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效应对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界面效应对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钛合金密度小,比强度高,疲劳抗力高,特别是在海洋气氛中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等领域。然而,钛合金存在着摩擦系数高,对粘着磨损和微动磨损非常敏感,耐磨性差,严重影响其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极大地限制了钛合金的应用。本文旨在通过改变钛合金的界面效应包括表面形貌和表面润湿性探讨微结构的形貌和表面润湿性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本文为提高钛合金的摩擦学性能提供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低表面能修饰光滑Ti6A14 V合金表面制备出符合Wenzel模型的疏水表面,涂覆SiO2制备出符合Cassie模型的疏水表面。涂覆Si02改变了水滴与表面的接触方式其接触角为140.6°,滚动角为56.5°。2.经激光加工微结构和低表面能修饰相结合,制备出符合Wenzel状态的疏水Ti6A14V表面,涂覆Si02得到符合Cassie状态的超疏水Ti6A14V表面。且比光滑表面具有更大的接触角和更小的滚动角。微结构间距为100μm的表面接触角大于300μm的,网格微结构表面的接触角大于点阵的。网格的最大接触角可达158.4°,滚动角只有3.6°。3.光滑Ti6A14V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测试表明,随表面疏水性能的增强,试样的摩擦系数减小,磨痕深度变浅。在50 mN载荷下,符合Cassie模型或Wenzel模型的表面均可显著减小摩擦系数,但在5 N载荷下,这种作用减弱。表面涂覆Si02的比磨损率比空白样减小了7.69%,表面未涂覆SiO2的比磨损率比空白样减小了3.08%。4.激光加工表面的摩擦学性能测试表明,在50 mN载荷下,表面未涂覆SiO2的摩擦系数为空白样的0.6倍左右,而表面涂覆SiO2的摩擦系数仅为空白样的0.5倍左右。网格的摩擦系数为点阵的0.8倍左右。在5N载荷条件下,表面涂覆SiO2的网格和点阵的比磨损率相比空白样分别降低了53.8%和32.3%。但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并不显著,涂覆SiO2有助于减小摩擦系数曲线的波动性。5.在低速下,符合Cassie模型或Wenzel模型的表面可显著提高摩擦学性能,但在高速下,这种作用减弱。间距越大速度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越大,且涂覆Si02的网格的摩擦学性能受速度的影响小于点阵的。
【关键词】:钛合金 微结构 琉水表面 超疏水表面 摩擦学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6.2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论文研究背景11-20
- 1.1.1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11-12
- 1.1.2 钛合金在海洋工程上的应用12-14
- 1.1.3 钛合金应用中常见的摩擦学问题14
- 1.1.4 摩擦学性能与界面效应14-20
- 1.2 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20-21
- 1.2.1 研究内容20
- 1.2.2 研究意义20-21
- 第二章 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21-25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21-22
- 2.2 实验方法22-23
- 2.2.1 表面微结构激光加工22
- 2.2.2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22-23
- 2.3 实验设备23-25
- 第三章 具有不同表面形貌和润湿性的钛合金表面制备25-34
- 3.1 表面形貌25-29
- 3.2 表面润湿性29-33
- 3.3 本章小结33-34
- 第四章 未经激光加工钛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34-42
- 4.1 载荷对改性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34-39
- 4.1.1 改性钛合金在50 mN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34-35
- 4.1.2 改性钛合金在5 N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35-38
- 4.1.3 作用机理38-39
- 4.2 速度对改性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39-41
- 4.3 本章小结41-42
- 第五章 激光加工钛合金表面的摩擦学性能42-57
- 5.1 载荷对改性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42-53
- 5.1.1 改性钛合金在50 mN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42-47
- 5.1.2 改性钛合金在5 N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47-53
- 5.2 速度对改性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53-55
- 5.3 本章小结55-5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7-60
- 6.1 结论57-58
- 6.2 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4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福严;;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J];润滑与密封;2008年09期
2 ;摩擦学专题[J];表面工程资讯;2008年04期
3 张嗣伟;摩擦学基础知识(一)[J];石油机械;1986年01期
4 ;摩擦 磨损与润滑[J];合成润滑材料;2001年04期
5 范中志;;摩擦学[J];广东机械;1983年04期
6 谢友柏;论摩擦学数据库[J];润滑与密封;1986年05期
7 董元源;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及其发展动向[J];固体润滑;1987年03期
8 本刊编辑部;清华大学摩擦学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1年04期
9 李东生,王秀飞,钟志刚,白同庆;飞机摩擦副摩擦学特性研究[J];材料工程;1997年03期
10 张嗣伟;摩擦学基础知识[J];石油机械;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琨;焦明华;;制造业产品创新与摩擦学[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谢友柏;;摩擦学设计的目标、内容和方法[A];第五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2年
3 刘佐民;高万振;萧汉梁;顾卡丽;;摩擦学在湖北的研究与工业应用[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戴振东;佟金;任露泉;;仿生摩擦学的研究及发展[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5 林福严;;摩擦学分会大事记[A];历史的回顾与启示——摩擦学创立4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6 李健;赵源;顾卡丽;郭志光;李仕忠;吴伊敏;;关于摩擦学与表面工程的思考[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7 周仲荣;;摩擦学尺寸效应及相关问题的思考[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8 刘佐民;高万振;萧汉梁;顾卡丽;;摩擦学在湖北的研究与工业应用[A];第二届全国工业摩擦学大会暨第七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赵小力;古乐;郑德志;王黎钦;;材料表面褶皱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特性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连亚锋;薛群基;汪汉卿;;一套表征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参数[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嗣伟;无所不在的摩擦 大有作为的摩擦学[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挺;聚酰亚胺的摩擦学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段应军;含硫特种工程塑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凌晓;碳基薄膜的摩擦学性能及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4 付尚发;大分子基及双功能团润滑添加剂设计、研制及其摩擦学性能与机理研究[D];上海大学;2004年
5 刘思思;硅基超疏水微界面材料润湿特性和摩擦学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陈兆彬;聚酰胺共混物及其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白秀琴;低温气相沉积薄膜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8 李健;稀土溶液处理碳纤维填充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赖仕全;纳米粒子改性聚四氟乙烯和聚酰亚胺的摩擦学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孙昌国;自组装技术改性处理轻金属及其合金的摩擦学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丹;二硒化钼对聚四氟乙烯摩擦学性能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杨菲;平行织构涂层摩擦学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胡东阳;磁性提升机闸瓦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任洪梅;界面效应对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5 肖峰;基于计算机的摩擦学测试和自动化技术[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5年
6 戴基卉;活塞环表面微造型与镀层复合改性及摩擦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袁文征;氧化性湿热气氛环境中钢/铜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孟辉;基于虚拟仪器的摩擦学实时测试系统的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9 杨俊辉;基于网络技术的摩擦学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建设[D];机械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10 王凤霞;ZnO掺杂Mg-PSZ的微观结构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界面效应对钛合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9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