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立铣刀铣削加工铝合金211Z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平头立铣刀铣削加工铝合金211Z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强度铸造铝合金211Z是Al-Cu-Mn-Cr-Re系新型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它采用工业纯铝代替高纯铝,在其中添加稀土金属元素铈(Ce)、镧(La)镨(Pr)等元素,在大幅度降低冶炼成本的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铝合金材料的物理和机械性能。这些特点使该材料在航空航天、机械、交通、通信、高科技建筑结构等高端军民行业和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较强的塑性和变形能力使该材料的加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课题以铝合金211Z的铣削加工为研究对象,研究硬质合金平头立铣刀铣削铝合金211Z的过程中,铣削参数(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切削宽度)对切削加工的影响,以便优化机械加工的铣削参数。课题采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法,根据设计的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获得了铣削参数对切削力、切削温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优选出了可获得较低表面粗糙度的切削参数;建立了切削参数对切削力以及表面粗糙度影响的预测模型,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对比铝合金211Z铣削加工时有限元仿真及切削实验的结果,发现两者变化规律及趋势一致性良好,说明通过模拟仿真可以对实际加工中铣削参数对各指标的影响进行较好地预测。课题的开展,为铝合金211Z铣削加工时铣削参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对提高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改善被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控制铣削加工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充分发挥铝合金211Z材料的特性,构建与之适应的加工工艺技术,促进该材料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铝合金211Z 铣削参数 切削力 切削温度 表面粗糙度 表面残余应力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5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7-8
- 1.2 铝合金切削加工的研究现状8-10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10-12
- 第二章 铣削参数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研究12-40
- 2.1 铣削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研究13-35
- 2.1.1 铣削铝合金 211Z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建立13-20
- 2.1.2 切削实验平台建立20-24
- 2.1.3 铣削参数对切削力影响规律研究24-31
- 2.1.4 切削力预测模型的研究31-35
- 2.2 铣削参数对切削温度影响的仿真研究35-38
- 2.2.1 主轴转速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研究36
- 2.2.2 每齿进给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研究36-37
- 2.2.3 切削深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研究37-38
- 2.2.4 切削宽度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研究38
- 2.3 本章小结38-40
- 第三章 铣削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40-48
- 3.1 切削实验平台建立40-41
- 3.2 铣削参数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研究41-44
- 3.2.1 主轴转速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41-42
- 3.2.2 每齿进给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42-43
- 3.2.3 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43
- 3.2.4 切削宽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43-44
- 3.3 铣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分析44-45
- 3.4 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研究45-46
- 3.5 本章小结46-48
- 第四章 铣削参数对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研究48-56
- 4.1 铣削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的仿真研究49-52
- 4.1.1 表面残余应力仿真结果的获取49-50
- 4.1.2 表面残余应力的仿真结果分析50-52
- 4.2 铣削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影响的实验研究52-55
- 4.2.1 切削实验平台建立53-54
- 4.2.2 表面残余应力的实验结果分析54-55
- 4.3 实验与仿真的对比研究55
- 4.4 本章小结55-56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56-58
- 参考文献58-61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1-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葡研制出新型铝合金材料[J];江苏化工;2000年Z1期
2 瘐晋 ,白杉;铝合金材料新发展⑴——锂-铝合金[J];轻金属;2002年09期
3 钦菊美;;铝合金材料的真空性能[J];真空与低温;1984年02期
4 张六生 ,曹明法;日本和世界的铝合金船[J];材料开发与应用;1991年02期
5 崔凤岐;铝合金汽车──21世纪汽车工业的骄子[J];轻金属;1995年07期
6 朱正吼,陶杰,郭新立;退役飞机薄壁铝合金材料再生技术[J];热加工工艺;1997年06期
7 ;俄制泡沫铝合金[J];上海化工;1999年Z1期
8 ;青海西北铝合金材料集团[J];青海政报;2009年23期
9 许珞萍;非树枝晶铝合金材料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新型耐腐蚀铝合金材料问世[J];有色金属工业;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明;;第13章 铝合金材料[A];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10)[C];2011年
2 刘牧东;熊峻江;田本鉴;;铝合金材料低温裂纹扩展性能与寿命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金庆生;傅霖;;略论铸态铝合金及其工艺应用和效益[A];2011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叶序彬;张福泽;郭洪全;宋钧;;低温环境下两种铝合金材料疲劳断裂行为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陈江华;;铝合金材料的透射电子显微学[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徐超;杨尚磊;;铝合金材料的疲劳研究进展[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丁华国;;铝合金熔铸标准化快速配料法[A];2011全国铝及镁合金熔铸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何家金;艾江云;陈伟;;新型铝合金拉闸的生产技术与应用[A];全国第十二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家骥;;关于铝合金退火稳定性的探讨[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第五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10 余忠土;张梅;孙保良;万紫;邵百明;唐轩;邵光杰;;常用铝合金及其处理工艺[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迅;三大因素制约铝合金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2 ;铝合金 让汽车轻装上路[N];中国汽车报;2002年
3 刘志强 宋黔云;贵州省设立重大专项支持研发高端铝合金[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4 肖光鸿;西南铝研制出新型铝合金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5 王宏;世界首条母铝合金材料制造完整生产线诞生[N];中国工业报;2010年
6 记者 张连城;深企拿下母铝合金核心技术 世界首条完整生产线“过关”[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过福权;铝合金列车更轻更快[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8 特约记者 张健;50万吨新型特种铝合金材料产业园项目落户霍市[N];通辽日报;2013年
9 曹祥汉;全国首届铝合金及应用会议召开[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10 郑开榜;汽车零部件:用铝量与日俱增[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段瑞斌;易拉罐用3104铝合金再生关键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2 朱浩;车用铝合金变形损伤和断裂机理研究与材料表征及有限元模拟[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明原;非树枝晶铝合金材料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0年
4 徐磊;7A04铝合金热流变成形及其构件疲劳性能预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张恒华;铝合金半固态触变成形技术及其仿真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6 石s
本文编号:293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9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