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化对ZrFe 2 基合金的高压储氢热力学性能调控
发布时间:2025-01-20 18:48
高压复合储氢罐结合了气态储氢与固态储氢的优势,同时具备较高的体积储氢密度与质量储氢密度,且充氢压力低,为实现安全高密度的车载储氢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发展在高压条件下具有良好吸/放氢特性的储氢材料是提升高压复合储氢罐性能的关键。ZrFe2合金因其动力学速度快、脱氢完全、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具有很大的潜力,但其平台压过高、储氢量低、滞后系数高、平台斜率大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本论文在非化学计量Zr1.05Fe2的基础上,采用电弧熔炼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添加过渡金属元素的三元、四元Zr-Fe基合金;运用XRD、SEM等研究了合金的组织结构;利用PCI方法测定了添加不同合金元素的Zr-Fe基合金的储氢性能。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本文首先研究了Zr1.05Fe1.8M0.2(M=V、Cr、Mn、Mo)的储氢性能,初步探索了过渡族合金元素部分取代Fe的作用。结果表明,V能有效降低合金的平台压力,减小吸/放氢滞后,但合金低温下脱氢不完全,且平台斜率增大;Cr在降低平台压和提升储...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氢的存储方式
1.2.1 气态储氢
1.2.2 液态储氢
1.2.3 固态储氢
1.3 合金储氢的机理
1.3.1 合金储氢的基本原理
1.3.2 合金储氢热力学
1.4 轻质高压复合储氢罐及高压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1.4.1 轻质高压复合储氢罐
1.4.2 ZrFe2基高压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依据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流程与思路
2.2 样品制备
2.2.1 实验药品
2.2.2 合金制备
2.3 样品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2 扫描电镜(SEM)与能谱(EDS)分析
2.4 样品储氢性能测试
第三章 过渡族元素替代对ZrFe2合金的结构与储氢性能影响初探
3.1 引言
3.2 Zr1.05Fe1.8M0.2(M=V、Cr、Mn、Mo)的结构表征
3.3 Zr1.05Fe1.8M0.2(M=V、Cr、Mn、Mo)的储氢与热力学性能
3.3.1 Zr1.05Fe1.8M0.2(M=V、Cr、Mn、Mo)的储氢性能
3.3.2 Zr1.05Fe1.8M0.2(M=V、Cr、Mn、Mo)的储氢热力学性能
3.4 Zr1.05Fe1.8M0.2(M=V、Cr、Mn、Mo)吸/放氢后的结构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Zr-Fe-Cr与Zr-Fe-Mn三元合金的结构与储氢性能
4.1 引言
4.2 Zr-Fe-Cr与Zr-Fe-Mn合金的结构
4.3 Zr-Fe-Cr合金的储氢性能
4.4 Zr-Fe-Mn合金的储氢性能
4.5 Zr-Fe-Cr与Zr-Fe-Mn吸/放氢后的结构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添加V、Ti形成四元合金对Zr-Fe-Cr与Zr-Fe-Mn合金结构与储氢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Zr-Fe-Cr-V与Zr-Fe-Mn-V合金的结构与储氢性能
5.2.1 Zr-Fe-Cr-V与Zr-Fe-Mn-V合金的结构
5.2.2 Zr-Fe-Cr-V与Zr-Fe-Mn-V合金的储氢性能
5.3 Zr-Ti-Fe-Cr与Zr-Ti-Fe-Mn合金的结构与储氢性能
5.3.1 Zr-Ti-Fe-Cr与Zr-Ti-Fe-Mn合金的结构
5.3.2 Zr-Ti-Fe-Cr与Zr-Ti-Fe-Mn合金的储氢性能
5.4 Zr-Fe基高压储氢合金的潜在应用
5.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4029537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氢的存储方式
1.2.1 气态储氢
1.2.2 液态储氢
1.2.3 固态储氢
1.3 合金储氢的机理
1.3.1 合金储氢的基本原理
1.3.2 合金储氢热力学
1.4 轻质高压复合储氢罐及高压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1.4.1 轻质高压复合储氢罐
1.4.2 ZrFe2基高压储氢合金的研究进展
1.5 本文研究依据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流程与思路
2.2 样品制备
2.2.1 实验药品
2.2.2 合金制备
2.3 样品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2 扫描电镜(SEM)与能谱(EDS)分析
2.4 样品储氢性能测试
第三章 过渡族元素替代对ZrFe2合金的结构与储氢性能影响初探
3.1 引言
3.2 Zr1.05Fe1.8M0.2(M=V、Cr、Mn、Mo)的结构表征
3.3 Zr1.05Fe1.8M0.2(M=V、Cr、Mn、Mo)的储氢与热力学性能
3.3.1 Zr1.05Fe1.8M0.2(M=V、Cr、Mn、Mo)的储氢性能
3.3.2 Zr1.05Fe1.8M0.2(M=V、Cr、Mn、Mo)的储氢热力学性能
3.4 Zr1.05Fe1.8M0.2(M=V、Cr、Mn、Mo)吸/放氢后的结构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Zr-Fe-Cr与Zr-Fe-Mn三元合金的结构与储氢性能
4.1 引言
4.2 Zr-Fe-Cr与Zr-Fe-Mn合金的结构
4.3 Zr-Fe-Cr合金的储氢性能
4.4 Zr-Fe-Mn合金的储氢性能
4.5 Zr-Fe-Cr与Zr-Fe-Mn吸/放氢后的结构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添加V、Ti形成四元合金对Zr-Fe-Cr与Zr-Fe-Mn合金结构与储氢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Zr-Fe-Cr-V与Zr-Fe-Mn-V合金的结构与储氢性能
5.2.1 Zr-Fe-Cr-V与Zr-Fe-Mn-V合金的结构
5.2.2 Zr-Fe-Cr-V与Zr-Fe-Mn-V合金的储氢性能
5.3 Zr-Ti-Fe-Cr与Zr-Ti-Fe-Mn合金的结构与储氢性能
5.3.1 Zr-Ti-Fe-Cr与Zr-Ti-Fe-Mn合金的结构
5.3.2 Zr-Ti-Fe-Cr与Zr-Ti-Fe-Mn合金的储氢性能
5.4 Zr-Fe基高压储氢合金的潜在应用
5.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本文编号:4029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4029537.html
上一篇:涂层刀具高速车削高强度合金钢有限元仿真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