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负荷观测器的无张力控制系统
本文关键词:基于智能负荷观测器的无张力控制系统
更多相关文章: 智能负荷观测器 速度补偿 直接转矩控制 无张力控制
【摘要】:首先分析了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首次提出针对工程中电力拖动系统在无负荷和张力传感器条件下的智能负荷观测器的设计,以及新的速度补偿控制方法。详细分析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的转矩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耦合影响。给出了基于智能负荷观测器的速度补偿控制的实现方法。并且给出了轧钢生产线上无张力控制系统的实际模型和试验结果。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北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关键词】: 智能负荷观测器 速度补偿 直接转矩控制 无张力控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05018) 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MSV-2014-09)
【分类号】:TG334.9;TP273
【正文快照】: 2.北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吉林吉林132021)在我国工业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应用交流电机的变频驱动装置占90%以上,尤其在有高精度和大范围调速要求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中,以精确数学模型为基础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高精度的系统静态、动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晨;周玉国;朱志伟;;观测器特征向量配置的方法在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0年02期
2 胡品慧,袁璞;用Luenberger观测器观测线性延时系统的设计[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3 尤富强,田作华,施颂椒;基于观测器的时滞系统故障诊断[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4年05期
4 陈玲聪,袁璞;非线性观测器及其应用(上)一类高阶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1年01期
5 张晓倩;;基于模糊观测器和模糊判别的管道泄漏检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13期
6 郭庆鼎,赵希梅,翁秀华;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龙门移动式镗铣加工中心同步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09期
7 刘军;卢建波;黄盟芝;;一类Lipschitz非线性系统的状态观测器设计[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王宇雷;李传江;马广富;张德新;;基于多频H_∞最优观测器的航天器故障诊断[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李光;郑恩让;;基于TC控制与干扰观测器的Smith预估控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4年01期
10 巩长忠,贾凤亭;变时滞不确定模糊系统鲁棒观测器的设计[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兴成;;两类混沌系统观测器的推广形式[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黄翼虎;贾喜梅;;基于模糊观测器的容错系统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韩忠旭;;代数比例相似观测器的定义及其数学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元;孙晶鑫;谢彦红;;网络时延观测器设计方法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5 刘艳红;李春文;;一类广义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6 邢绍邦;赵克友;;一种新型异步电动机磁链观测器仿真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程鹏;陈小娟;;磁通观测器滑动模态的LTR设计[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8 胡陟;蔡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虚拟手术力反馈控制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天津)2013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张友;齐丽;张嗣瀛;;一类不确定线性中立系统的观测器设计与镇定[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张端金;张爱玲;;基于观测器的Delta算子系统故障检测[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洪彪;离散模糊奇异时滞系统的观测器设计及模糊关系的求解[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才学;基于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鲁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器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黄敢基;基于时变Lyapunov函数方法的几类观测器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剑慰;基于模型的飞行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5 贾庆贤;基于学习观测器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故障重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朱芳来;非线性控制系统观测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1年
7 尹正男;具有鲁棒性的最优干扰观测器的系统性设计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柯;基于观测器的动态系统故障估计和调节[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彭宇;非线性智能观测器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0年
10 金辉宇;基于近似模型的非线性采样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燕;基于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故障诊断[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2 董新海;离散时间奇异时滞马尔科夫跳跃系统的观测器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3 陈振朋;基于观测器的航天器执行机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张振;基于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的观测器设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赵玉格;基于函数观测器的多个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D];温州大学;2015年
6 张超;基于状态观测器的车辆侧向控制[D];山西大学;2014年
7 韩伟莎;基于LTR观测器的pH值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李薇;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观测器设计[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9 胡悦;全姿态惯性稳定平台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闫光辉;几类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观测器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16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616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