2008(太原)首届中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敏敏;罗月新;计波;;第二相添加对7715D高温钛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毕革平;吴伯群;;第二相含量、晶粒度计算方法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晶;王晓强;柯家骏;范建峰;袁章福;;熔融锡、铋及其二元合金的表面张力[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桑可正;李玉刚;;第二相对镍基合金气蚀过程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陈艳辉;孙威;张泽;;少量Ni添加对Al-Rh准晶系微结构的影响[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欧阳义芳;金展鹏;;贵金属-铝二元合金形成焓的EAM计算[A];第九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9 张超;刘浩;宋畅;韩斌;李文昌;李平和;吴润;;低碳微合金化钢中第二相质点的析出及其作用[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大会论文集(中)[C];2009年
10 冯瑞娟;武海顺;;Fe-Al二元合金团簇的结构与磁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申Pr伯;生物活性涂层包覆镁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周云凯;Zr-Ti二元合金的强韧化及其组织演变[D];燕山大学;2015年
3 高蕊;镁合金表面超疏水膜层构筑及其防腐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4 邱日盛;加工工艺及合金成分对锆合金第二相和相变行为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4年
5 李先芬;共晶系和匀晶系二元合金熔体结构转变及其对凝固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张玉芬;镁合金表面超疏水涂层的构建及其腐蚀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7 张伟;第二相方向性析出和晶粒细化提高FeMnSiCrNi基合金记忆效应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赵岩;二元合金熔体凝固过程中的结构演化及团簇行为[D];山东大学;2007年
9 姜迪友;面向等离子体材料钨合金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弋;脉冲强磁场处理AZ31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2 刘思扬;Ti、Nb、Sn及其二元合金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董婷婷;往复挤压Mg-Gd二元合金强化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爽;Cu-Zr二元合金体系的脱合金研究[D];深圳大学;2016年
5 李富斌;镁合金中第二相对孪晶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陈诚;第二相存在形态对Cu-Ni-Nb合金熔点和导热性能的影响[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7 封钰明;强变形镁合金微观结构的表征[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8 李琳琳;6×××系铝合金中第二相Mg_2Si的局部腐蚀机理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年
9 张敏;镁合金表面植酸/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10 陶小马;稀土二元合金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29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02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