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超超临界火电用新型奥氏体耐热钢高温氧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22:16

  本文关键词:超超临界火电用新型奥氏体耐热钢高温氧化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发电方式是火力发电,而大容量、高参数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是当前火力发电的重要发展方向,相应的对机组设备关键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开发新型高温耐热材料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以Fe—18Cr—9.5Ni为基础,加入少量的Al并添加不同含量的Nb、N合金元素设计了五组奥氏体耐热合金钢。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复合氧化膜的形成条件,采用不连续氧化增重法、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方法系统地研究五组奥氏体耐热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如下:五组耐热合金在700℃、800℃和900℃三种温度下氧化100h后均未出现氧化膜剥落现象,说明氧化膜在高温时没有失效。氧化增重拟合曲线均符合抛物线规律△m=at~b,拟合效果比较显著。五组合金的平均氧化速率K+0.1g/m~2.h,均属于完全抗氧化性级别。在700℃和800℃时,五组合金氧化100h后的平均氧化速率较为接近,而在900℃时合金的平均氧化速率差异明显,5#(0.44Nb0.119N)合金的平均氧化速率为0.032 g/m~2.h,明显低于其他四组合金。五组耐热合金中5#合金的氧化激活能最高,表面氧化反应速率最慢,抗氧化性能最好。1#(0.32Nb0.096N)、3#(0.61Nb0.098N)、4#(0.47Nb0.057N)和5#(0.44Nb0.119N)合金900℃时均形成了较为致密的Al_2O_3氧化膜,合金表面生成的氧化膜主要为Al_2O_3、Mn_3O_4和(Fe0.6Cr0.4)_2O_3的混合氧化物。1#(0.32Nb0.096N)合金在氧化过程中还形成了少量的MnO2氧化物,降低了Al_2O_3氧化膜的连续性。2#(0.51Nb0.190N)合金由于本身不含Al,因此在900℃时并没有形成致密的含Al_2O_3的内层氧化膜,生成的复合氧化膜主要为(Fe0.6Cr0.4)_2O_3和尖晶石氧化物FeCr_2O_4。5#(0.44Nb0.119N)合金氧化结束后的氧化膜表面形貌较其他四组合金更为平整、均匀,表面颗粒状氧化物尺寸也最小。经过力学性能实验表明,五组奥氏体耐热合金室温力学性能均不低于Super304H。
【关键词】:超超临界火电 奥氏体耐热合金 高温抗氧化 氧化膜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2.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24
  • 1.1 国内外超超临界的发展历程11-16
  • 1.1.1 超超临界的定义11-12
  • 1.1.2 国外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状况12-13
  • 1.1.3 我国超临界及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现状13
  • 1.1.4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常用奥氏体耐热钢13-16
  • 1.2 金属的氧化理论分析16-19
  • 1.2.1 高温氧化的基本过程16
  • 1.2.2 金属高温氧化理论16-18
  • 1.2.3 耐热钢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18-19
  • 1.3 耐热钢中各元素的作用19-21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21-24
  • 1.4.1 研究目的21-22
  • 1.4.2 研究内容22-24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研究方法24-30
  • 2.1 实验材料24-26
  • 2.1.1 材料的制备24-25
  • 2.1.2 锻造25
  • 2.1.3 固溶处理25-26
  • 2.2 实验设备及方法26-30
  • 2.2.1 高温氧化实验26-27
  • 2.2.2 X射线衍射分析(XRD)27
  • 2.2.3 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27-28
  • 2.2.4 室温拉伸实验28-30
  • 第三章 奥氏体耐热钢的高温氧化性能研究30-53
  • 3.1 耐热钢的高温氧化理论30-31
  • 3.2 耐热钢高温氧化热力学分析31-34
  • 3.3 耐热钢氧化膜理论分析34-36
  • 3.4 耐热钢高温氧化动力学分析36-47
  • 3.4.1 氧化动力学曲线36-43
  • 3.4.2 动力学方程43-46
  • 3.4.3 抗氧化性能评定及比较46-47
  • 3.5 氧化激活能分析47-51
  • 3.6 小结51-53
  • 第四章 新型奥氏体耐热钢表面形貌及物相分析53-79
  • 4.1 试验用 1#合金氧化膜分析53-57
  • 4.1.1 1#合金氧化膜表面形貌分析53-54
  • 4.1.2 1#合金氧化膜 EDS 分析54-56
  • 4.1.3 1#合金氧化膜 XRD 分析56-57
  • 4.2 试验用 2#合金氧化膜分析57-62
  • 4.2.1 2#合金氧化膜表面形貌分析57-59
  • 4.2.2 2#合金氧化膜 EDS 分析59-61
  • 4.2.3 2#合金氧化膜 XRD 分析61-62
  • 4.3 试验用 3#合金氧化膜分析62-67
  • 4.3.1 3#合金氧化膜表面形貌分析62-63
  • 4.3.2 3#合金氧化膜 EDS 分析63-66
  • 4.3.3 3#合金氧化膜 XRD 分析66-67
  • 4.4 试验用 4#合金氧化膜分析67-71
  • 4.4.1 4#合金氧化膜表面形貌分析67-68
  • 4.4.2 4#合金氧化膜 EDS 分析68-70
  • 4.4.3 4#合金氧化膜 XRD 分析70-71
  • 4.5 试验用 5#合金氧化膜分析71-76
  • 4.5.1 5#合金氧化膜表面形貌分析71-72
  • 4.5.2 5#合金氧化膜 EDS 分析72-75
  • 4.5.3 5#合金氧化膜 XRD 分析75-76
  • 4.6 分析与讨论76-77
  • 4.7 小结77-79
  • 第五章 结论79-80
  • 参考文献80-83
  • 致谢83-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索进平,蔡恩礼,郑志强,,赵存忠;顶头的高温氧化处理及其作用[J];钢管;1995年01期

2 张根元,王育烽;高温氧化处理气氛的热力学分析与控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晓敏;抗1200℃高温氧化的镍铬合金[J];金属功能材料;2002年02期

4 郑逸

本文编号:283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83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