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有机酸型发动机冷却液缓蚀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0:04

  本文关键词:有机酸型发动机冷却液缓蚀剂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汽车工业发动机功率密度的越来越高、铝合金应用的逐渐普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使传统的发动机冷却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仍是无机型冷却液,其缓蚀剂配方中含有国外已经淘汰或者将要淘汰的硼酸盐、亚硝酸盐、钼酸盐等物质。国外研究证明,有机酸型冷却液的实际使用性能高,综合防护效果好,消耗速率低,安全环保。传统的无机盐型冷却液让位于有机酸型冷却液(OAT)是大势所趋。因此,为了满足国情追求发展,研制出一种高效低价的有机型冷却液缓蚀剂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对20多种有机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进行测试,并在此基础上对一元酸和二元酸进行复配,并结合其他添加剂配制成冷却液配方,实验室条件下测试并评价冷却液的缓蚀性能。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采用电化学极化法,以水-乙二醇体系为介质,测试20多种有机缓蚀剂单一使用时的缓蚀性能,并筛选出对铜、黄铜、碳钢、铸铁、铸铝、焊锡六种金属有效的缓蚀剂。结果表明,苯三唑类是铜系金属的特效缓蚀剂;苯甲酸钠对钢的缓蚀效果最好,异辛酸、癸二酸、甲基苯并三氮唑也对钢有一定的缓蚀效果;异辛酸对铁的缓蚀效果最明显;对焊锡作用明显的缓蚀剂为苯甲酸钠;铸铝的防腐蚀比较困难,在试验范围内,仅庚酸对其有缓蚀作用。总之,单一缓蚀剂难以实现对多种金属的全面腐蚀防护。2、以苯甲酸钠与癸二酸、异辛酸与癸二酸进行复配,以水-乙二醇体系为介质,采用电化学极化法,测试复配体系的缓蚀性能,探讨了使用环境的pH、苯甲酸钠用量、异辛酸用量、苯甲酸钠/癸二酸摩尔比、异辛酸/癸二酸摩尔比、BTA含量、其他添加剂等对缓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甲酸钠含量0.6wt%、苯甲酸钠/癸二酸摩尔比为5.9时协同效果最好,能够同时实现对六种金属的缓蚀;苯甲酸钠含量过高或过低,苯甲酸钠/癸二酸摩尔比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达到缓蚀效果;在苯甲酸钠/癸二酸体系中,苯三唑的缓蚀效果优于甲苯三唑;而异辛酸/癸二酸复配的体系难以在同一摩尔比实现对多种金属的缓蚀;在苯甲酸钠/癸二酸/苯三唑体系中添加甲基叔丁基醚、二甘醇甲醚、对羟基苯甲醚、丙三醇能够进一步提高铝的缓蚀效果。3、以苯甲酸钠/癸二酸/苯三唑复配体系作为缓蚀剂,外加其他冷却液添加剂,采用电化学极化法、玻璃器皿腐蚀失重法,测试了-25号乙二醇型冷却液的缓蚀性能,并探讨了缓蚀剂用量、染料、消泡剂等对冷却液缓蚀性能的影响。最终通过优化确定了性能优异的缓蚀剂配方,该配方具有良好的腐蚀抑制性、长效性、储存稳定性、抗硬水能力,环保安全且价格低廉,性能指标可媲美国外产品。
【关键词】:发动机冷却液 有机酸 缓蚀剂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74.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4
  • 1.1 发动机冷却系统10-11
  • 1.2 发动机冷却液11-15
  • 1.2.1 冷却液简介11-12
  • 1.2.2 冷却液的组成与功能12-13
  • 1.2.3 冷却液的分类13-14
  • 1.2.4 冷却液技术标准及性能测试方法14-15
  • 1.2.5 缓蚀——冷却液的重点15
  • 1.3 金属的腐蚀15-16
  • 1.3.1 金属腐蚀概述15-16
  • 1.3.2 金属腐蚀的控制与防护16
  • 1.4 缓蚀剂16-22
  • 1.4.1 缓蚀剂16-17
  • 1.4.2 缓蚀剂的发展历程17
  • 1.4.3 缓蚀剂的分类17-18
  • 1.4.4 缓蚀剂的选用原则18
  • 1.4.5 缓蚀剂的评价方法18-20
  • 1.4.5.1 电化学极化测试18-19
  • 1.4.5.2 玻璃器皿腐蚀失重19-20
  • 1.4.6 有机酸型缓蚀剂的研究发展现状20-22
  • 1.4.7 有机酸型缓蚀剂的缓蚀机理22
  • 1.5 本文研究内容22-24
  • 第二章 单一有机物的缓蚀性能探讨24-33
  • 2.1 引言24
  • 2.2 实验部分24-26
  • 2.2.1 实验试剂24-25
  • 2.2.2 实验仪器25
  • 2.2.3 实验方法25-26
  • 2.2.3.1 试样的制备25-26
  • 2.2.3.2 测试液相的配制26
  • 2.2.3.3 动电位扫描法26
  • 2.2.3.4 玻璃器皿腐蚀测试26
  • 2.3 结果与讨论26-31
  • 2.3.1 铜系金属的特效缓蚀剂27-28
  • 2.3.2 铁系金属的有效缓蚀剂28-30
  • 2.3.3 焊锡的有效缓蚀剂30-31
  • 2.3.4 铸铝的有效缓蚀剂31
  • 2.4 本章小结31-33
  • 第三章 有机缓蚀剂复配体系缓蚀性能的电化学评价33-66
  • 3.1 引言33
  • 3.2 实验部分33-34
  • 3.2.1 实验试剂33-34
  • 3.2.2 实验仪器34
  • 3.2.3 实验方法34
  • 3.2.3.1 试样的制备34
  • 3.2.3.2 测试液相的配制34
  • 3.2.3.3 动电位扫描法34
  • 3.3 结果与讨论34-64
  • 3.3.1 pH对苯甲酸钠/癸二酸/苯三唑体系的影响34-36
  • 3.3.2 pH对苯甲酸钠/癸二酸/甲苯三唑体系的影响36-38
  • 3.3.3 BTA含量对苯甲酸钠/癸二酸体系缓蚀性能的影响38-40
  • 3.3.4 苯甲酸钠/癸二酸不同摩尔比对缓蚀性能的影响40-50
  • 3.3.4.1 苯甲酸钠 0.2wt%时摩尔比的影响40-42
  • 3.3.4.2 苯甲酸钠 0.4wt%时摩尔比的影响42-44
  • 3.3.4.3 苯甲酸钠 0.6wt%时摩尔比的影响44-46
  • 3.3.4.4 苯甲酸钠 0.8wt%时摩尔比的影响46-48
  • 3.3.4.5 苯甲酸钠 1.0wt%时摩尔比的影响48-50
  • 3.3.5 pH对异辛酸/癸二酸/苯三唑体系的影响50-52
  • 3.3.6 异辛酸/癸二酸不同摩尔比的影响52-60
  • 3.3.6.1 异辛酸 0.2wt%时摩尔比的影响52-54
  • 3.3.6.2 异辛酸 0.4wt%时摩尔比的影响54-56
  • 3.3.6.3 异辛酸 0.6wt%时摩尔比的影响56-58
  • 3.3.6.4 异辛酸 0.8wt%时摩尔比的影响58-60
  • 3.3.7 针对铸铝缓蚀剂配方的探讨60-64
  • 3.3.7.1 缓蚀剂种类对铝效果的影响60-61
  • 3.3.7.2 二甘醇甲醚含量的影响61-62
  • 3.3.7.3 甲基叔丁基醚含量的影响62
  • 3.3.7.4 对羟基苯甲醚含量的影响62-63
  • 3.3.7.5 丙三醇含量的影响63-64
  • 3.4 本章小结64-66
  • 第四章 冷却液的配制及性能研究66-80
  • 4.1 引言66
  • 4.2 实验部分66-68
  • 4.2.1 实验试剂66
  • 4.2.2 实验仪器66
  • 4.2.3 实验方法66-68
  • 4.2.3.1 玻璃器皿腐蚀失重法66-67
  • 4.2.3.2 交流阻抗法67-68
  • 4.3 结果与讨论68-79
  • 4.3.1 空白试验68
  • 4.3.2 苯三唑单独使用时的缓蚀性能68-69
  • 4.3.3 苯甲酸钠含量的影响69-70
  • 4.3.4 苯三唑含量的影响70-72
  • 4.3.5 甲基叔丁基醚的影响72
  • 4.3.6 丙三醇的影响72-73
  • 4.3.7 苯甲酸钠/癸二酸含量浮动的影响73-74
  • 4.3.8 消泡剂含量的影响74-75
  • 4.3.9 染料的影响75-76
  • 4.3.10 与国外缓蚀剂的对比76-77
  • 4.3.11 缓蚀剂缓蚀机理的探讨77-79
  • 4.4 本章小结79-80
  • 结论80-81
  • 参考文献81-87
  • 致谢87-88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相关论文88-91
  •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电子版提交单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双田;;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J];石油商技;2006年05期

2 马全娣,许维源;非胺类多功能发动机冷却液的研制[J];材料保护;1995年04期

3 刘莉;国内发动机冷却液市场现状及质量分析[J];润滑油;1998年06期

4 张凯蛟;林菁;张春辉;水琳;;丙二醇作发动机冷却液基液的探讨[J];石油商技;2002年03期

5 董芳;浅析影响发动机冷却液质量的相关因素[J];石油商技;2003年04期

6 林菁,黄红亚,张凯蛟,杨兵;发动机冷却液出现非正常热现象分析[J];石油商技;2004年01期

7 董芳;发动机冷却液及其标准的发展[J];石油商技;2004年04期

8 韩恒文;;发动机冷却液的最新研究进展[J];石油商技;2010年05期

9 宋世远;杜鹏飞;李华峰;梅林;化岩;何燕;;《乙二醇型和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标准解析[J];石油商技;2012年06期

10 陶佃彬;邹密;施丽丽;曹云龙;童秀凤;李娟;陈明娟;闵海琴;;有机酸防腐蚀添加剂技术在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应蓓;;发动机冷却液的毒性及其处理[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兵;张凯蛟;黄红亚;;发动机冷却液的发展趋势[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里;孙树仁;;浅议铝散热器的使用对发动机冷却液的影响[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凯蛟;;南方市场专用高冰点发动机冷却液的研制[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凯蛟;;关于发动机冷却液的专利分析及知识产权战略的探讨[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里;;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标准浅议[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BASF发动机冷却液技术[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今茂;易如娟;冷观俊;;有机酸型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研制及性能评价[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5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里;孙树仁;;发动机试机液的研制与应用[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5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万书晓;Roberto Ghini;;重负荷发动机冷却液的发展[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报记者 王森;高端发动机冷却液项目南港投产[N];滨海时报;2013年

2 本文由西藏猎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供稿;发动机冷却液的常见问题[N];西藏日报;2004年

3 曾星;大型企业生产的发动机冷却液质量值得信赖[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4 张伟;发动机冷却液近四成不合格[N];河北日报;2006年

5 高亚兰;发动机冷却液近四成不合格[N];国际商报;2006年

6 姜雪丽 周芙蓉;近四成发动机冷却液质量不合格[N];中国石油报;2006年

7 袁征;4种防冻液不防冻[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8 李友海;“长城”多效防冻液榜上有名[N];中国石化报;2007年

9 水清;别让假防冻液蒙你一道[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10 记者 刘敬彩;美国甘油替代乙二醇提速[N];中国化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春阳;AT公司的发动机冷却液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梁焕喜;有机酸型发动机冷却液缓蚀剂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3 崔婷婷;汽车发动机冷却液劣化特征指标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王双田;新型汽车发动机冷却液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有机酸型发动机冷却液缓蚀剂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14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3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