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弯头铜管制备工艺及塑性成形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弯头铜管制备工艺及塑性成形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管材向着轻量化、高强度、高韧性和低消耗发展,出现了新材料、不同截面形状和规格尺寸管材。紫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优秀的延展性和耐蚀性,因此,空调制冷行业普遍使用铜管。管材弯曲加工成形是一个非线性多因素耦合的复杂过程,加工时容易出现内侧起皱、外侧弯裂、截面椭圆化和回弹缺陷。除弯曲工艺外,铜管自身的状态(如硬度大小、壁厚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等)也是引发弯曲缺陷出现的原因。为实现小弯头管的稳定弯曲成形,从铜管的盘拉、退火、绕弯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铜管盘拉工艺进行优化,并分析了铜管组织演变规律;其次,分析了盘拉铜管退火组织及性能的变化规律;最后,对小弯头管绕弯成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管材成形的应力、应变、壁厚和截面形状的影响规律。铜管盘拉成形研究表明:采用ZBL法制定的盘拉工艺,其道次的延伸系数分配更均匀且符合塑性加工规律;盘拉组织沿拉伸方向呈纤维状,并随盘拉的继续纤维变细;盘拉时稳定存在有高斯织构、铜型织构和过渡S织构,而{135}型织构、立方织构和再结晶织构盘拉时不稳定,逐渐向稳定型织构转换;盘拉过程中铜管硬度变化情况和不稳定型织构变化情况一致,硬度与织构分布存在密切联系。铜管的退火研究发现:铜管在460℃/30min退火时就已经发生再结晶;相同退火时间条件下,退火温度的升高将导致铜管的抗拉强度和塑性降低;同一退火温度,延长退火时间对材料抗拉强度影响不大,延伸率随时间延长有所上升;退火温度对铜管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退火后管材存在孪晶织构、过渡Q和R型织构和不稳定的立方织构的织构。绕弯模拟及分析工作表明:小弯头管弯曲时应选择芯棒直径为5.90mm,芯棒伸出量为-2.5mm较为合适;弯曲芯棒伸出量是影响管材的壁厚的主要影响因素,芯棒伸出量值越大时,管材外侧减薄越大,内侧管壁出现弯曲褶皱的情况越严重,而芯棒大小对管材成形质量的影响较小;材料种类和管材壁厚大小对弯曲成形质量几乎没有影响。最终,通过上述实验研究,生产了优良品质的小弯头管。
【关键词】:小弯头管 退火 盘拉 绕弯成形 有限元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6.11;TG3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引言9-10
- 1.2 弯曲加工成形原理及其分类10-14
- 1.2.1 弯曲成形原理分析10-12
- 1.2.2 管材弯曲成形分类12-14
- 1.3 管材成形研究现状14-19
- 1.3.1 铜管的盘拉15-16
- 1.3.2 铜管的退火16
- 1.3.3 管材绕弯成形16-19
- 1.4 课题来源和主要研究内容19-21
- 1.4.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标19
- 1.4.2 研究内容19-21
- 第二章 研究方案21-25
- 2.1 研究对象21
- 2.2 研究方案21-23
- 2.3 研究方法23-25
- 2.3.1 金相观察与晶粒尺寸23
- 2.3.2 织构测试23-24
- 2.3.3 力学性能测定24
- 2.3.4 有限元模拟分析24-25
- 第三章 TP2铜管盘拉成形组织、性能及工艺优化研究25-32
- 3.1 引言25
- 3.2 盘拉铜管组织25-30
- 3.2.1 铜管盘拉显微组织25-28
- 3.2.2 铜管盘拉的织构演变28-30
- 3.3 盘拉铜管性能30
- 3.4 本章小结30-32
- 第四章 TP2铜管退火组织、性能与工艺优化研究32-44
- 4.1 引言32
- 4.2 TP2铜管再结晶退火工艺的组织与性能32-36
- 4.2.1 再结晶退火显微组织32-34
- 4.2.2 TP2铜管再结晶退火的性能34-36
- 4.3 TP2铜退火过程组织与力学性能演变36-43
- 4.3.1 TP2退火过程的显微组织36-39
- 4.3.2 TP2铜管退火织构分析39-42
- 4.3.3 力学性能演变42-43
- 4.4 本章小结43-44
- 第五章 小弯头管绕弯分析及模拟研究44-59
- 5.1 引言44
- 5.2 小弯头管的绕弯过程44-45
- 5.3 小弯头管的绕弯工艺模拟45-56
- 5.3.1 小弯头管绕弯成形有限元模型45-47
- 5.3.2 小弯头管绕弯工艺模拟结果分析47-56
- 5.4 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对绕弯的影响分析56-58
- 5.4.1 不同材料的绕弯模拟分析56-57
- 5.4.2 不同管壁厚度管材的绕弯模拟分析57-58
- 5.5 小弯头管绕弯生产验证58
- 5.6 本章小结58-59
- 第六章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李道刚;Φ159mm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限动速度的确定[J];钢管;2005年05期
2 邓尔康;冷轧精密钢管用芯棒的选材和热处理[J];钢管;2005年05期
3 尹元德,李胜祗;芯棒对连轧管轧制过程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重型机械;2005年01期
4 马坤;郭瑞兴;张晓冬;;芯棒镀铬装置的设计[J];冶金设备;2010年03期
5 李文涛;;限动小车的改进设计[J];机械管理开发;2012年01期
6 王博;冯志远;陈嵩;李曦;刘剑;任希庆;付卫平;热冰娣;;燃气台车炉在芯棒热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炉;2012年03期
7 曹英强;;锻造芯棒冷却水循环利用装置的设计研发[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2年03期
8 ;聚烯烃共挤复合连续缠绕管的研制概况——芯棒旋转法[J];塑料科技;1979年04期
9 战卫江;;芯棒拉拔管的最新发展[J];重型机械;1983年05期
10 赵毓忠;;压制粉末材料的成套阴模、冲头和芯棒模具结构[J];粉末冶金技术;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莉;潘军;;防止芯棒热处理传输过程中过烧的检测控制技术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于宏宇;王忠华;黎荣华;潘涛;;闭环控制在芯棒涨缩中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博;冯志远;刘剑;任希庆;付卫平;;燃气台车炉在芯棒热处理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党长克;;钢管冷弯成形芯棒的选用[A];2002年晋冀鲁豫鄂蒙川沪云贵甘十一省市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2年
5 李永安;于明志;徐广利;王祯;;芯棒对空调用快速排污器性能的影响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慧;夏云龙;;集卷双芯棒自动控制系统改造[A];2012第四届先进轧钢精整及钢材包装技术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7 王丽;宋毅飞;韩培培;;提高挤压芯棒使用寿命工艺研究[A];面向航空试验测试技术——2013年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峰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郑丽娟;张帅;付宇明;张金森;张豪杰;;无缝钢管轧制过程芯棒热力耦合分析[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2年
9 黄辉;;双臂芯棒旋转定位控制方案的优化[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邓杰;;高线双芯棒的改进方案[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雄飞;无缝钢管生产用芯棒[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2 记者刘其丕;高合金芯棒及锻件项目在津开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3 张小军;攀钢大口径连轧管机芯棒国产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4 白冰;一步法注吹小容积PET瓶型坯、芯棒如何取值[N];中国包装报;2003年
5 ;用于高质量无缝钢管生产的FQM型3-辊限定芯棒无缝管轧机[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6 刘志勇;三辊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工艺及设备[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7 刘刚 朱雅萍;常州轧辊“四联动”占领市场[N];江苏经济报;2010年
8 中冶连铸专家组;连续铸钢新技术问答[N];中国冶金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廷平;小弯头铜管制备工艺及塑性成形规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6年
2 汪艳丽;芯棒预胀提高大尺度孔表面强度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3 朱正洪;无缝钢管芯棒石墨润滑系统开发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明新;无芯棒拔制钢管壁厚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陆嘉;芯棒预热炉加热制度的数值模拟研究—芯棒断面温度场的数值计算[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明;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用高性能H13芯棒的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7 李永昕;绝缘子芯棒缺陷在线视觉检测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杜磊;半浮芯棒连轧管成型的有限元分析及轧辊孔型改进[D];中南大学;2010年
9 汪甜甜;全浮动芯棒连轧管壁厚收缩机理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年
10 李占华;厚壁管件有芯棒开式冷挤压成形关键工艺参数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小弯头铜管制备工艺及塑性成形规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8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