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物对TC4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纳米氧化物对TC4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钛合金因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因其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高的摩擦系数而限制其在摩擦磨损领域中的应用。因此,研究钛合金的磨损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添加纳米氧化物颗粒来改善TC4合金的耐磨性。研究了TC4合金在不同氧化物类型、粒径、配比以及载荷条件下的磨损行为,利用XRD、SEM和EDS等微观检测手段对钛合金的摩擦表面和剖面的成分、结构、形貌以及氧化物层的特征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通过不同配比实验研究了摩擦层的形成过程和作用,并探讨了钛合金的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的纳米氧化物颗粒对TC4合金磨损率具有显著影响,在10-50N范围内,Fe2O3≥50%时磨损率最低,其次为未添加时的,而TiO250%时磨损率均较高。在不同纳米氧化物添加情况下,磨损率随载荷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其中Fe2O3≥50%时增幅几乎为零,而TiO2=80%时增幅最为剧烈。不同配比氧化物数据表明:Fe2O3≥50%的磨损率远远低于TiO250%的磨损率。可见,添加以Fe2O3为主(≥50%)纳米氧化物可以明显改善钛合金的耐磨性。研究发现,在不同氧化物添加条件下,磨面上形成的含氧化物的摩擦层的特征也不同,Fe2O3≥50%时,氧化物层较为致密且均匀覆盖在磨面上,此时摩擦率极低,具有显著减磨的作用;而无添加和TiO250%时磨面存在团聚状的大颗粒或磨屑,它们在磨损过程中充当第三体磨粒起犁削磨面的作用,故对磨损保护并未起任何作用,相反加速磨损。因此,可以验证在钛合金/钢滑动体系中磨面产生的两种氧化物Fe2O3和TiO2作用不同,前者起保护作用,而后者作为磨粒加速磨损。TC4合金的磨损机制随添加的氧化物的变化而变化。添加TiO250%时,TC4合金的磨损机制与未添加氧化物颗粒时的相类似,呈现严重磨损,以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要磨损机制;添加TiO2≤50%时,呈现轻微磨损,以氧化轻微磨损机制为主;而在50%Fe2O3+50%TiO2,50N下,磨损机制发生轻微-严重磨损转变。
【关键词】:纳米氧化物颗粒 TC4合金 严重-轻微磨损转变 压实颗粒层 致密度 磨损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46.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6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10-11
- 1.2 钛及钛合金11-14
- 1.2.1 钛及钛合金的概述11
- 1.2.2 钛合金的显微组织11-13
- 1.2.3 钛合金的性能及其应用13-14
- 1.3 金属的主要磨损分类14-20
- 1.3.1 磨料磨损14-15
- 1.3.2 粘着磨损15-17
- 1.3.3 氧化磨损17-20
- 1.4 钛合金摩擦磨损的研究20-25
- 1.4.1 钛合金磨损概述20
- 1.4.2 钛合金干滑动摩擦磨损的研究20-22
- 1.4.3 钛合金耐磨性改善的研究22-25
- 1.5 主要研究内容25-26
- 第二章 实验方法26-31
- 2.1 实验材料及热处理26-27
- 2.1.1 实验材料选择26
- 2.1.2 热处理工艺及显微组织26-27
- 2.2 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27-30
- 2.2.1 试样制备27-28
- 2.2.2 磨损实验过程及参数28-30
- 2.3 性能测试及微观分析30-31
- 2.3.1 硬度30
- 2.3.2 微观分析30-31
- 第三章 氧化物颗粒下TC4合金的磨损行为及特征分析31-41
- 3.1 氧化物颗粒下TC4合金的磨损率31-32
- 3.2 氧化物颗粒下TC4合金摩擦表面的结构分析32-33
- 3.3 氧化物颗粒下TC4合金摩擦表面的形貌特征以及EDS成分分析33-36
- 3.3.1 氧化物颗粒下TC4合金摩擦表面形貌分析33-34
- 3.3.2 氧化物颗粒下TC4合金摩擦表面的EDS元素分析34-36
- 3.4 氧化物颗粒下TC4合金磨损亚表面的形貌分析36-38
- 3.5 氧化物颗粒下TC4合金的磨损行为与磨面特征的关系38-39
- 3.6 本章小结39-41
- 第四章 含氧化物颗粒的摩擦层的形成及作用41-59
- 4.1 不同配比Fe2O3和TiO2的磨损率对比分析41-42
- 4.2 不同配比Fe2O3和TiO2的磨损特征对比分析42-48
- 4.2.1 摩擦表面物相对比分析42-43
- 4.2.2 摩擦表面形貌对比分析43-46
- 4.2.3 磨损剖面形貌对比分析46-48
- 4.3 钛合金摩擦层的形成及作用48-54
- 4.3.1 TC4钛合金磨面摩擦层的形成49-52
- 4.3.2 TC4钛合金磨面摩擦层的作用52-54
- 4.4 钛合金的磨损机理54-58
- 4.5 本章小结58-59
- 第五章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7
- 致谢67-68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春翔,孙继兵,申玉田,韩瑞平,高建霞;纳米氧化物粉体的制备[J];热加工工艺;2003年04期
2 黄彩清;肖汉宁;刘华斌;;纳米氧化物表面的竞争吸附及稳定性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6年03期
3 廖莉玲,刘吉平,徐业大;某些纳米氧化物的合成及抑烟性能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张文丽;赵英娜;;负载型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制备方法设计[J];材料导报;2005年09期
5 徐锁平;;纳米氧化物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涂料与胶粘剂;2005年04期
6 李海军;乔学亮;邱小林;陈建国;王维;;纳米氧化物的表面修饰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S2期
7 刘铃声;邢全生;谢丽英;熊晓柏;刘滟杰;曹鸿璋;;干燥技术在制备纳米氧化物中的应用[J];稀土;2009年02期
8 林红;焦星剑;赵晓冲;郝锋;李建保;;纳米氧化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11年07期
9 张洋;;周莹:挥洒青春于纳米氧化物[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年06期
10 管海凤,廖列文;稀土纳米氧化物的研究进展[J];贵州化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红玲;郑水林;龚兆卓;孙志明;;纳米氧化物在抗紫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颗粒学前沿问题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凤久;吴念初;李丽娟;;二族金属纳米氧化物红外光谱频移与晶格常数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方明;;纳米氧化物中高形成能本征点缺陷的制备方法[A];第六届海峡两岸超微颗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井立强;栾云博;谢明政;付宏刚;;基于表面修饰提高纳米氧化物光催化性能的策略探索及其机制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2年
5 姜华;;光催化纳米氧化物在甲醛净化中的运用[A];2003年中国纳微粉体制备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樊小伟;梁小平;高永扬;王小会;辛少波;;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剂的制备与应用[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家珍;许莉;方文军;郭永胜;;亲油性纳米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A];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第十六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赵宝昌;李新蕊;;纳米氧化物在硝胺发射药中的应用[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9 焦正;刘锦淮;边历峰;;纳米氧化物材料的喷射井沉淀制备方法和原理[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王树林;蹇敦亮;陈星建;李生娟;徐波;朱钰方;;Al转变为γ-Al_2O_3的能量变化[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宏乾;为涂料产业开辟增值空间[N];中国化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查汝华;不同形貌纳米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静;核聚变用材料的辐照效应和焊接行为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车剑飞;纳米氧化物表面改性与分散技术及其在高分子摩擦材料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4 刘付胜聪;纳米氧化物表面高分子修饰及其对聚丙烯酸酯复合涂层性能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5年
5 刘华斌;纳米氧化物颗粒的表面改性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马振叶;纳米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吴巍炜;一维纳米氧化物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D];兰州大学;2014年
8 庄稼;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氧化物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贾向东;纳米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磊;纳米氧化物对水性苯丙木器漆硬度及耐磨性影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张尊广;纳米氧化物对TC4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D];江苏大学;2016年
3 杨佳音;纳米氧化物材料紫外屏蔽性能评估方法的新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继东;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性能评价方法和仪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包雪梅;超疏水纳米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6 杨翠;低温固相法制备金属纳米氧化物[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春艳;纳米氧化物的软化学合成与表征[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季敏霞;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氧化物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9 白凡飞;单分散纳米氧化物分散液的制备与表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孙郑冬;纳米氧化物紫外屏蔽性能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纳米氧化物对TC4合金磨损行为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06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51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