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铁路轴承套圈内圆磨床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31 08:02

  本文关键词:铁路轴承套圈内圆磨床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铁路大发展,但高速、重载铁路轴承依赖进口。国内轴承行业正在加快高铁、重载铁路轴承的研制,研发铁路轴承内外套圈精密磨削成套装备,对推动我国高铁和重载货运列车轴承的国产化具有积极意义。铁路轴承套圈内圆磨床是铁路轴承磨削加工的关键设备。本文针对铁路轴承套圈内圆磨床展开结构动态特性分析与优选设计,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利用SolidWorks软件和ANSYS软件建立铁路轴承内圆磨床动力学模型。2)基于液体静压理论和摩擦学理论,建立了平V贴塑静压卸荷导轨结合部动力学模型,计算了静压油膜区与贴塑层接触刚度,并将V形导轨法向刚度分解为垂向刚度和横向刚度,得到平V贴塑静压卸荷导轨结合部垂向和法向动态特性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贴塑层刚度远大于静压油膜区刚度;进给系统垂向和横向接触刚度随着贴塑层厚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加;铁路轴承内圆磨床贴塑层厚度推荐值为2mm。3)基于赫兹接触理论、杆件拉压变形理论和滚动轴承分析理论,建立了考虑丝杠扭转变形效应的滚珠丝杠驱动机床进给系统轴向动力学模型,对一端固定、一端浮动和两端固定的滚珠丝杠驱动进给系统轴向动力学特性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螺母的工作位置对进给系统的轴向动态特性影响较大,螺母越靠近固定支承端,进给系统的轴向固有频率越高;两端固定的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动力学性能优于一端固定、一端浮动进给系统。4)对铁路轴承内圆磨床整机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结合内圆磨床加工特点及整机动态特性分析结果,找出磨床薄弱环节,对磨床结构进行结构动态设计,得出结构改进方案。
【关键词】:铁路轴承内圆磨床 贴塑静压卸荷导轨 滚珠丝杠副 结构动态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270.33;TG58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注释表9-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论文研究背景11-12
  • 1.2 磨床进给系统结合部动态特性研究现状12-14
  • 1.2.1 接触刚度识别方法12-13
  • 1.2.2 平V贴塑静压卸荷导轨13-14
  • 1.3 磨床结构动态特性研究现状14-15
  • 1.4 存在的问题15
  • 1.5 本文研究内容15-17
  • 第二章 铁路轴承内圆磨床动力学建模17-22
  • 2.1 概述17
  • 2.2 磨床动力学建模17-19
  • 2.2.1 磨床结构17-18
  • 2.2.2 磨床整机动力学建模18-19
  • 2.3 磨床进给系统结合部动力学建模19-21
  • 2.3.1 进给系统结构19-20
  • 2.3.2 结合部动力学建模20-21
  • 2.3.3 结合部等效刚度21
  • 2.4 本章小结21-22
  • 第三章 平V贴塑静压卸荷导轨结合部动态特性参数计算22-32
  • 3.1 概述22
  • 3.2 动力学模型22-23
  • 3.3 垂向和横向动态特性计算23-28
  • 3.3.1 静压油膜刚度23-26
  • 3.3.2 贴塑层刚度26-27
  • 3.3.3 软件编写与校核27-28
  • 3.4 结果与讨论28-31
  • 3.4.1 基本参数28-29
  • 3.4.2 动态特性参数计算29-30
  • 3.4.3 结果与讨论30-31
  • 3.5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滚珠丝杠驱动磨床进给系统轴向动态特性参数计算32-52
  • 4.1 概述32
  • 4.2 动力学模型32
  • 4.3 轴向动态特性计算32-41
  • 4.3.1 固有频率32-33
  • 4.3.2 轴向刚度33-39
  • 4.3.3 软件编写与校核39-40
  • 4.3.4 模型验证40-41
  • 4.4 结果与讨论41-51
  • 4.4.1 左端固定、右端浮动42-47
  • 4.4.2 杠两端固定47-51
  • 4.5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铁路轴承内圆磨床结构动力学分析52-79
  • 5.1 概述52
  • 5.2 磨床结构动力学分析52-58
  • 5.2.1 模态分析52-56
  • 5.2.2 谐响应分析56-58
  • 5.2.3 磨床薄弱环节58
  • 5.3 磨床结构动态设计58-72
  • 5.3.1 进给系统轴向刚度58-60
  • 5.3.2 砂轮修整器60-66
  • 5.3.3 床身结构66-69
  • 5.3.4 工件系统69-72
  • 5.4 磨床结构设计方案72-78
  • 5.4.1 初步方案72-75
  • 5.4.2 最终方案75-78
  • 5.5 本章小结78-7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9-81
  • 6.1 论文总结79
  • 6.2 论文展望79-81
  • 致谢81-82
  • 参考文献82-85
  • 作者简介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月梅;蔡干;何守信;;内圆磨床增加端面磨削功能的技术改造[J];机床与液压;2010年10期

2 黄宝祥;;内圆磨床上的加长砂轮杆[J];金属加工(冷加工);1965年02期

3 孙南兴,周家谟,宋基德;50毫米半自动内圆磨床的设计结构介绍[J];机床与工具;1959年24期

4 芦小明;内圆磨床[J];机床;1979年08期

5 邹鹏飞;内圆磨床的防护罩[J];劳动保护;1983年02期

6 虞和涌;;内圆磨床加装端面磨削装置[J];磨床与磨削;1984年04期

7 潘广银;;国外内圆磨床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江苏机械;1986年03期

8 潘广银;;国外内圆磨床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江苏机械;1986年03期

9 谈百锦;1EF系列内圆磨床结构特点及其应用[J];机床;1991年12期

10 张忠党;巧改内圆磨床[J];中小型电机;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玉川;班志强;刘静;;M250内圆磨床的范成法磨削改造[A];2011年河南省先进制造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印鉴;江苏恒力“GM2工件内藏式高精度内圆磨床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工业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超;基于PLC的内圆磨床控制系统设计[D];浙江大学;2013年

2 卢文辉;基于LabVIEW的内圆磨床自适应对刀监控系统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3 陈晓杰;铁路轴承套圈内圆磨床热态特性分析[D];东南大学;2016年

4 蔡兆文;铁路轴承套圈内圆磨床结构动态特性分析[D];东南大学;2016年

5 周晓章;智能内圆磨床测量控制仪[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6 于胜昔;内圆磨床精密主轴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应用[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7 倪尚彬;新型内圆磨床床头箱和导轨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启林;高精度集成化内圆磨床测控装置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9 宣苓娟;新型内圆磨床砂轮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宋啸;高精度内圆磨床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铁路轴承套圈内圆磨床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79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1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