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凸环管件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变形分析
本文关键词:不锈钢凸环管件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变形分析
【摘要】: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Solid Granule Medium Forming Technology,简称SGMF工艺)是采用可流动、散粒状的颗粒作为传力介质代替刚性模及现有软模介质的作用,实现轻合金管、板材构件成形。该工艺具有颗粒介质易于密封、压力建立简便、内压非均匀分布、与坯料接触产生有益摩擦作用等优点,该工艺的研发为高强度、低塑性、难变形管材以及复杂形状、高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构件的成形制造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304不锈钢管材材料力学性能试验分析和固体颗粒介质传压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均布内压下的理论分析模型,考虑颗粒介质与管材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对管材在颗粒介质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进行研究,对自由变形区顶点处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推导出任意成形高度最大径点处的壁厚值及成形内压,并进行实验验证。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凸环管件SGMF胀形数值仿真模型,分别讨论了管件胀形过程中管端自由和主动进给条件对成形的影响,运用数值仿真和试验相结的方法,分析了压头加载、颗粒介质填装量、摩擦条件、变形区几何特征等工艺参数对成形性能的影响。通过管件SGMF工艺的研究表明,基于圆函数理论分析模型和以凸环件胀形为基础的工艺数值仿真,对于成形管件的成形内压、壁厚分布和轮廓形状等关键参量的分析和预测与工艺试验吻合较好,为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技术在管件成形的实际应用方面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内高压成形 颗粒介质 管材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3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10-11
- 1.2 管材内高压成形方法概述11-12
- 1.2.1 弹性体软模成形技术简介11-12
- 1.2.2 液压胀形技术简介12
- 1.3 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2-13
- 1.4 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简介13-15
- 1.5 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2章 固体颗粒介质及板材性能试验研究17-29
- 2.1 引言17
- 2.2 固体颗粒介质传压性能试验17-21
- 2.2.1 固体颗粒介质传压性能试验与测试装置18-19
- 2.2.2 固体颗粒介质传压规律分析19-21
- 2.3 板材单向拉伸试验方案及方法21-24
- 2.3.1 实验材料与设备21-22
- 2.3.2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22-24
- 2.4 焊缝质量测试24-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3章 固体颗粒介质成形的塑性力学分析29-41
- 3.1 引言29
- 3.2 薄壁管胀形的几何参数29-30
- 3.3 凸环管件胀形过程应力应变分析30-39
- 3.3.1 几何关系的建立31-33
- 3.3.2 力平衡方程的建立33-34
- 3.3.3 自由胀形区顶点应力应变分析34-39
- 3.4 算例与分析39-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管材SGMF工艺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41-57
- 4.1 引言41
- 4.2 管材胀形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41-44
- 4.2.1 几何模型的建立41-42
- 4.2.2 材料属性的定义42-43
- 4.2.3 接触条件的设置和网格的划分43-44
- 4.3 工艺参数对304不锈钢凸环管件SGMF胀形工艺的影响44-50
- 4.3.1 压头力对管材成形性能的影响44-45
- 4.3.2 装料高度对管材成形性能的影响45-47
- 4.3.3 管材与模具不同摩擦系数对管材胀形性能的影响47-48
- 4.3.4 胀形区长度对管材胀形性能的影响48-49
- 4.3.5 凹模圆角对管材胀形性能的影响49-50
- 4.4 管端主动补料下管材自由胀形数值仿真分析50-52
- 4.5 NMG介质管材胀形工艺试验52-56
- 4.5.1 试验设备及试验模具53
- 4.5.2 试验结果分析53-56
- 4.6 本章小结56-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长财;王银思;李晓丹;董国疆;梁辰;左虹;;固体颗粒介质的传压性能实验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2 曹秒艳;董国疆;赵长财;;基于离散元法的固体颗粒介质传力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4期
3 赵长财;王银思;董国疆;李晓丹;刘树斌;郎玉玲;任学平;;高压下固体颗粒介质的压力分布[J];塑性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4 王朋;混合颗粒介质理论及其应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董国疆;赵长财;曹秒艳;郝海滨;;高压状态下固体颗粒介质侧压应力系数试验[J];塑性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6 李晓丹;肖心萍;王淑英;张虹;;车灯反光罩的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有限元分析[J];热加工工艺;2013年09期
7 董国疆;赵长财;曹秒艳;郝海滨;杨东峰;;圆筒件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壁厚及变形规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16期
8 李鹏亮;张志;曾元松;;钛合金机头罩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研究[J];锻压技术;2012年05期
9 赵长财;王银思;李晓丹;董国疆;刘树彬;;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新工艺及变形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10 邹强;彭成允;田平;李世明;;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技术[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林;余幼胜;;小球在颗粒介质表面的运动行为研究[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刘斯宏;孙其诚;李铁军;;基于细观结构的颗粒介质曲服函数[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胡林;龚程;;探头在准二维颗粒介质中匀速穿行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液体和软物质物理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叶晓燕;王等明;郑晓静;;粒子旋转对颗粒介质冲击动力学行为的影响[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5 马方园;马少鹏;;颗粒介质等效弹性参数的测量实验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王明洋;钱七虎;;应力波作用下颗粒介质的动力特性研究[A];钱七虎院士论文选集[C];2007年
7 李彰明;黄锦安;;松散颗粒介质初始结构力学效应探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陈万祥;郭志昆;黄育;;岩土颗粒介质在应力波作用下的接触力与变形关系[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夏伟;钟文镇;赵方;昃向博;何克晶;;重力驱动下运动物体在颗粒介质中冲击过程的离散元模拟[A];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C];2012年
10 苗天德;刘源;缪馥星;;块状颗粒堆中力的传递与分布[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晓燕;冲击作用下颗粒介质的动力学特性及尺度关系的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杜冰;固体颗粒介质管材窄环带胀缩成形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3 赵长财;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新工艺及其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璐;简支梁在颗粒介质中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张益瑞;基于滑移线法及无网格法固体颗粒介质传力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3 李英;不锈钢凸环管件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变形分析[D];燕山大学;2016年
4 彭雅新;镁合金AZ31B双锥形件振动颗粒介质成形工艺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吴善勇;固体颗粒介质模具冲压数值模拟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国亮;颗粒介质成形工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陈平;颗粒介质压缩和剪切的可视化试验与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叶子沛;振动激励下固体颗粒介质传力性能模拟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6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61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