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中国制造2025》与先进焊接工艺及装备发展

发布时间:2017-08-05 09:38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与先进焊接工艺及装备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制造 焊接技术 焊接工艺 焊接装备


【摘要】:《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等都与焊接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也为先进焊接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先进弧焊、激光焊、电子束焊接、特种摩擦焊,水下焊接等新工艺与设备,数字化、智能化焊接装备及生产线将成为重要的发展和应用方向。先进焊接工艺和设备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将对提升制造业整体制造水平、推动焊接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 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关键词】中国制造 焊接技术 焊接工艺 焊接装备
【分类号】:TG40-1
【正文快照】: ~~《中国制造2025》与先进焊接工艺及装备发展@陈健$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150028 @苏金花$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150028 @张毅梅$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150028《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杰一;叶枫;;航空特种焊接技术:厚积薄发 破茧成蝶——访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航空发动机工艺研究室主任李晓红[J];航空制造技术;2014年20期

2 陈家本;;为中国船舶焊接技术的创新发展而给力[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4年04期

3 王春生;;轨道交通制造焊接市场需求和关键焊接技术[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3年16期

4 王治富;;汽车车身焊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3年16期

5 赵耀邦;徐爱杰;姜勇;成群林;李中权;;激光焊接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J];航天制造技术;2013年03期

6 关桥;邵亦陈;;航空特种焊接/连接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建所55周年纪念[J];航空制造技术;2012年13期

7 赵建仓;朱平;李清海;;核电大型构件关键焊接技术[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2年12期

8 何俊;张永和;张涛;;电子束焊接技术在我国星船容器研制中的应用[J];航天制造技术;2010年04期

9 巩水利;张雁;柴国明;;高能束流焊接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J];国防制造技术;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刚;岳超;侯雯中;郑帅超;王亚军;;钛合金整体壁板T型接头双作用激光焊接系统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6年05期

2 陈健;苏金花;张毅梅;;《中国制造2025》与先进焊接工艺及装备发展[J];焊接;2016年03期

3 邓云华;关桥;吴冰;王西昌;陶军;;钛合金刚性拘束热自压连接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年03期

4 李东;;低温管道与低温压力容器设计问题[J];黑龙江科学;2016年03期

5 梅启兵;;先进焊接技术在轨道车辆制造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6年02期

6 张玉超;;汽车车身焊接技术现状及发展[J];科技经济导刊;2016年04期

7 李兢;刘宇;;汽车车身焊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J];科技经济导刊;2016年03期

8 谭毅;游小刚;李佳艳;石爽;;电子束技术在高温合金中的应用[J];材料工程;2015年12期

9 张全顺;汪丽娜;侯继军;;激光焊接数值模拟不同热源分析[J];西部资源;2015年04期

10 邓云华;关桥;史一宁;郭振玺;;TC4钛合金电子束焊接头微观组织结构和演变分析[J];航空制造技术;2015年1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佩佩;杨斯达;金诚;钟益平;吴艺超;雷正龙;陈彦宾;;30CrMnSi激光-GMA复合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J];应用激光;2013年02期

2 雷正龙;陈彦宾;李颖;孙忠绍;陈济轮;董鹏;赵婷;;铝合金CO_2激光-TIG电弧复合焊接试验研究[J];航天制造技术;2012年04期

3 陈彦宾;;国防焊接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与发展[J];国防制造技术;2009年03期

4 张益坤;成志富;;电子束焊接技术在航天产品中的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8年21期

5 陈朝;黄敏超;陈志坚;;空间表面张力贮箱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J];航天制造技术;2007年05期

6 李鹏;盛周红;吴耀楚;;全缠绕复合气瓶ANSYS参数化结构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年02期

7 李永;潘海林;魏延明;;第二代表面张力贮箱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宇航学报;2007年02期

8 闫晓锋;真空电子束焊在我国航空机载设备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航空制造技术;2005年09期

9 何成旦,李鹤岐,李春旭,应磊,罗岩;隔膜贮箱电子束焊接技术研究[J];真空与低温;2004年03期

10 张秉刚,吴林,冯吉才;国内外电子束焊接技术研究现状[J];焊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雁;;“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中国创造”[J];福建轻纺;2008年05期

2 谌立新;;中国制造需要具备三个开创[J];功能材料信息;2008年02期

3 李光斗;;全球萧条 中国制造如何转型?[J];食品工业科技;2009年01期

4 ;南非世界杯——中国制造的发展之路[J];网印工业;2010年07期

5 ;中国产品风靡世界杯难掩“中国制造”[J];纺织装饰科技;2010年04期

6 ;“中国制造”何日“麻雀变凤凰”[J];西部皮革;2001年06期

7 ;入世后中国如何打好“中国制造”牌?[J];西部皮革;2001年08期

8 王翔 ,郑文跃;当“中国制造”直面终端[J];江苏纺织;2002年06期

9 ;“中国制造”的岔路口[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4年09期

10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J];石油政工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蕾;;“中国制造”的“三技一教”软肋[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何震;;中国制造行业的企业如何能更好地“走出去”[A];2012年陕西企业“走出去”征文活动文集[C];2012年

3 高洁;朱迦迪;徐凯;;从破解反公地体制寻求“中国制造”竞争优势新源泉——兼论“中国制造”为何国内比国外贵[A];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三辑)[C];2012年

4 张静中;;中国制造在美国遭遇的危机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孔庆勤;颜琳;;“携手中国制造”广告效果评估[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6 杨万豪;;中国制造需要重拾“匠人精神”[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3[C];2014年

7 王瑞娟;刘春芝;;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的SWTO分析及战略组合选择[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8 戴定一;;从“中国制造”看中国物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A];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 梁昭贤;中国制造的民族性和世界性[N];中国民航报;2005年

2 黄海峰 牛源;“中国制造”中的经济安全和社会责任[N];中国企业报;2005年

3 ;“中国制造”80余种产品类产量世界第一[N];经济日报;2002年

4 万建民;“中国制造”呼唤“中国信用”[N];经济日报;2003年

5 记者 沈衍琪;“非中国制造”商标引发法律争议[N];北京日报;2006年

6 赵艳红;让“非中国制造”没有市场[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7 葛云;好家伙 中国制造[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8 袁启华 相晓东;“非中国制造”:负效应的警示[N];中国企业报;2006年

9 樊艳兵;“中国制造”让美国人欲罢不能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胡立彪;捍卫并优化“中国制造”[N];中国质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小洲;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李彩霞;美国媒体对“中国制造”的建构与风险应对[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捷;公共关系提升“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的策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陈志军;论“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缝隙中的“山寨”背景[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刘盾;面向“中国创造”的中国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张艺琼;DVAE方法的应用及其对“中国制造”国内成分的还原[D];山东大学;2013年

5 郑升财;剖析中国制造对拉丁美洲制造业发展的竞争威胁[D];山东大学;2012年

6 罗纳;喀麦隆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品的态度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洪磊;中印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24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624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2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