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低铼镍基单晶合金设计、制备及微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型低铼镍基单晶合金设计、制备及微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对镍基单晶合金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已研制出第五代单晶合金。目前,国际上提高镍基单晶合金性能通常是在合金中添加贵重金属铼(Re)和钌(Ru),但是Re和Ru的增加,不仅合金成本和密度大幅增加,而且对合金的单晶成型能力也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关于如何在保证合金性能的基础上降低Re、Ru含量的研究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在第三代镍基单晶合金基础上采用电子空位理论、d电子理论以及相图分析(CLAPHAD)法设计一种低铼第三代镍基单晶合金,在保证合金高温性能的基础上降低合金的密度、成本,并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与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出单晶试样,研究熔体过热与热处理工艺对合金微观组织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电子空穴法、d电子理论法以及相图分析(CLAPHAD)法进行合金设计得到以下较好的合金成份范围:Cr:3%,Co:9.5-10.5%,W:7.5-8%,Mo:1%,Ta:5.5-6%,Al:6%,Hf:0.1-0.2%,Ti:0-0.5%,Nb:0.2-0.5%,Re:3.5%,其余为Ni。其中Nv"f2.3、Md"f0.985、(W+Mo)"f3.5%(at%)以及Ta/(W+Mo)在0.5-1之间,并通过相图分析,其组织稳定性基本达到第三代单晶合金要求。新型单晶合金铸态组织呈枝晶状,枝晶干与枝晶间存在着严重成份偏析,Al、Ti、Ta、Nb、Cr偏析于枝晶间,而Re、W、Mo、Co偏析于枝晶间。在相同的抽拉速度(3mm/min)条件下,随着熔体过热温度的增高,枝晶干与枝晶间成份偏析降低;单晶合金中一次枝晶间距与二次枝晶间距均降低,其中一次枝晶间距降幅达40-60μm;枝晶间(γ+γ’)共晶组织由大的片状转变为小块状;γ’尺寸也显著变小,立方度提高。采用DTA实验分析可知合金的(γ+γ’)共晶组织在1445℃溶解。通过对比几种不同的固溶处理工艺,确定新型单晶合金的固溶处理工艺为:1300℃,4h+1310℃,6h+1320℃,8h,+1330℃,8h A.C。在该固溶处理条件下合金中共晶组织基本消除,枝晶干与枝晶间成份偏析大大降低。随一次时效温度的增加,新型单晶合金的γ’相尺寸不断增大,其立方度先增大后减小,在1180℃时单晶合金γ’尺寸达到最大,立方度最高。并在1200℃时出现棱角钝化现象。在时效冷却后发现基体通道中有二次γ’析出,并随着时效温度提高与时效时间延长,二次γ’相增大。新型单晶合金在相同固溶处理后经过870℃/24h与900℃/20h的二次时效,合金中的γ’相均有所长大,立方度有所提高;在1180℃/24h+870℃/24h处理后,γ’相更加均匀,排列规整。因此新型单晶合金的热处理工艺为:1300℃,4h+1310℃,6h+1320℃,8h,+1330℃,8h A.C+1180℃/24h+870℃/24h。
【关键词】:低铼镍基单晶合金 合金设计 熔体过热 热处理 偏析程度 微观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3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6
- 1.1 选题意义12-13
- 1.2 镍基单晶合金的发展现状13-15
- 1.3 镍基单晶合金相组成与成份特征15-18
- 1.3.1 相组成15-16
- 1.3.2 成份特征16-18
- 1.4 镍基单晶合金设计方法及现状18-20
- 1.4.1 电子空穴理论18-19
- 1.4.2 d-电子理论19
- 1.4.3 热力学模拟法(CLAPHAD法)19-20
- 1.5 单晶合金强化机制20-22
- 1.5.1 固溶强化20-21
- 1.5.2 第二相强化21-22
- 1.6 镍基单晶合金组织优化22-25
- 1.6.1 单晶合金熔体过热处理22-23
- 1.6.2 单晶合金热处理23-25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5-26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6-35
- 2.1 实验材料26
- 2.2 实验设备26-29
- 2.2.1 母合金熔炼26
- 2.2.2 型壳制备设备26-27
- 2.2.3 单晶制备实验设备27-28
- 2.2.4 其他设备28-29
- 2.3 实验内容及方案29-35
- 2.3.1 合金成份设计29-30
- 2.3.2 型壳制备30-32
- 2.3.3 单晶合金制备32-33
- 2.3.4 单晶枝晶间距计算33-34
- 2.3.5 差热分析实验34
- 2.3.6 单晶合金热处理工艺34
- 2.3.7 微观组织分析34-35
- 第三章 新型低Re镍基单晶合金成份设计35-45
- 3.1 引言35
- 3.2 理论计算35-40
- 3.2.1 平均电子空位法(Nv)35-37
- 3.2.2 d电子理论对TCP相及相稳定性预测37-38
- 3.2.3 合金性能因素38-40
- 3.3 JMat Pro软件对合金热力学分析40-44
- 3.3.1 初熔温度和密度40-41
- 3.3.2 合金微观结构稳定性41-43
- 3.3.3 合金的加工性能43-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熔体过热处理对新型低铼镍基单晶合金的影响45-55
- 4.1 引言45
- 4.2 过热温度对单晶元素偏析的影响45-47
- 4.3 过热温度对单晶合金组织的影响47-51
- 4.3.1 过热温度对金相微观组织的影响47-49
- 4.3.2 过热温度对单晶合金中γ’相形态和分布的影响49-50
- 4.3.3 过热温度对共晶相(γ’+γ)的影响50-51
- 4.4 过热时间对单晶合金组织的影响51-53
- 4.4.1 过热时间对枝晶组织的影响51-53
- 4.4.2 过热时间对γ’相的影响53
- 4.5 本章小结53-55
- 第五章 热处理工艺对新型低铼镍基单晶合金组织的影响55-67
- 5.1 引言55
- 5.2 固溶处理对合金组织的影响55-60
- 5.2.1 差热分析55-56
- 5.2.2 固溶处理对单晶合金组织的影响56-58
- 5.2.3 固溶处理对单晶合金元素偏析的影响58-60
- 5.3 时效处理对单晶合金组织的影响60-65
- 5.3.1 一次时效温度对γ’相的影响60-62
- 5.3.2 一次时效时间对γ’相的影响62-64
- 5.3.3 二次时效对γ’相的影响64-65
- 5.4 本章小结65-67
- 第六章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6
- 致谢76-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娟;;基于细观位错机理的单晶合金高温力学性能模拟[J];航空发动机;2012年03期
2 赵玉祥;涡轮叶片用单晶合金[J];机械工程材料;1985年05期
3 张毅;抗蠕变耐高温的发动机用单晶合金[J];上海钢研;1996年03期
4 曾军;丁智平;方建辉;白晓鹏;;基于微观胞元的镍基单晶合金应力松弛数值模拟[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朱鸥;李玉龙;张燕;曹玮;雷力明;;国外航空发动机用单晶合金体系成分特点及演变[J];材料导报;2014年S1期
6 孙跃军;张军;于勇;;一种镍基单晶合金的凝固行为[J];热加工工艺;2010年19期
7 陈石卿;俄罗斯对两种镍基单晶合金的对比研究[J];航空制造工程;1996年10期
8 田素贵,周惠华,张静华,徐永波,杨洪才;一种单晶Ni基合金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9 陈石卿;高蠕变强度的单晶合金[J];上海钢研;2002年02期
10 孙跃军;尚勇;姜晓琳;;一种镍基单晶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变形机理[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施惠基;马显锋;;各向异性镍基单晶合金高温疲劳实验和损伤机理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张华锋;杨启法;郑剑平;张征;李鑫;赵俊;;Mo-3Nb合金单晶高温内压蠕变性能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影;;高温下DD6单晶合金低周期疲劳寿命预测[A];全国第八届热疲劳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魏丽;马岳;宫声凯;;热处理对一种Ni_3Al基单晶合金组织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成阳;马岳;李树索;宫声凯;;一种含铼Ni_3Al-Mo基单晶合金组织稳定性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炫;金涛;赵乃仁;王志辉;孙晓峰;管恒荣;胡壮麒;;一种镍基单晶合金拉伸流变行为及断裂机制的研究[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7 李明;宋尽霞;李树索;;B和C含量对Ni_3Al基单晶合金IC6SX长期时效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周媛;毛唯;李晓红;;BNi82CrSiB钎料钎焊DD6单晶合金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A];第四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乃荣;一种低铼镍基高温单晶合金的热处理组织和高温性能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卿华;镍基单晶合金力学特性及其在冷却涡轮叶片上的应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 于兴福;一种无铼镍基单晶合金的蠕变行为及影响因素[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惠琳;XRF法在DD6单晶合金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2 吴静;一种4.5%Re/3%Ru镍基单晶合金的组织结构和蠕变行为[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3 李秋阳;一种含2%Ru的单晶镍基合金的组织与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4 汤海斌;结构几何突变对单晶合金疲劳行为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徐凯;新型低铼镍基单晶合金设计、制备及微结构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6 马凤飞;镍基单晶合金的屈服准则及叶片疲劳寿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于莉丽;不同取向镍基单晶合金的蠕变行为与微观变形机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明;基于微观单胞模型的镍基单晶合金低周疲劳寿命灰色预测[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9 张幸明;镍基单晶合金磨削的表面完整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10 杜洪强;预压缩处理对镍基单晶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低铼镍基单晶合金设计、制备及微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8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