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低功率脉冲激光-电弧复合热源高效焊接过程中的“匙孔”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17:21

  本文选题:激光“匙孔” + 等离子体 ; 参考:《机械工程学报》2016年02期


【摘要】: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焊接技术由于具有焊接熔深大、效率高、质量好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采用低功率脉冲激光-钨极惰性气体保护(Tungsten inert gas,TIG)焊电弧复合热源技术进行镁合金板材的焊接,研究激光脉冲作用消失之后的等离子体行为和激光"匙孔"行为。在上述试验结果的指导下优化工艺参数,对比研究采用单独激光焊、TIG电弧焊和复合热源焊这三种方法实现镁合金板材对接焊相同效果时焊接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匙孔"和"匙孔"等离子体的形成是实现复合热源高效焊接的前提条件,恰当的工艺参数可以使得激光"匙孔"维持稳定的开口状态,这种状态提高了电弧的稳定性和能量密度,延长了镁等离子体的恢复时间,因此能够提高复合热源的焊接效率。达到相同焊接效果时复合热源的焊接效率分别达到单独激光焊接效率的7.14倍和单独TIG电弧焊接效率的4.29倍。
[Abstract]:Laser-arc hybrid heat source welding technology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high penetration, high efficiency and good quality. A low power pulsed laser-tungsten inert gas (Tungsten inert gas TIG) welding arc composite heat source technique was used to weld magnesium alloy sheet. The plasma behavior and laser "keyhole" behavior of magnesium alloy were studied after the laser pulse disappear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abov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welding efficiency between laser welding TIG arc welding and composite heat source welding for magnesium alloy sheet butt welding with the same effec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laser "keyhole" and "keyhole" plasma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efficient welding of composite heat source, and the proper process parameters can make the laser "keyhole" maintain a stable opening state. This state improves the arc stability and energy density, prolongs the recovery time of magnesium plasma, and therefore improves the welding efficiency of composite heat source. The welding efficiency of composite heat source is 7.14 times that of single laser welding efficiency and 4.29 times that of TIG arc welding efficiency when the welding effect is the same.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75038)
【分类号】:TG4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惠奇;蔡中厚;秦启宗;;六氟化铀振动激发态的紫外吸收变化[J];化学学报;1988年02期

2 张麟;潘仕荣;刘毅;黄展云;陈弟虎;;激光脉冲能量对四面体非晶碳薄膜的结构及血液相容性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8年03期

3 韩书梅;王明生;;激光在表面处理技术中的应用[J];电镀与精饰;1991年01期

4 冯爱新;聂贵锋;薛伟;曹宇鹏;徐晓翔;李彬;施芬;;2024铝合金薄板激光冲击波加载的实验研究[J];金属学报;2012年02期

5 吴隽贤;激光镀技术[J];表面技术;2000年05期

6 周建忠,刘会霞,冯爱新,杨超君,王广龙,张兴权,张永康;激光冲击波技术用于材料加工的研究进展[J];应用激光;2005年01期

7 徐国昌;刘金授;朱萍;邹志洁;;激光微型焊接在半导体技术中的应用[J];电子工艺技术;1990年06期

8 沈蓓军,王润文,,路敦武,黄惠杰;激光LIGA工艺实验设计[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1996年03期

9 陈毅彬;周建忠;黄舒;孙月庆;蒋素琴;;基于ABAQUS的激光板料成形的数值模拟研究[J];应用激光;2007年03期

10 刘萍萍;魏龙;谢海银;;SiC的激光表面微造型工艺研究[J];锻压技术;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续跃;胡明文;周锦进;;脉冲激光能量经验公式的建立[A];第四届全国电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李洪涛;丁伯南;王玉娟;谢卫平;傅贞;秦卫东;丁胜;万步勇;孟维涛;任靖;王厚明;龚德森;;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3 陈宇晓;唐丹;陈敏德;;ps级高速取样门的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4 张朝阳;陈飞;王耀民;;纳秒脉冲激光对水下靶材的表面微加工技术[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高宏适;激光喷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震;可见光CCD的激光致眩现象与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周乐;基于多棱镜扫描分光调制原理的CO_2多头激光毛化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郝新锋;低功率YAG激光+TIG复合热源焊接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聂瑞杰;基于SiPM阵列的激光水下三维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5 苦史伟;纳秒UV激光在薄膜太阳电池中膜面划线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郭莉;氧化石墨烯的激光微纳加工与器件制备[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磨俊宇;基于正交双波长双脉冲LA-LIBS技术分析银饰品中的微量元素[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艳麟;激光换能片冲击力检测及组胺透皮反应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3 王砚丽;激光旋转打孔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杨继宏;激光打微孔作用机理及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石露;薄片式激光冲击波转换装置的皮试效能实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6 阳彦字;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激光标刻控制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张博;激光微区发射光谱及其分析精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8 陈刚;复合材料中激光超声的数值模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邱冬冬;激光对硅太阳能电池和硅CCD的损伤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刘志勇;基于DSP&CPLD的激光标刻控制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62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062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