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后置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本文关键词:数控加工后置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多轴数控加工技术在制造技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该技术具有很大的困难性。而后置处理技术是目前在CAD/CAM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CAD/CAM系统与制造系统中起到连接作用,其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数控加工设备能否高效、安全的运行以及零件的加工质量等。由于数控系统以及数控机床结构的多样性,而且目前的商用后置处理软件并没有充分考虑非线性误差以及实际进给速度的影响,而逐渐不能满足新工件加工的需求。从加工信息管理的规范来说,一个数控程序从编程到最后可以在数控机床上使用以及工件的加工工艺单等整个过程,并没有提供完整的技术管理工作,因此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单与信息管理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论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分析国内外后置处理技术以及加工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状况,指出后置处理技术以及加工信息管理技术研究的必要性。(2)分析常用数控机床结构类型,对其进行结构和运动学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了转角与坐标变换的计算。(3)分析多轴数控加工中非线性误差产生的原因,根据线性插补原理,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非线性误差进行计算,得出非线性误差最大值产生位置,通过仿真与计算验证该结论的正确性。分析非线性误差控制策略,利用自适应线性化法对非线性误差进行控制,最后通过模拟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正确性。(4)研究多轴数控加工实际进给速度与编程进给速度不一致的原因,并分析G93/G94两种进给速度方式的计算原理,得到实际进给速度与编程进给速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机床各轴的进给伺服能力,对进给速度进行适当的控制,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5)对数控加工程序指令格式、刀位源文件结构以及数控系统编译器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刀位源文件与加工代码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后置处理系统的实现思路。结合后置处理过程将刀位源文件转换为加工代码,进行加工信息以及工艺单等管理,实现不同身份工作人员安全登陆、各司其职、自动生成加工工艺单、传递过程无纸化、高效率的目标。(6)对石墨电极的性能、工作方式等做了一定的研究,根据具体石墨电极结构尺寸、加工要求等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加工工艺规划,并通过余量对比以及验证模拟等,利用本文开发的后置处理系统生成加工代码,对其进行仿真加工,验证本系统的正确性。
【关键词】:后置处理 非线性误差 进给速度 加工信息管理 石墨电极加工工艺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65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0
- 1.1 课题研究背景10-11
- 1.2 数控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11-17
- 1.2.1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情况11-12
- 1.2.2 后置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12-14
- 1.2.3 后置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14-16
- 1.2.4 后置处理技术面临的问题16
- 1.2.5 加工信息管理系统研究16-17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7-18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8-20
- 2 数控机床运动学分析20-35
- 2.1 数控机床系统的分类20-26
- 2.1.1 多轴数控机床结构类型22-26
- 2.1.2 多轴数控加工特点26
- 2.2 数控机床运动学建模技术研究26-34
- 2.2.1 数控机床运动学坐标系概述27-28
- 2.2.2 图形变换基本原理28-31
- 2.2.3 数控机床运动学建模31-32
- 2.2.4 转角的计算32-33
- 2.2.5 运动坐标的计算33-34
- 2.3 本章小结34-35
- 3 数控加工非线性误差的研究与控制35-42
- 3.1 非线性误差产生原因35-36
- 3.2 建立非线性误差模型36-37
- 3.3 非线性误差的计算与分析37-41
- 3.3.1 非线性误差最大值计算37-39
- 3.3.2 非线性误差控制方法39-40
- 3.3.3 非线性误差的验证40-41
- 3.4 本章小结41-42
- 4 数控加工中进给速度分析与控制42-48
- 4.1 进给速度计算原理42-44
- 4.1.1 G93指令42-43
- 4.1.2 G94指令43-44
- 4.2 进给速度的限制44-45
- 4.3 进给速度控制策略的评价45-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5 后置处理系统的实现48-70
- 5.1 数控加工程序48-53
- 5.1.1 数控加工程序概述48
- 5.1.2 数控加工编程指令代码48-53
- 5.2 后置处理原理53-58
- 5.2.1 刀位源文件的分析53-57
- 5.2.2 刀位源文件的处理57-58
- 5.3 后台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58-61
- 5.3.1 数据库结构设计59
- 5.3.2 数据库安全性设置59-61
- 5.3.3 数据库、数据表的连接61
- 5.4 本系统的实现过程61-69
- 5.4.1 本系统的主要构成模块61-63
- 5.4.2 本系统的运行与操作63-69
- 5.5 本章小结69-70
- 6 石墨电极加工工艺70-87
- 6.1 数控加工工艺70-71
- 6.2 石墨电极介绍71-72
- 6.3 石墨电极加工编程72-85
- 6.3.1 石墨电极加工注意事项72-75
- 6.3.2 石墨电极编程过程75-85
- 6.4 仿真加工验证85-86
- 6.5 本章小结86-87
- 总结与展望87-89
- 论文总结87-88
- 论文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3
- 致谢93-9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94-9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清春;吴汉夫;;叶片五坐标联动加工后置处理开发及应用[J];汽轮机技术;2009年06期
2 唐清春;吴汉夫;;基于通用软件叶片专用动态速度后置处理技术研究[J];汽轮机技术;2010年05期
3 王桥医;提高有限元前后置处理的有效系统[J];轻工机械;1996年04期
4 李佳,朱心雄;通用后置处理系统介绍[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6年06期
5 蔡永林,席光,查建中;五坐标数控加工后置处理算法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3年09期
6 田荣鑫;任军学;史耀耀;杜方平;王晓钢;;附加转台数控机床的五坐标后置处理算法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7年05期
7 胡育辉;;数控加工后置处理选配文件的创建[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年12期
8 周宇;郭锥;;数控抛光机床后置处理方法及图形化编程软件[J];工具技术;2012年11期
9 韩向利,袁哲俊,焦建斌,杨波;五坐标机床后置处理方法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95年03期
10 黄国权,吕金丽;数控加工的后置处理技术[J];应用科技;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永岩;;数控后置处理软件开发实践[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淑琴;;并联机床与传统机床的数控加工后置处理[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滕鹏晓;杨亦春;;时延数据后置处理算法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4 田荣鑫;任军学;孟晓贤;单晨伟;;斜摆头五坐标数控加工机床的后置处理算法研究[A];2012年陕西省焊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宇光;宋福良;;五坐标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研究[A];第五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第18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专刊[C];2014年
6 马驰洲;杨亦春;;基于Kalman滤波的被动声定位后置处理[A];中国声学学会2003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3]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向红;多波束条带测深系统数据后置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欢军;基于UGNX的数控后置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宋洋鹏;基于机床实体模型的五轴后置处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黄袁莉;核主泵叶轮的五轴数控加工后置处理及仿真[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吴新龙;基于UG NX的车铣复合机床后置处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李庆婷;转台摆轴五轴加工中心后置处理算法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6 陈亮;叶轮五轴联动数控加工后置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国红云;数控加工后置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8 禚新伟;数控加工通用后置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大学;2009年
9 王智明;基于网络的数控编程后置处理及传输[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10 葛卫京;复杂曲面后置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数控加工后置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0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