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元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
本文关键词:多主元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
更多相关文章: 高熵合金 设计原则 四大效应 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要】:主要概述了目前关于多主元高熵合金的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进展,首先对高熵合金的设计指导原则、四大效应以及制备工艺进行了相应的概括;其次概述了该新型合金目前大致的研究领域,并详细介绍了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研究成果;最后依据合金相关特性,对其可能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高熵合金 设计原则 四大效应 研究现状与展望
【基金】: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4198)
【分类号】:TG13
【正文快照】: 0引言传统的合金设计主要是以一种或两种元素为主,并辅以少量次要元素改善合金性能[1]。1995年,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叶均蔚教授在研究非晶合金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合金设计理念,提出了等摩尔多主元合金的概念,并于2004年将其定义为高熵合金[3]。学者B.Cantor等也在同一年将其命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则荣;关于合金耐热强度理论的若干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1961年00期
2 姚莉秀,杨杰,陈念贻,陈瑞亮,钦佩;两个过渡金属一个非过渡金属的合金系三元化合物形成规律[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0年06期
3 子澍;;含钒高铬白口铸铁的结晶特点及钒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J];铸造;2006年02期
4 王珍玉;杨院生;童文辉;李会强;胡壮麒;;基于成分连续变化计算黏度的合金系临界冷速模型[J];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5 樊爱民;胡大禄;康君诚;;装饰合金的研究[J];昆明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6 姜霞;;钨在各种合金中的应用——钨的用途介绍之三[J];中国钨业;1994年01期
7 谢佑卿;;合金物理与化学框架[J];材料导报;2001年08期
8 张均艳,王焕荣,石志强,滕新营,叶以富,闵光辉;液态和非晶态Cu-Zr合金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3期
9 高家诚;李锐;;高熵合金研究的新进展[J];功能材料;2008年07期
10 高鹏;孙宏飞;李忠丽;燕友增;李福村;朱海云;;真空熔炼多组元Cu_xAlFeNiCrTi高熵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梁秀兵;陈永雄;王林磊;;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李宏祥;吕昭平;王善林;李承熏;;工业原材料制备的块体非晶钢合金的形成能力及性能研究[A];2008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8年
3 朱志光;张勇;;TiZrNb系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志;王朝龙;余东满;陈春玲;;快速凝固法制备钕基合金磁性材料[A];第八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郑炳铨;冯以盛;陈士仁;;非共晶感温合金的熔断温度[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6 李宏祥;吕昭平;王善林;李承熏;;块体非晶钢合金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A];2009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09年
7 张玉平;张津徐;吴建生;梅品修;;Cu-Mn-Zn系合金的色度研究[A];第十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尹付成;苏旭平;张平;李智;;Pr-Al合金系的热力学模型[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马丽娜;王蓉;郭可信;;急冷合金Al_5Ir中准晶态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10 庄应烘;;铜基C_u-C_o-C_r-S_i电极合金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第五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一)[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德宏;镁合金的冶金特性与合金化原理[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西贵;合金熔体脆性的广义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邓辉球;二元合金系表面聚集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3 王玉青;合金熔体的黏滞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白延文;合金熔体局域结构及其遗传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余瑾;合金熔体电子传输性质的温度行为及其与凝固相关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高伟;Zr-Cu合金快速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演化及动力学性质的模拟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7 刘心笔;系统合金科学在Au-Cu合金系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8 雷奕;从稳定准晶制备非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9 蔡安辉;合金玻璃形成能力表征与预测以及块体金属玻璃的制备[D];东南大学;2005年
10 王海燕;远离平衡条件下Fe-Si合金的结构演化及β-FeSi_2相的形成[D];燕山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64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86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