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汽车用Fe-Mn-Al系高强轻质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8:00

  本文关键词:汽车用Fe-Mn-Al系高强轻质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课题通过熔炼、铸锭、热轧、酸洗、冷轧以及退火等工艺流程,在制备四种具有不同Al含量的Fe-19Mn-(3.5,6,8,11)Al-0.3Si-0.8C高强轻质钢的基础上成功地开发出了抗拉强度大于800 MPa,延伸率大于30%,减重大于5%的热轧和冷轧高强轻质钢。通过室温拉伸、XRD、金相检测、TEM和断口扫描等实验手段,对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变形方式、应变硬化行为以及断裂行为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对于热轧后的3.5Al、6Al、8Al和11Al钢,随着Al含量增多,铁素体含量增多,奥氏体晶粒尺寸减小,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增加,断后延伸率和应变硬化能力降低。经冷轧和850℃退火后的钢呈现相似规律。经热轧或退火后3.5Al钢和退火后的6Al钢的组织全部为奥氏体,其余各钢均为奥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但850℃退火后的11Al钢中还出现了Fe2Mn Al析出物。除了热轧11Al钢为韧性和准解理混合型断裂外,其余各钢的断裂形式均为韧性断裂,部分韧窝内含有Al N夹杂。与水冷相比,热轧后炉冷可使奥氏体晶粒尺寸长大,而铁素体仍为条带状,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有所增加,断后延伸率和应变硬化指数减小。热轧3.5Al、6Al、8Al和11Al钢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应变硬化特性,在变形初始阶段,四种钢都具有较高的初始应变硬化,且初始应变硬化率随着Al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应变量的增加,应变硬化率进入稳态缓慢下降的第二阶段,连续应变硬化效果随着Al含量的增加而变差。在第三阶段,应变硬化率快速下降,试件出现颈缩,直到断裂。经过计算,层错能随着Al含量的增加而增加。3.5Al、6Al、8Al和11Al钢的层错能分别为42、53、64和79 m J/m2。3.5Al钢和6Al钢主要变形方式为位错滑移和TWIP效应,8Al钢和11Al钢的主要变形方式为位错滑移。8Al钢经850、820、790和760℃退火后的组织均为奥氏体和铁素体双相组织,随着退火温度降低,奥氏体晶粒减小,铁素体含量增多,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断后延伸率和应变硬化能力降低。其断裂形式均为韧性断裂,部分韧窝内含有Al N夹杂。
【关键词】:轻质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变形方式 断裂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2.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5
  • 1.1 引言10
  • 1.2 汽车用钢的发展10-13
  • 1.3 高强韧轻质钢的研究现状13-22
  • 1.3.1 Fe-Mn-Al-C系高锰钢13-20
  • 1.3.2 Fe-Mn-Al系中锰钢20-21
  • 1.3.3 Fe-Al钢21-22
  • 1.4 合金元素的作用22-23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23-25
  • 2. 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25-32
  • 2.1 实验工艺流程25
  • 2.2 实验钢的化学成分25-26
  • 2.3 实验钢的密度计算26-27
  • 2.4 热轧工艺27-28
  • 2.5 冷轧工艺28-29
  • 2.6 退火工艺29-30
  • 2.7 研究方法及设备30-32
  • 2.7.1 室温拉伸实验30
  • 2.7.2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30
  • 2.7.3 透射电镜分析30-31
  • 2.7.4 扫描电镜分析31
  • 2.7.5 XRD检测31-32
  • 3. 热轧轻质钢的组织性能研究32-50
  • 3.1 热轧后冷却方式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32-38
  • 3.1.1 力学性能32-34
  • 3.1.2 不同冷却方式下钢的组织特点34-38
  • 3.2 应变硬化行为分析38-40
  • 3.3 不同Al含量热轧钢的变形方式40-47
  • 3.3.1 层错能计算40-43
  • 3.3.2 变形方式分析43-47
  • 3.4 不同Al含量热轧钢的断口形貌47-48
  • 3.5 本章小结48-50
  • 4. 退火后冷轧轻质钢的组织性能研究50-61
  • 4.1 退火温度对冷轧轻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50-54
  • 4.1.1 退火温度对冷轧轻质钢力学性能的影响50-51
  • 4.1.2 退火温度对冷轧轻质钢组织结构的影响51-53
  • 4.1.3 退火温度对冷轧轻质钢断裂行为的影响53-54
  • 4.2 不同Al含量轻质钢退火后的组织性能54-60
  • 4.2.1 力学性能55-56
  • 4.2.2 组织结构56-58
  • 4.2.3 断裂行为58-60
  • 4.3 本章小结60-61
  • 5.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7-68
  • 致谢68-69
  • 作者简介69-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之一)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7年12期

2 ;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之三)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8年04期

3 陈金宝;高温力学性能二级人员取证复习参考题(持久部分之五)解答[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0年02期

4 潘叶金;电弧熔铸的Nb-18Si-5Mo-5Hf-2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中国钼业;2003年03期

5 张美忠,李贺军,李克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J];材料工程;2004年02期

6 游宇,周新贵;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J];纤维复合材料;2004年04期

7 罗文波;唐欣;谭江华;赵荣国;;流变材料长期力学性能加速表征的若干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07期

8 严振宇;徐强;朱时珍;刘颖;;Sm_2Zr_2O_7-ZrB_2/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S1期

9 瞿欣;孙汝n

本文编号:341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41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5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