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冷轧退火工艺对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04:56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良好的塑性及冷加工能力,因而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其较低的屈服强度限制了其作为结构件的应用。因此,为了适应当代社会低碳发展的要求,开发高强度高塑性奥氏体不锈钢成为了必然选择。目前,奥氏体不锈钢强化方法有很多,但大多数方法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会伴随着塑性急剧恶化,这显然不符合开发高强度高塑性奥氏体不锈钢要求。为了开发高强度高塑性奥氏体不锈钢,对其强塑化机理研究显得非常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低屈服强度商用Fe-18Cr-8Ni奥氏体不锈钢为研究对象,采用冷变形结合退火工艺来细化晶粒,制备高屈服强度高塑性的奥氏体不锈钢,并对冷变形和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及强塑性机理进行了分析,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对奥氏体不锈钢分别进行不同温度(25°C、200°C、400°C、600°C和800°C)和不同应变速率下拉伸(10-3 s-1、10-2 s-1、0.1 s-1、1 s-1、10 s-1

【文章来源】: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冷轧退火工艺对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


008-2017年中国大陆和全球不锈钢产量

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固溶体,形式


图 1.2 固溶体两种形式: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亮等[17]利用固溶强化原理,通过采用低压等离子体弧源离子渗氮技术钢表面进行强化,获得厚度约 10 μm 的高硬度的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得材料表面显微硬度提高到 HV1200,耐磨性提高了 2-3 倍。周灿栋等量对高氮钢机械性影响时发现,当奥氏体不锈钢氮含量在小于 1.2-2

示意图,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示意图


图 1.3 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示意图[40]对 304L 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等通道转形变马氏体和形变孪晶等组织在变形寸细化到 160 nm,其组织由形变马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退火对深冷轧制AISI310S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J]. 熊毅,陈路飞,王俊北,路妍,任凤章.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6(02)
[2]J75钢的时效处理工艺[J]. 包翠敏,谭朝鑫,庄春瑜,陈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01)
[3]喷丸退火对奥氏体不锈钢腐蚀性能的影响[J]. 王晓龙.  河南科技. 2014(18)
[4]冲击强化对304奥氏体不锈钢拉伸性能的影响[J]. 高玉魁.  材料工程. 2014(08)
[5]微米/亚微米双峰尺度奥氏体组织形成机制[J]. 武会宾,武凤娟,杨善武,唐荻.  金属学报. 2014(03)
[6]微米/纳米复合结构逆转变奥氏体组织控制[J]. 武会宾,武凤娟,孙蓟泉,唐荻.  光学精密工程. 2013(12)
[7]冷加工对316L不锈钢力学行为和组织的影响[J]. 侯小振,郑文杰,宋志刚,龙晋明.  钢铁研究学报. 2013(07)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金属材料强韧化的多尺度结构设计与制备”结题综述[J]. 卢柯,张哲峰,卢磊,刘庆,陶乃镕,曲绍兴,车成卫.  中国科学基金. 2013(02)
[9]时效时间对0Cr16Ni16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王飞,余际星,瞿叶波,张明娟.  热处理. 2011(06)
[10]冷轧对含少量Mo的301不锈钢(15Cr17Ni7)组织和性能影响[J]. 陈波,高明,马颖澈,赵秀娟,刘奎.  材料研究学报. 2010(03)

博士论文
[1]激光冲击不锈钢抗腐蚀性能及微观强化机理研究[D]. 罗开玉.江苏大学 2012
[2]典型不锈钢微观组织演变与腐蚀性能的研究[D]. 龚佳.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超细晶粒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与组织性能研究[D]. 李鹏燕.河南科技大学 2015
[2]梯度强化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及强化机理研究[D]. 田家龙.东北大学 2014
[3]激光冲击辅助的奥氏体不锈钢晶界工程[D]. 霍柳丰.南京理工大学 2010
[4]变形量对304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 董红亮.南京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86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386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7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