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热处理对挤压态高硅铝合金初生硅形态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3 17:03

  本文关键词:悬浮铸造、半固态铸造与固液混合铸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京理工大学》 2009年

热处理对挤压态高硅铝合金初生硅形态影响的研究

孙虎  

【摘要】: 高硅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磨性好、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等优点,但是由于高硅铝合金中存在着粗大的初生硅,严重割裂了基体,恶化了材料的性能,限制了其工业应用。目前主要通过变质处理、半固态技术、悬浮铸造等来改善初生硅形态,但是这些手段存在效果不佳或是技术条件复杂、成本过高等缺点,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针对高硅铝合金初生硅组织多以板片状存在,并且分布不均匀,本文旨在通过对两种成分的高硅铝合金Al-25%Si以及Al-30%Si合金进行挤压变形来细化晶粒,使初生硅较均匀的分布,并且通过扩散加热、二次加热等手段以求获得细小圆整的初生硅颗粒,并对比具体的细化效果。 研究表明:挤压变形可以显著改善初生硅的组织形态,挤压前合金中存在缩孔的大块初生硅、有搭接的板片状初生硅、五星瓣状的初生硅在挤压时会因相互碰撞而发生断裂,同时在挤压时初生硅会发生长大的现象,含有更多粗大的初生硅的Al-30%Si合金的细化效果优于Al-25%Si合金;通过扩散加热处理,发现随着扩散加热温度的提高、保温时间的延长初生硅会逐渐长大,并且初生硅会发生钝化的现象,但是保温时间过长时初生硅出现搭接的现象,反而恶化初生硅的形态;在二次加热过程中,合金组织经历了共晶硅熔断、在未熔化α相的间隙中少量液相形成、液相体积扩大包围α相、α相完全熔化形成液相与初生硅颗粒共存的组织等几个阶段,在二次加热中初生硅会发生显著球化;二次加热对初生硅改善效果优于扩散加热的效果,但扩散加热后再进行二次加热时初生硅球化现象更明显,所以扩散加热处理后进行二次加热为最佳的处理方案。 本文利用挤压变形、扩散加热、二次加热等手段,对初生硅颗粒实现了细化、球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本次试验对设备要求较低,简单可行,效果较佳,是探索初生硅形态改善的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G1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22
  • 1.1 引言9
  • 1.2 铝硅合金的研究现状9-11
  • 1.2.1 铝硅合金的分类9-10
  • 1.2.2 铝硅合金的发展现状10-11
  • 1.3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组织与性能11-14
  • 1.3.1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成分与组织11
  • 1.3.2 初生硅形态及生长机制11-12
  • 1.3.3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性能12-14
  • 1.4 初生硅形态控制的研究现状14-18
  • 1.4.1 变质细化法14-15
  • 1.4.2 半固态成形法15-16
  • 1.4.3 悬浮铸造法16-17
  • 1.4.4 喷射沉积法17-18
  • 1.4.5 超声波处理法18
  • 1.5 变形在初生硅形态控制上的应用18-19
  • 1.5.1 变形细化初生硅组织的机理18-19
  • 1.5.2 变形工艺对组织性能的影响19
  • 1.5.3 变形在初生硅形态控制中的应用现状19
  • 1.6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19-22
  • 1.6.1 选题的科学意义及应用前景19-20
  • 1.6.2 研究内容20-22
  • 2 试验材料、设备及研究方法22-29
  • 2.1 试验材料及制备22-24
  • 2.1.1 试验原材料22
  • 2.1.2 试验材料的制备22-24
  • 2.2 挤压试验24
  • 2.2.1 挤压试验材料和设备24
  • 2.2.2 挤压试验工艺流程24
  • 2.3 扩散加热处理24-25
  • 2.4 二次加热处理25-26
  • 2.4.1 二次加热的设备与工具25
  • 2.4.2 二次加热的工艺25-26
  • 2.4.3 二次加热的流程26
  • 2.5 金相组织分析26-27
  • 2.5.1 金相试样的制取26
  • 2.5.2 金相的组织分析26-27
  • 2.6 试验流程总结27-29
  • 3 挤压变形对初生硅形态的影响29-39
  • 3.1 变形的工艺参数29
  • 3.2 初生硅组织在变形中形态的变化29-33
  • 3.2.1 变形前后初生硅组织对比30-31
  • 3.2.2 变形细化初生硅组织机制31-33
  • 3.3 不同挤压温度对初生硅组织形态的影响33-37
  • 3.3.1 不同挤压温度对Al-30%Si合金初生硅形态的影响33-35
  • 3.3.2 不同挤压温度对Al-25%Si合金初生硅形态的影响35-37
  • 3.4 不同成分挤压后初生硅细化效果对比37
  • 3.5 本章小结37-39
  • 4 扩散加热对初生硅形态的影响39-51
  • 4.1 扩散加热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39
  • 4.2 扩散加热时间对初生硅形态的影响39-43
  • 4.2.1 扩散加热时间对Al-30%Si合金初生硅形态的影响39-42
  • 4.2.2 扩散加热时间对Al-25%Si合金初生硅形态的影响42-43
  • 4.3 扩散加热温度对初生硅形态的影响43-47
  • 4.3.1 扩散加热温度对Al-30%Si合金初生硅形态的影响43-46
  • 4.3.2 扩散加热温度对Al-25%Si合金初生硅形态的影响46-47
  • 4.4 不同变形工艺对扩散加热处理的影响47-49
  • 4.5 扩散加热处理对初生硅的影响机理49-50
  • 4.6 本章小结50-51
  • 5 液固两相区二次加热对初生硅形态的影响51-67
  • 5.1 二次加热工艺参数的确定51-54
  • 5.1.1 液相线与固相线的确定51-52
  • 5.1.2 液相体积分数的确定52-54
  • 5.2 二次加热中组织的演变54-56
  • 5.3 二次加热温度对初生硅形态的影响56-59
  • 5.3.1 二次加热温度对Al-30%Si合金初生硅形态的影响56-58
  • 5.3.2 二次加热温度对Al-25%Si合金初生硅形态的影响58-59
  • 5.4 二次加热时间对初生硅形态的影响59-62
  • 5.4.1 二次加热时间对Al-30%Si合金初生硅形态的影响59-61
  • 5.4.2 二次加热时间对Al-25%Si合金初生硅形态的影响61-62
  • 5.5 扩散加热处理对二次加热球化初生硅效果的影响62-64
  • 5.6 二次加热中初生硅的球化与长大机制64-66
  • 5.6.1 二次加热温度中初生硅球化机制64-65
  • 5.6.2 二次加热温度中初生硅长大机制65-66
  • 5.7 本章小结66-67
  • 6 结论67-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科;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勇敏,朱敦伦,魏振华;过共晶铝硅合金新型细化剂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2期

    2 谢长安,尚成嘉,贺信莱,熊柏青,石力开;气/液比和挤压比对过共晶铝-硅合金初晶硅相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王锋,杨滨,崔华,段先进,张济山;喷射沉积Al-20Si-5Fe-3Cu-1Mg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4 袁晓光,张淑英,徐达鸣,李庆春;快速凝固耐磨高硅铝合金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1996年02期

    5 刘启阳;李庆春;朱培钺;;共晶合金中第二相粒状化学动力学[J];金属科学与工艺;1987年01期

    6 毛卫民,李树索,赵爱民,崔成林,钟雪友;电磁搅拌对过共晶Al-Si合金初生Si长大过程和形貌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1年02期

    7 甄子胜,赵爱民,毛卫民,姚书芳,钟雪友,冯立军,封素芹;喷射沉积Al-30Si组织及其半固态保温转变规律[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1年02期

    8 姜巨福;王迎;罗守靖;邹经湘;孙毅;;AZ91D镁合金托弹板半固态触变模锻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7年05期

    9 刘劲松,龙小兵,何建军;悬浮铸造、半固态铸造与固液混合铸造[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路贵民,任栖锋,董杰,崔建忠;7075Al合金LSC铸锭二次加热中的液固相体积分数[J];东北大学学报;200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安;变形铝合金可挤压性的分析与评价[J];四川有色金属;2003年04期

    2 李建湘;刘静安;;现代铝合金管、棒、型、线材生产技术与装备发展概况[J];四川有色金属;2007年02期

    3 宋皖英;;物理化学概念教学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马云龙;;连退机组生产冷轧硅钢表面氧化控制研究[J];鞍钢技术;2012年01期

    5 吴珊珊;程晓敏;汪乐春;唐根;;聚丙烯膜表面光接枝MBA的合成及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韩福生;董烈钢;;硼对铬系白口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安徽工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7 欧寿铸;陈建明;;铸件凝固过程的水力学模型及其应用[J];安徽工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8 吴世彪;;Origin软件在溶液表面张力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安徽化工;2008年06期

    9 王健;钱晓钟;花日茂;唐俊;;胺苯磺隆在环境水体中的光化学降解[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10 易志刚;熊雄;;TiO_2-ZnO光催化性能及其降解苯酚废水动力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传妹;袁宝国;薛克敏;;半固态金属成形技术[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易君明;;铁基体化学沉积镍铜合金工艺[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国东;杜启云;王薇;任连娟;刁波;;PDMAEMA/PSF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截留性能与预涂膜中聚电解质分子的构象[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静安;;铝合金挤压在线热处理技术[A];2011(昆明)中西部第四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贺小刚;杨喜平;夏萍;张玉军;;纳米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催化合成尼泊金异丁酯[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胥国华;杨玉军;赵光普;;GH202无缝管材热挤压制备工艺及组织性能[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梅强;常云龙;王初傲;;电磁搅拌对轧辊埋弧堆焊组织及性能的影响[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王旭;袁晓光;王耘涛;黄宏军;;倾斜板冷却工艺对Zl104半固态合金坯料组织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9 刘鹏;谢水生;;大型复杂铝合金型材挤压及其数值模拟技术发展概况[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孙振宇;冯彦波;聂波;赵刚;田妮;李瑞峰;;2A12铝合金均匀化处理工艺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十四届材料科学与合金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芳;铝柱撑蒙脱石的制备、结构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晓冬;碳纳米管的悬浮及其对抗生素类药物的吸附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泉;四种环境激素类物质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任春艳;中国东海和黄海中一氧化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熊思江;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蔡春波;1050铝合金形变和再结晶过程中的织构演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7 潘健怡;铝合金型材挤压的数值模拟及模具结构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许兰贵;变壁厚大锥度薄壁铝罐成形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莫光权;功能化碳纳米管材料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徐亚荣;基于FCC汽油硫化物烷基化硫转移反应精馏脱硫的清洁汽油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京禧;农业废弃物热解特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强;薄壁球铁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姜丽红;功率超声对流动A356熔体半固态组织的影响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李娟;钛合金基于m值的高效超塑性成形机制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5 涂序荣;脉冲磁场控制制备阻燃镁合金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赵火平;原位合成TiB_2/Al-4Cu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易成;退火工艺对铸轧5052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8 上官玉辉;冷却速度对Al-Cu合金微观组织及熔化潜热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9 刘慧苹;高纯度Ti_3Al粉末的制备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郝卓;长轴表面滚压加工装置的设计及加工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英,刘勇兵,曹占义,杨杰;Al_2O_3·SiO_2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3年02期

    2 杜军,刘耀辉,朱先勇,于思荣;ZL109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干滑动磨损表面及亚表面的观察与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2期

    3 乔吉超;奚正平;汤慧萍;朱纪磊;王建永;敖庆波;;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金属多孔材料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11期

    4 林芸;柴东朗;张文兴;;铝基复合材料烧结试验中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贾玉玺;烧结规范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SiC_p/Al复合材料挤压态力学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00年03期

    6 胡锐,袁秦鲁,李金山,吕振林;真空热压烧结SiC_p/Al复合材料的界面元素扩散及增强断裂机理[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年10期

    7 王德广;吴玉程;焦明华;俞建卫;解挺;;不同压制工艺对粉末冶金制品性能影响的有限元模拟[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8 陈辉辉;活塞用碳纤维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案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9 宋微;程磊;姜春燕;马琳;;不同热处理工艺对4A11铝合金锻件时效性能的影响[J];铝加工;2011年02期

    10 吴申庆,李军;陶瓷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发动机活塞上的应用[J];内燃机工程;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琳;新型铝基活塞材料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邵镇海;4032铝合金塑性变形的应用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袁晓明;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郑新毅;柴油机缸体建模与活塞有限元技术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5 李贞宽;高强高韧可锻铸造Al-Si-Cu-Mg合金[D];山东大学;2007年

    6 朱瑞杰;Al_2O_3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7 闫红英;碳化硅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成良;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饶晓晓;A356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强化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唐政;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与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龙,胡建东,吕健;过共晶铝硅合金激光熔凝组织与性能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4期

    2 宋勇敏,朱敦伦,,魏振华;过共晶铝硅合金新型细化剂的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2期

    3 张济山,崔华,段先进,孙祖庆,陈国良;雾化喷射沉积成形中沉积体内的凝固过程(Ⅱ)──Al-Cu合金的计算[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4 王德仁;毛卫民;李树索;钟雪友;;Al-24%Si合金半固态等温搅拌时的微观组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5 闫洪,夏巨谌,王高潮,胡国安,李海江;半固态金属成形的本构关系[J];材料导报;2002年11期

    6 刘启阳;李庆春;朱培钺;;共晶合金中第二相粒状化学动力学[J];金属科学与工艺;1987年01期

    7 崔凤奎,王晓强,张丰收;定量金相分析算法及实现[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0年03期

    8 徐映坤,宋治鉴,张永昌;Si相尺寸对快凝Al-20Si-1.3Cu-1Mg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4年01期

    9 米国发,田世藩,曾松岩,李庆春;雾化喷射沉积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展望[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年04期

    10 符寒光,李定,邢建东;K-RE变质处理改善Fe-V-W-Mo合金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祖国,曾月莲,何杰;高硅铝合金电镀工艺[J];材料保护;2001年07期

    2 蒋太培;新的自润滑、抗磨损、高强度的铝合金[J];中国金属通报;2001年41期

    3 胥建平;刘俊友;王华;;机械搅拌对高硅铝合金初生Si形态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9年09期

    4 盛桂林;;高硅铝合金腐蚀评论[J];轻合金加工技术;1975年04期

    5 卢国壬,吴风英;高硅铝合金中硅含量的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J];轻金属;1999年07期

    6 张大童,李元元,周照耀,张文;快速凝固/粉末冶金(RS/PM)高硅铝合金材料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年S1期

    7 曹经倩,史少欣,曾为民,吴纯素;铸铝合金上弱酸阳极氧化[J];材料保护;2000年07期

    8 赵爱民,甄子胜,毛卫民,崔成林,孙峰,姜春梅,钟雪友;喷射沉积高硅铝合金的半固态触变成形[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0年S1期

    9 蒋丽敏,李宁,黄晓梅,黎德育;高硅铝合金无氰浸锌及镀层性能的测试[J];电镀与环保;2005年04期

    10 皮启德,范向东,叶舟;高硅铝合金化学氧化[J];材料保护;198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龙;朱财良;刘玉赫;薛克敏;;高硅铝合金Al-20Si往复挤压工艺数值模拟分析[A];2011年安徽省科协年会——机械工程分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爱民;毛卫民;甄子胜;钟雪友;;喷射沉积高硅铝合金的组织和耐磨性能[A];21世纪全国耐磨材料大会——第九届全国耐磨材料磨损失效分析与抗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0年

    3 易文燕;徐谱德;张海燕;;ICP-A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高硅铝合金中微量锶[A];'2002全国光谱分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艳霞;张巨成;刘俊友;刘国权;;电子封装用轻质、高硅含量铝硅合金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吴树森;钟鼓;姜华文;万里;安萍;毛有武;;耐热低膨胀高硅铝合金的成形与性能[A];200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9年

    6 吴岩青;;快速系统分析高硅铝合金中硅铜锰铁[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爱民;金光灿;张宇光;;喷射沉积高硅铝合金在半固态保温过程中组织演变规律[A];第二届全国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闫质昭;王耘涛;黄宏军;袁晓光;郑伟;刘喜欢;;高硅铝合金套筒件半固态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A];2010年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0年

    9 李元元;张大童;倪东惠;;高能球磨对高硅铝合金粉末及陶瓷增强体的影响[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10 兰国栋;万里;罗吉荣;;液态加压成形高硅铝合金A390的组织与力学性能[A];第八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2 张建宪;[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钟鼓;耐热低膨胀高硅铝合金及其超声半固态成形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傅定发;多层喷射沉积高硅铝合金工艺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3 时海芳;喷射沉积耐热高硅铝合金组织及性能[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4 程俊伟;轿车高强度铝合金零件精密模锻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玲;机械搅拌添加硅颗粒法制备高硅铝合金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孙晓兵;喷射成形高硅铝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魏军齐;高硅铝合金电火花加工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孙伟;快凝高硅铝合金固溶时效及深冷处理工艺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5 赵曰瑞;高硅铝合金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孙虎;热处理对挤压态高硅铝合金初生硅形态影响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利雅;高硅铝合金制备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8 葛良琦;Al-20%Si中初生硅形态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9 司红丽;喷射成形高硅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及耐磨性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10 朱奇林;喷射成形高硅铝合金的组织演变和力学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悬浮铸造、半固态铸造与固液混合铸造,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2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82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