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单向压缩半固态铜合金的显微组织演变

发布时间:2019-02-10 19:54
【摘要】:利用Gleeble-1500热/力学模拟试验机,对采用应变诱导熔化激活法制备的ZCuSn10铜合金半固态及铸态坯料进行单向压缩实验。分析压缩变形条件对半固态ZCuSn10铜合金坯料显微组织的影响,并结合压缩后的显微组织对固液两相的流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MA法制备的半固态压缩试样变形抗力仅为常规铸态ZCuSn10铜合金压缩试样的一半。半固态试样压缩变形前液相率为19.4%,压缩变形后液相率为8.1%。半固态ZCuSn10铜合金在不同应变量、变形温度、应变速率下进行压缩实验,试样在过渡区域开始产生液固分离现象,并在中心区域出现液固完全分离现象。变形量越大,半固态ZCuSn10铜合金压缩试样中心部位的液相越少。随着温度的升高,半固态ZCuSn10铜合金压缩试样的端部、过渡区域、心部的液相均增加。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半固态ZCuSn10铜合金压缩试样的过渡区域的液相增加。
[Abstract]:Unidirection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of semi-solid and as-cast ZCuSn10 copper alloy billets prepared by strain induced melting activation method were carried out by Gleeble-1500 thermal / mechanical simulation machine. The effect of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conditions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semisolid ZCuSn10 copper alloy billet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formation resistance of semisolid compression specimens prepared by SIMA method is only half of that of conventional ZCuSn10 copper alloy compression specimens. The liquid rate of semi-solid sample is 19.4 before compression and 8.1 after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Under different strain,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strain rate of semisolid ZCuSn10 copper alloy, the liquid-solid separation began to occur in the transition zone, and the liquid-solid complete separa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central region. The higher the amount of deformation, the less liquid phase in the center of the compression specimen of semisolid ZCuSn10 copper alloy.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liquid phase in the end, transition region and center of semisolid ZCuSn10 copper allo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the liquid phase in the transition region of semisolid ZCuSn10 copper alloy is increased.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5314120013)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2014FB131)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674001)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2015Z031)~~
【分类号】:TG14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全英,孙晶,邵会孟;铜合金内硼化的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李有观;接线柱用新型铜合金[J];世界有色金属;2003年01期

3 李湘洲;;铜与铜合金[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3年08期

4 ;铜合金的分类及应用[J];有色金属工业;2004年01期

5 徐元森;敲碎镁铜合金得到均匀粒子而没有碎屑[J];铸工;1952年01期

6 张祖烈;关於熔制镁铜合金的几个问题[J];铸工;1952年02期

7 ;铜合金的应用[J];机械工人;1957年05期

8 张景春;铜合金的鉴别方法[J];铸工;1974年06期

9 ;铜合金的锻造[J];热加工工艺;1978年02期

10 ;铜合金中锡的快速比色测定[J];四川机械;197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碧文;;铜及铜合金研究方向[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2 朱骏;薛济来;;易切削环保铜合金技术研究进展[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正科;甫鑫;钟正强;;新世纪 新潮流——铜合金制品染法国金色西班牙古铜色工艺[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苏红宏;冯雪;;钼铜合金高温强度理论和试验[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刘平;;高性能铜合金的热处理及其加工技术[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6 马壮;董世知;马修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稀土铜合金性能预测模型[A];2008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8年

7 谢建新;王自东;;高性能铜合金线材制备加工技术[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黄寿洪;何炜;丁力;李铁藩;沈嘉年;;渗入稀土后的铜合金抗氧化效果[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学组第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3年

9 宋德胜;陈新民;陈华峰;;高压铜合金阀体铸件的工艺实践[A];2011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黄福祥;铃木洋夫;宁洪龙;马莒生;;引线框架铜合金氧化性能的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君 史欣;热交换用铜合金管市场广阔[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2 岳琴 杨燕群;让古老的铜合金焕发光彩[N];科技日报;2005年

3 曹祥汉;陈岩;铜及铜合金生产任重道远[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4 ;无镍白色铜合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5 陈菲菲;美环保局批准铜合金抑菌性注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6 记者黄苗荣 余建峰;海亮冷疑管制造水平国际领先[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7 梁少伟;铜合金线材需求旺盛[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8 朱嘉;铜合金管材铸轧加工技术列入科技部引导项目[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9 飘尘;博威合金新年有色新股第一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10 王君 何笑辉;铜合金冷凝管产能严重不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史国栋;原位富铁纳米颗粒在铜合金中的形成机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2 刘娜;环保易切削白色铜合金的制备及其相关基础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吴予才;高速铁路用铜合金接触网导线及铜扁线的产业化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2年

4 刘国军;铜合金高温抗氧化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胡特;几种高强高导铜合金中析出强化相晶体学特征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6 雷维新;碳纳米管增强锡铜合金负极的一体化结构设计及储锂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7 苏娟华;大规模集成电路用高强度高导电引线框架铜合金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陶玉强;互穿网络结构铜合金—铁酸镍金属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丁丁;原位纳米颗粒增强铜合金的制备及其强化机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海莲;半固态ZCuSn10铜合金单向压缩组织演变与变形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伊家飞;真空法处理含砷锑复杂铜合金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贾梦珂;铜合金表面三嗪二硫醇类薄膜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高原;铜合金的磨损与腐蚀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王安舒;铜合金冷却器盖铸造工艺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6 邓世岐;炭/铜合金体系的界面行为和炭纤维织物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制备[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隋佳利;铜合金偶合加速腐蚀行为及防污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8 胡雅婷;钯铜合金关键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南昌航空大学;2016年

9 梅振东;BFe30-1-1铜合金热变形行为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杨家东;海水冷却系统中管线用铜合金的微生物腐蚀与防护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19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419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a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