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电熔爆等离子体电弧的模拟仿真

发布时间:2017-05-04 00:01

  本文关键词:电熔爆等离子体电弧的模拟仿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电熔爆技术是我国一项完全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金属加工新工艺,其宏观表现为高能电弧的热作用,该技术在加工效率、可加工材料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点。在电熔爆加工中各加工工艺参数对电熔爆加工效果的影响较大,且电弧加工区域的温度高达上千度,这些给相关的试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试验的高成本、高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工艺参数的制定,并且阻碍了电熔爆技术研究的长足发展。本文主要对电熔爆等离子体电弧进行数值模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模拟仿真计算理论的不断发展,将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到电熔爆技术的深入研究中,可适当降低试验研究的盲目性,为试验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这将能更好地促进电熔爆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本文在对电弧基本知识、电弧形成原理、等离子体传热与流动等知识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将三大守恒定律与磁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相结合,考虑自磁力对电弧行为的影响,建立电熔爆电弧等离子体的二维数学模型。针对实际加工情况,详细给出了模型的控制方程组和边界条件的数值处理;采用自由电弧模型验证了模型和开发程序的正确性,基于用户定义的FLUENT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利用CFD软件对电熔爆技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等离子体电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等离子体电弧的电磁场分布、温度场分布、速度场分布等一系列结果。进一步研究电流强度、进气速度等参数对电弧、电弧对称轴、阳极表面的速度场、压力场、电场、温度场等相关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强度对电弧和阳极表面各物理场的影响较大,加工电流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电熔爆材料蚀除率的提高;进气速度的增大使得电弧形状出现收缩,阳极中心区域的电流密度增大,但对电弧特性影响较小。
【关键词】:电熔爆 等离子体电弧 工艺参数 CFD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6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0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2 电熔爆技术11-15
  • 1.2.1 电熔爆技术特点11-13
  • 1.2.2 研究现状13-15
  • 1.3 电熔爆技术放电机理分析15-19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9-20
  • 2 电熔爆等离子体电弧的数值模拟与CFD软件20-27
  • 2.1 等离子体电弧数值模拟的发展20-21
  • 2.2 计算流体动力学21-24
  • 2.2.1 CFD软件结构22
  • 2.2.2 CFD计算流程22-23
  • 2.2.3 离散方法23-24
  • 2.3 FLUENT软件的介绍24-26
  • 2.4 本章小节26-27
  • 3 等离子体电弧的数学建模27-46
  • 3.1 基本假设28-29
  • 3.2 等离子体电弧数学模型的建立29-36
  • 3.2.1 计算区域29
  • 3.2.2 控制方程组29-30
  • 3.2.3 源项的处理30-34
  • 3.2.4 边界处理34
  • 3.2.5 材料物理参数的选取34-36
  • 3.3 模型的求解36-39
  • 3.3.1 求解过程36
  • 3.3.2 UDF程序的编写36-39
  • 3.4 等离子电弧模型的检验39-45
  • 3.4.1 网格划分39-40
  • 3.4.2 求解基本设置40-41
  • 3.4.3 结果与分析41-45
  • 3.5 本章小节45-46
  • 4 基于FLUENT软件的电熔爆等离子体电弧数学模型计算46-58
  • 4.1 Icem前处理46
  • 4.2 计算求解46-51
  • 4.2.1 导入并检查网格46-47
  • 4.2.2 模型设置47
  • 4.2.3 编译UDF47-48
  • 4.2.4 定义材料属性48-49
  • 4.2.5 定义区域类型和边界类型49
  • 4.2.6 求解49-51
  • 4.3 电熔爆电弧等离子体计算结果分析51-57
  • 4.3.1 速度场和压力场特性51-53
  • 4.3.2 电场特性53-56
  • 4.3.3 温度场特性56-57
  • 4.4 本章小节57-58
  • 5 加工参数对电熔爆等离子体电弧的影响58-69
  • 5.1 加工电流58-63
  • 5.2 进气速度63-68
  • 5.3 本章小节68-69
  • 6 总结与展望69-71
  • 6.1 总结69-70
  • 6.2 后续工作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76-77
  • 致谢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鑫萌;电熔氧化锆的发展及前景[J];稀有金属快报;2004年06期

2 刘刚,刘勇;电熔镁炉相间电流耦合关系的分析[J];工业加热;2004年06期

3 冯永兴;张周明;;电熔氧化锆生产中的除尘设计[J];耐火材料;2006年02期

4 林振汉;;电熔氧化锆的发展、技术、应用和展望[J];钛工业进展;2012年04期

5 宋作人;徐宝奎;李福山;;中国电熔氧化锆的生产和市场展望[J];耐火材料;2007年04期

6 龙颂贤,许喜儒,王风华,丘宏富;电熔瓷釉炉的设计和应用[J];玻璃与搪瓷;1985年03期

7 ;我国《电熔锆行业标准》编写工作启动[J];稀有金属快报;2005年01期

8 马文来;邢琳琳;薛红芳;;电熔镁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吴吉傅;酒钢引进金属机电加工新技术——电熔爆[J];金属世界;1996年01期

10 宫艳侠;李井奎;;玻璃电熔技术控制方法优劣分析[J];玻璃与搪瓷;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伟;汪庆卫;顾一泓;陈键;;玻璃电熔技术的探讨及其新发展[A];庆祝中国硅酸盐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集汇编[C];2005年

2 宁伟;汪庆卫;孙成果;顾一泓;姚健;;玻璃电熔日池炉的工艺探讨[A];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理查德.斯特蒙德;;全电熔-未来的熔制方式[A];2007年全国玻璃窑炉技术研讨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孙大椿;;电熔爆精加工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5 孙大椿;;电熔爆精加工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第11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专辑[C];2005年

6 徐美君;;国际国内玻璃电熔技术的发展与应用[A];全国第六届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玻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徐宝奎;赵建国;;电熔氧化锆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A];新形势下全国耐火原料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8 谢兴;王承阳;;菱镁矿电熔坨余热能回收利用浅析[A];第七届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孙大椿;;电熔爆精加工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诸献雨;;浅谈电熔镁工业的清洁生产技术[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季洪光;我国原创电熔爆技术应用进入产业化[N];科技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李健平;“三祥”做到了两个“世界第一”[N];闽东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叶家坤;借梯登高创下“世界第一”[N];福建日报;2006年

4 本报通讯员;“三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N];闽东日报;2007年

5 记者 朱蓓宁 实习生 褚希铭;电熔爆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N];南通日报;2006年

6 叶家坤;三祥冶金:“两条腿”走出辉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7 记者 刘作明;鞍山首创电熔镁冶炼节能装置[N];鞍山日报 ;2009年

8 本版策划 甄勇;科技报国是我一生的事业[N];人民政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施建峰;聚乙烯管道电熔接头冷焊形成机理及其检测和评定方法[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乐;电熔爆等离子体电弧的模拟仿真[D];中北大学;2016年

2 杜文友;基于温度场建模的电熔镁炉设定值优化[D];东北大学;2011年

3 冯海浩;基于单片机的电熔镁炉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0年

4 董滨;电熔镁炉新型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D];东北大学 ;2008年

5 仝永娟;电熔镁系统节能新工艺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王富力;电熔镁炉控制半实物仿真实验系统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 ;2009年

7 张晶;电熔镁炉电极调节系统建模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姜少燕;臂式电熔镁炉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D];东北大学;2012年

9 闫占伟;电熔镁炉熔炼过程工艺参数优化指导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东北大学;2008年

10 魏圆;电熔镁炉的故障补偿控制[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电熔爆等离子体电弧的模拟仿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3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43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f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