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490BW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头疲劳断口定量评价
本文关键词:SMA490BW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头疲劳断口定量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激光-MAG复合焊 疲劳断口 分维 定量表征 GUI设计
【摘要】: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是一种新兴的焊接方法,可实现高效、优质焊接。转向架是高速列车的重要构件,其接头性能优劣对列车安全运营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动载性能。SMA490BW是一种常见的转向架材料,目前多使用半自动MAG或自动MAG焊进行施焊,效率不高,激光-MAG复合焊接是可能的替代技术之一。而国内外研究文献中对SMA490BW激光-MAG复合焊接头动载性能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对复合焊接头的疲劳性能进行研究有一定意义。本论文针对SMA490BW的激光-MAG复合焊接头的疲劳寿命规律及断口形貌定量特征进行研究,获得部分基础数据,同时为更好理解疲劳扩展机制奠定基础。本论文采用优化的SMA490BW复合焊接工艺获得复合焊接头,对接头的基本力学性能、组织、硬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在应力比R等于0时,获得接头的疲劳寿命应力曲线,对曲线中的规律进行了探讨,并详细研究了疲劳断口的形貌特征。利用分形维数方法定量刻画断口形貌,深入分析了断口疲劳源近邻区和裂纹扩展区断口分维的分布规律,及裂纹扩展过程与分维变化规律的联系。最后采用Matlab设计了一个分维计算GUI界面。基本力学性能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对疲劳寿命进行分析得到应力比R=0时的接头疲劳极限为385MPa,试样内部或边界缺陷是裂纹萌生的主要原因。裂纹扩展过程中,断口中的准解理特征会逐渐消失,扩展区边界呈类圆形或类椭圆上的部分弧段。断口分维表征结果表明:裂纹扩展区分维大小和离差系数均比较小,形貌较均匀,疲劳源近邻区不规则性大,微观结构的均匀性较低。考虑应力集中影响的疲劳源近邻区分维随应力水平增加呈增大趋势;裂纹扩展区内分维随应力水平增加呈减少趋势。距源区500μm~2000μm范围内,在裂纹扩展过程中,断口微观形貌变化包括准解理特征的消失,二次裂纹萌生,撕裂岭增多到随后逐步减少,分维大小呈现典型的正‘V’和倒‘V’联合规律,与形貌特征变化一致。推断得到断口准解理特征消失时,空间维约为2.50,信息维大小约为1.741。通过GUI实现图形对象分维计算,可视化图形存储等功能。
【关键词】:激光-MAG复合焊 疲劳断口 分维 定量表征 GUI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40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20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
- 1.2 激光-电弧复合焊研究现状12-15
- 1.2.1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原理及特点13-14
- 1.2.2 激光-电弧复合焊研究现状14-15
- 1.3 疲劳性能研究现状15-18
- 1.3.1 传统疲劳的研究方法15-16
- 1.3.2 分形维数概述16
- 1.3.3 分形维数计算方法16-17
- 1.3.4 材料疲劳分维方法研究现状17-18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性18-20
-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18
-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8-19
- 1.4.3 论文创新性19-20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20-26
- 2.1 试验材料20
- 2.2 试验设备与测试方法20-26
- 2.2.1 焊接工艺试验21-22
- 2.2.2 无损探伤试验及组织观察22-23
- 2.2.3 基本力学性能试验23-24
- 2.2.4 疲劳试验及断口观察24-26
- 第3章 SMA490BW激光-MAG复合焊接头力学性能26-44
- 3.1 SMA490BW复合焊接头宏观形貌及探伤结果26-27
- 3.2 接头组织及硬度规律27-30
- 3.2.1 金相组织分析27-29
- 3.2.2 硬度规律分析29-30
- 3.3 基本力学性能30-32
- 3.3.1 拉伸性能30
- 3.3.2 弯曲性能30-31
- 3.3.3 冲击性能31-32
- 3.4 疲劳性能32-41
- 3.4.1 接头疲劳寿命分析32-34
- 3.4.2 疲劳断口分析34-41
-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41-43
- 3.6 本章小结43-44
- 第4章 疲劳断口分维表征44-57
- 4.1 分维计算原理44-46
- 4.2 疲劳源近邻区的定量表征46-51
- 4.2.1 疲劳源近邻区分维取值分布46-48
- 4.2.2 相同应力水平下分维与应力集中系数关系48-50
- 4.2.3 不同应力水平下分维变化规律50-51
- 4.3 疲劳裂纹扩展区定量表征51-56
- 4.3.1 疲劳裂纹扩展区断口分维分布51-53
- 4.3.2 不同应力水平下扩展区分维变化规律53
- 4.3.3 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分维变化规律53-56
- 4.4 本章小结56-57
- 第5章 断口分维定量计算GUI设计57-64
- 5.1 GUI设计主要思路及步骤57
- 5.2 GUI对象选取及界面布局57-61
- 5.3 GUI回调函数编写61
- 5.4 GUI断口分维分析实现61-62
- 5.5 本章小结62-64
- 结论与展望64-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73-74
- 附录1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杰;尚德广;沈通;阎楚良;;点焊接头疲劳寿命预测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2006年03期
2 刘玉林;;巧修对焊接头[J];机械工人;1988年05期
3 童乐为,沈祖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现场对焊接头的疲劳性能[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4 常保华,史耀武,董仕节;汽车钢板胶焊接头的计算模型及其应力场特征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1999年02期
5 周旭辉,韩鹏,秦威;温度对含铝钢熔焊接头中形成铁素体带的决定作用[J];焊接技术;2004年01期
6 赵新玉;刚铁;袁媛;;薄钢板点焊接头超声信号分析[J];焊接学报;2005年11期
7 尚德广,王瑞杰;基于动态响应有限元模拟的点焊接头疲劳寿命预测[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8 李致焕;石震玲;亢世江;刘志强;;压焊接头界面形貌与其工艺特征的关系[J];焊接技术;1989年05期
9 凌超,郑修麟;16Mn钢对焊接头疲劳寿命的超载效应[J];机械工程材料;1990年05期
10 常保华,史耀武,董仕节;胶粘剂厚度和弹性模量对胶焊接头应力分布的影响[J];材料工程;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保忠;孙冬梅;;管道环焊接头的断裂韧性研究[A];第四届石油工程焊接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瑞杰;尚德广;王时越;;考虑硬度分布的点焊接头低周疲劳寿命预测[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国栋;张富巨;郭嘉琳;马立卿;;35CrMo钢电火花堆焊接头的界面行为及其组织变化[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4 张柯柯;衡中皓;邱然锋;孙敬;张占领;石红信;吴志伟;于华;张晓娇;;电场作用下1.6%C-UHCS/40Cr钢超塑焊接头组织分析[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鑫淼;吴圣川;;高铁永高强度铝合金复合焊接头的疲劳寿命预测[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6 姜运建;郑相锋;冯砚厅;李中伟;;电火花堆焊接头的性能分析与研究[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7 吴松;侯金保;张胜;魏友辉;;过渡液相扩散焊接头重熔控制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松;侯金保;张胜;魏友辉;;过渡液相扩散焊接头重熔控制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与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张国栋;张富巨;郭嘉琳;马立卿;;35CrMo钢电火花堆焊接头的界面行为及其组织变化[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承龙;赵凯;雷玉成;朱强;;CLAM钢TIG焊接头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强度焊接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辛;胶焊接头在碰撞载荷下失效的模拟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旭;SMA490BW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头疲劳断口定量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苏婷;点焊接头表面形貌及熔核检测装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文敏飞;不锈钢车体环焊接头疲劳性能及寿命预测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李力森;基于动态响应频率的双点焊接头疲劳损伤及寿命预测[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5 马政;基于温度场的双相钢点焊接头微观组织和应力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承山;基于动态响应特性的点焊接头变幅疲劳损伤与寿命预测[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7 郝素锋;热冲压高强钢点焊接头失效行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张斌;Nd:YAG激光-MAG复合焊接头设计及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9 邰磊;厚板窄间隙激光-MIG复合焊接头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刘学锋;拉剪点焊接头的疲劳累积损伤及寿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69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66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