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高温合金IN718上气膜冷却孔电火花加工试验

发布时间:2019-01-09 14:43
【摘要】:针对高温合金IN718上鐖0.5mm气膜冷却孔的加工,采用煤油中旋转电极内冲液电火花成型加工方法,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试验进行设计分析,分析峰值电流、脉宽、占空比和冲液压强4个因素对材料去除率和电极相对损耗的影响,基于正交试验结果建立综合评分公式,选择最优加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峰值电流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最明显,其次为冲液压强和占空比,脉宽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很小;峰值电流对电极相对损耗的影响最明显,其次为冲液压强,占空比和脉宽对电极相对损耗的影响很小;最优的加工参数峰值电流为8A、脉宽为130μs、占空比为0.35、冲液压强为5MPa,对该参数进行加工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一致.
[Abstract]:In view of the machining of 0.5mm film cooling hole on IN718 superalloy,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EDM with internal flushing liquid in kerosene rotating electrode, designs and analyzes the test by orthogonal test design method, analyzes the peak current and pulse width. The effects of duty cycle and impact hydraulic strength on 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 and electrode relative loss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a comprehensive scoring formula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optimal processing parameters were sel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current has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on 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 followed by the strong impact hydraulic pressure and duty cycle, and the pulse width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 The peak current has the most obvious effect on the relative loss of the electrode, followed by the strong impact hydraulic pressure, and the duty cycle and pulse width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relative loss of the electrode. The optimum processing parameters are 8A peak current, 130 渭 s pulse width, 0.35 duty cycle, and 5MPa impact hydraulic streng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analysis result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分类号】:TG6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爱民,熊玉华,黄太文,刘林;化学细化技术的进展及在高温合金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00年04期

2 牛建平;金涛;孙晓峰;于洋;管恒荣;胡壮麒;;一种新牌号Ni基高温合金的超纯净熔炼[J];材料导报;2001年06期

3 李周,张国庆,田世藩,颜鸣皋;高温合金特种铸造技术——喷射铸造的研究和发展[J];金属学报;2002年11期

4 杨安香,陈贤红,方南辉;高温合金中微量铈的快速测定[J];江西冶金;2003年01期

5 J.C.Zhao,Michael F,Henry,王景成;多元高温合金相稳定性的热力学预测[J];上海钢研;2003年03期

6 万晓慧,杨思乾,马铁军,李京龙;高温合金点焊动态电阻曲线与熔核直径的关系[J];航空制造技术;2005年05期

7 陈立佳;吴崴;P.K.Liaw;;3种高温合金的蠕变-疲劳交互作用行为及寿命预测[J];金属学报;2006年09期

8 马天军;武超;;不同形状的高温合金钢坯温度场变化数值模拟[J];上海钢研;2006年04期

9 施立发;黄进峰;赵光普;焦兰英;;高压富氧下几种高温合金的燃烧特征和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07年04期

10 刘平;;高温合金中钨元素的看谱分析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钨业;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其娟;;21世纪定向凝固高温合金使用展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荀淑玲;闫忠强;王娟辉;王晓梅;胡敏艺;王江;;微量元素硼在高温合金中的作用[A];低碳经济条件下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发展研讨会——暨重冶学委会第六届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洪亮;姚亦宁;刘一鸣;;Вжл14高温合金及铸件研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万晓慧;杨思乾;马铁军;李京龙;;高温合金点焊动态电阻曲线与熔核直径的关系[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5 庞晓辉;;高温合金中钌元素的分析测定[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庆斌;卢翠芬;李冬玲;;一种高铬高温合金的物理化学相分析[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庞晓辉;刘平;杨军红;;高温合金中铼元素的分析测定[A];动力与能源用高温结构材料——第十一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庞晓辉;杨军红;刘平;;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温合金中痕量硒[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马彦明;刘金海;;高温合金导板失效分析[A];2008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8年

10 孙晓峰;;我国高温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基础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李翠红 徐爱党;新中国第一炉高温合金在抚钢诞生[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杭材;先进高温合金——制造先进发动机的基石[N];中国航空报;2012年

3 吉勇;东北特钢填补了国内高温合金在大模块应用领域的空白[N];中国冶金报;2010年

4 梁凌;于无声处听惊雷[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4年

5 陈亚莉;GE公司开发新型低铼高温合金[N];中国航空报;2008年

6 陶玉晓;新发动机有了高温合金紧固件[N];中国航空报;2005年

7 金方 杨国平;安大辗轧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N];中国航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玄伟东;高温合金定向凝固杂晶形成规律及其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2 赵坦;第二代定向柱晶高温合金DZ59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金文中;K417高温合金真空熔铸凝固过程的电磁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陈伟;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整体精铸燃烧室机匣用高强度高温合金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杨舒宇;Co-Al-W基高温合金热力学分析及合金设计[D];东北大学;2012年

6 杨爱民;K4169高温合金组织细化及性能优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7 刘峰;DD3高温合金的深过冷快速凝固及其快速凝固用特殊涂层[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8 徐裕来;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用高温合金Nimonic 80A成分优化、微结构及其高温强化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9 杜俊平;Ni基单晶模型高温合金中多组元势的构建及应用[D];钢铁研究总院;2014年

10 严卫东;铝合金及高温合金铸件凝固过程中晶粒组织形成的计算机模拟[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鹏;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温合金组织性能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赵唯;Ni基高温合金的等离子体直接成型及其结构、抗热腐蚀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周鹏;高温合金的高温断裂性能的试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4 鞠红岩;高温合金已切削表层特征试验研究与建模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5 吕连灏;铱基高温合金增韧机理第一性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6 乔帅;超硬刀具车削高温合金过程热力耦合特性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7 惠升;脱芯工艺对三种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1年

8 潘琳;高温合金深孔珩磨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9 杨刚;Ni基高温合金切削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龙;高温合金薄壁波纹零件结构分析与成形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05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405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1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