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框架用Cu-Ni-Si-Mg合金的各向异性与织构演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引线框架用Cu-Ni-Si-Mg合金的各向异性与织构演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Cu-Ni-Si-Mg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固溶、二次冷轧及时效工艺对合金板材平面各向异性的影响,同时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技术手段,分析了合金平面各向异性的产生原因和形成规律。重点探讨了合金在一次冷轧、固溶和二次冷轧过程中的组织与织构演变,深入分析了第二相粒子析出与回溶对组织与织构的影响,揭示了平面各向异性的形成机理,提出了改善平面各向异性的织构优化和组织调控技术,为进一步改善其综合性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固溶温度的增加或固溶时间的延长,Cu-Ni-Si-Mg合金板材时效态的平面各向异性先增大后趋于平稳;G{011}100和Br{011}211逐渐减小,Cu’{113}121和S’{123}523逐渐增大;固溶工艺为850℃/60s时,板材的Rm和Rp0.2达到最大值,其强度差值分别为103MPa和72MPa;Cu’与S’织构的增强、第二相析出数量及晶粒不均匀程度的增大是板材平面各向异性增加的主要原因。(2)随着时效温度的增加,Cu-Ni-Si-Mg合金板材的平面各向异性逐渐减小,Cu’{113}121与S’{123}523织构强度的减弱速度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时效时间的增加,Cu-Ni-Si-Mg合金板材的平面各向异性则先增大后减小,Cu’{113}121与S’{113}121织构强度则逐渐减小。时效工艺对G{011}100和Br{011}211织构强度的影响较小。第二相的析出是造成Cu’与S’织构减弱的主要原因,且第二相析出数量越多,Cu’和S’织构的强度减弱程度越大;第二相的粗化对Cu’和S’织构的强度无明显影响。(3)随着固溶后二次冷轧变形量的增加,Cu-Ni-Si-Mg合金板材时效态的平面各向异性先减小后增大;Cu{112}111、S{123}634和Br{011}211织构强度逐渐减弱,G{011}100织构逐渐增强。固溶后施加30%~45%的冷轧变形量,Rm和Rp0.2的强度差值分别为21MPa和25MPa,其性能接近各向同性。(4)Cu-Ni-Si-Mg合金属于低层错能金属,其不同取向的晶粒在一次冷轧过程中将逐渐流向{011}211;{113}121和{123}523取向的晶核在固溶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并最终吞噬其它取向的晶粒成为固溶态的稳定织构;固溶态板材二次冷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为{113}121经{012}100→{011}100→{011}211,剪切带的出现,将促使{112}111和{123}523直接转向{011}100和{123}634,并最终流向{011}211。
【关键词】:Cu-Ni-Si-Mg合金 组织性能 第二相 织构 各向异性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6.1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22
- 1.1 引线框架概述9-14
- 1.1.1 引线框架材料的发展历程9-11
- 1.1.2 引线框架材料的性能要求11-12
- 1.1.3 铜基引线框架材料的主要强化途径12-13
- 1.1.4 国内外常用铜基引线框架的类型13-14
- 1.2 Cu-Ni-Si系合金的研究现状14-17
- 1.2.1 Cu-Ni-Si系合金的微合金化14-15
- 1.2.2 Cu-Ni-Si系合金的工艺研究15-16
- 1.2.3 Cu-Ni-Si系合金板材生产待解决的技术难点16-17
- 1.3 板材各向异性与织构演变的研究进展17-20
- 1.3.1 板材的各向异性研究17
- 1.3.2 板材中常见的织构特征17-20
- 1.3.3 织构与各向异性关系的研究20
-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20-22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22-29
- 2.1 实验材料22
- 2.2 研究总路线22-23
- 2.3 热处理及轧制工艺设计23-25
- 2.3.1 固溶工艺设计23-24
- 2.3.2 时效工艺设计24
- 2.3.3 二次冷轧工艺设计24-25
- 2.4 实验设备25
- 2.5 材料的检测及分析25-28
- 2.4.1 力学性能测试25-26
- 2.4.2 金相组织观察26-27
- 2.4.3 扫描电镜观察27
- 2.4.4 透射电镜观察27
- 2.4.5 X射线衍射分析27
- 2.4.6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27-28
- 2.6 板材平面各向异性的表征28-29
- 第三章 固溶工艺对Cu-Ni-Si-Mg合金各向异性的影响29-47
- 3.1 前言29
- 3.2 固溶温度对固溶态Cu-Ni-Si-Mg合金各向异性的影响29-36
- 3.2.1 不同固溶温度下板材固溶态的力学性能与各向异性29-30
- 3.2.2 不同固溶温度下板材固溶态的显微组织与织构特征30-34
- 3.2.3 不同固溶温度下的组织及织构特征对固溶态板材各向异性的影响34-36
- 3.3 固溶温度对Cu-Ni-Si-Mg合金时效后各向异性的影响36-42
- 3.3.1 不同固溶温度下板材时效态的力学性能与各向异性36-37
- 3.3.2 不同固溶温度下板材时效态的显微组织与织构特征37-41
- 3.3.3 不同固溶温度下的组织及织构特征对时效态板材各向异性的影响41-42
- 3.4 固溶时间对Cu-Ni-Si-Mg合金时效后各向异性的影响42-46
- 3.4.1 不同固溶时间下板材时效态的力学性能与各向异性42-43
- 3.4.2 不同固溶时间下板材时效态的显微组织与织构特征43-44
- 3.4.3 不同固溶时间下的组织及织构特征对时效态板材各向异性的影响44-46
- 3.5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时效工艺对Cu-Ni-Si-Mg合金各向异性的影响47-57
- 4.1 前言47
- 4.2 时效温度对Cu-Ni-Si-Mg合金各向异性的影响47-51
- 4.2.1 板材不同时效温度下的力学性能与各向异性47-48
- 4.2.2 板材不同时效温度下的显微组织与织构特征48-50
- 4.2.3 不同时效温度下的组织及织构特征对板材各向异性的影响50-51
- 4.3 时效时间对Cu-Ni-Si-Mg合金各向异性的影响51-56
- 4.3.1 板材不同时效时间下的力学性能与各向异性51-52
- 4.3.2 板材不同时效时间下的显微组织与织构特征52-54
- 4.3.3 不同时效时间下的组织及织构特征对板材各向异性的影响54-56
- 4.4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二次冷轧对Cu-Ni-Si-Mg合金各向异性的影响57-64
- 5.1 前言57
- 5.2 不同冷变形量下的力学性能与各向异性57-58
- 5.3 不同冷变形量下的显微组织与织构特征58-61
- 5.3.1 显微组织58-59
- 5.3.2 断口形貌59-60
- 5.3.3 宏观织构60-61
- 5.4 不同冷变形量下的组织及织构特征对板材各向异性的影响61-63
- 5.5 本章小结63-64
- 第六章 Cu-Ni-Si-Mg合金板材制备过程中的组织与织构演变64-75
- 6.1 前言64
- 6.2 Cu-Ni-Si-Mg合金板材不同状态下的组织与织构特征64-66
- 6.2.1 不同状态下的组织特征64-65
- 6.2.2 不同状态下的织构特征65-66
- 6.3 Cu-Ni-Si-Mg合金板材的织构演变66-73
- 6.3.1 一次冷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66-68
- 6.3.2 固溶保温过程中的织构演变68-70
- 6.3.3 二次冷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70-73
- 6.4 本章小结73-75
- 第七章 结论75-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82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8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昱,郝启堂,介万奇;镁锂系合金的研究现状[J];铸造技术;2004年01期
2 迟大钊,吉泽升,梁维中;Mg-Nd-Zr-Zn合金的制备及钕对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04年02期
3 陈刚;彭晓东;刘相果;周书才;;镁锶合金的制备及其应用[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05年06期
4 周昌荣;刘心宇;潘青林;;微量钪在Al-Cu-Li-Zr合金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5 沙桂英;吕勤云;于涛;孙晓光;王洪顺;;搅拌摩擦加工对Mg-2.67%Nd-0.5%Zn-0.5%Zr合金动态变形行为的影响[J];航空材料学报;2010年02期
6 刘洪军;曹驰;钱旺盛;郝远;;稀土对Zn-11Al-8Cu-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0年02期
7 代丽;刘黎明;;AlBxCrCu0.5FeTi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与硬度研究[J];广州化工;2012年16期
8 吴友芳;孟令刚;房灿峰;朱琼;李乃朴;王宇;彭鹏;张兴国;;铸态Mg-Sn-Zn-Al合金组织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2年S2期
9 肖于德,黎文献,熊建明,朱焱;钪对2618合金挤压前后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1998年03期
10 王少华;马志锋;张显峰;孙刚;冯朝辉;李伟;陆政;;Al-Zn-Mg-Cu-Zr-0.5Er合金型材组织性能研究[J];材料工程;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英;;浅析A356.2合金工艺优化[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吉庆;;Cu对Mg-10Li-3Al合金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张振波;李述军;郝玉琳;杨锐;郭正晓;;中温旋锻变形Ti2448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李建国;李黎;郭道华;;新型Al-Mg-Si系合金的析出相和力学性能[A];全国第十三届轻合金加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金力;刘嘉斌;孟亮;;Cu-0.4%Cr-0.12%Zr-0.01%Si合金铸态组织的显微分析[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熊益民;张永安;朱宝宏;王锋;刘红伟;熊柏青;;Al-Cu-Mg-Ag-Zr合金的热变形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二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郑飞燕;彭立明;李学文;;搅拌摩擦加工对Mg-Gd-Ag-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韩积亭;程云君;梁晓波;张建伟;李世琼;;热处理对铸造Ti-23Al-17Nb合金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A];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刘洪军;曹驰;钱旺盛;郝远;;Zr对Zn-11%Al-8%Cu-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谭永宁;黄朝晖;余乾;赵希宏;邢占平;仝健民;;铼对定向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会议专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宝顺 罗坤杰 张麦仓 董建新;应对油气开采环境变化开发优良性能合金[N];中国冶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全;稀土Er对Mg-Zn-Zr合金力学性能和热加工过程中微结构演化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2 柴方;水下搅拌摩擦加工AZ系镁合金组织演变和变形机理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鱼飞;V-5Cr-5Ti合金的热压缩动态再结晶行为[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4 李青;半固态成形Al-Fe-Cu合金组织性能及强化机理[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5 蒋福林;Al-Zn-Mg-Cu合金热/力作用下的静态软化:物理模拟与模型[D];湖南大学;2015年
6 温凯;Mg-(Gd,Er)-Zn-Zr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其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亮;镁铝合金成分、半固态组织和等温处理工艺[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慧芳;BTi-62421S合金高温变形行为及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9 李超;Ti-55511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晶粒细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赵玉珍;高阻尼Zn-27Al合金阻尼特性及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小健;稀土Y对A356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江苏理工学院;2015年
2 邓红星;C含量及冷变形对OCr25Ni35AlT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潘彦鹏;高强韧铸造Al-Si-Cu-Mg合金组织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5年
4 陆常翁;ZCuSn10合金流变挤压组织及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邢燕飞;退火冷却速度及Ga含量对Fe-16Cr-2.5Mo合金阻尼性能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雒创;Ti-7Cu合金半固态变形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曹跃杰;稀土元素La对Mg-Sn-Mn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D];沈阳大学;2015年
8 沈骏;AZ80多向挤压的热模拟及其组织性能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赵玲玲;Al-Mg-Mn合金组织织构及力学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10 高凯;稀土变质对Al-Fe系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引线框架用Cu-Ni-Si-Mg合金的各向异性与织构演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4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