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Inconel 625合金的高温低周疲劳行为及其疲劳失效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9 05:04

  本文关键词:Inconel 625合金的高温低周疲劳行为及其疲劳失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Inconel 625合金 低周疲劳 疲劳寿命 位错 循环应力响应


【摘要】:镍基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拉伸强度、高温蠕变抗力以及相当优异的抗高温疲劳和热腐蚀性能,广泛地用于制作航空、动力、石化等部门中承受高温、高速等苛刻工作条件的关键部件。高温低周疲劳是这些高温构件使用过程中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本文分别对Inconel 625合金及其焊接接头在25?C~760?C温度范围的低周疲劳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Inconel 625合金及其构件的抗疲劳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温度为25?C时,Inconel 625合金在疲劳变形前期表现为循环应变硬化,在疲劳变形的后期表现为循环应变软化;试验温度为650?C时,合金在整个疲劳变形过程中表现出循环应变硬化行为;试验温度为760?C时,合金在疲劳变形前期表现为循环应变硬化,在疲劳变形的后期表现为循环应变硬化或循环应变软化。Inconel 625合金焊接接头在25?C下疲劳变形时主要发生循环软化,而在760?C下疲劳变形时则呈现循环硬化。Inconel 625合金及其焊接接头在25?C下的循环应力-应变之间呈现双斜率线性关系,而在高温下的循环应力-应变之间则呈现单斜率线性关系。Inconel625合金及其焊接接头在不同温度下的塑性应变幅与弹性应变幅和载荷反向周次之间均呈线性关系。在本实验采用的所有外加总应变幅下,Inconel 625合金在25?C下呈现出最长的疲劳寿命,在760?C下呈现出最短的疲劳寿命,而Inconel 625合金在650?C下的疲劳寿命则居于Inconel 625合金在25?C和760?C下的疲劳寿命之间。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Inconel 625合金在25?C、650?C和760?C的应变控制条件下的低周疲劳断裂后的位错形貌。Inconel 625合金的主要变形机制为位错在基体中滑移。疲劳变形时可形成胞状亚结构,胞内位错密度较低,胞壁处的位错发生缠结且密度较高,且随着位错的滑移,胞壁中的位错逐渐演化成位错网络。此外,碳化物可阻碍晶界和位错的运动,并可形成位错塞积群。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Inconel 625合金及其焊接接头低周疲劳断裂后的断口形貌。在本试验采用的所有试验温度下,Inconel 625合金的低周疲劳裂纹主要是以穿晶方式萌生和扩展,而Inconel 625合金焊接接头的低周疲劳裂纹以穿晶方式萌生于疲劳试样的自由表面,在25?C下疲劳裂纹以穿晶方式扩展,而在760?C下疲劳裂纹则以穿晶和沿晶混合方式扩展。
【关键词】:Inconel 625合金 低周疲劳 疲劳寿命 位错 循环应力响应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3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1
  • 1.1 高温合金概述9-15
  • 1.1.1 高温合金的分类和牌号表示法9-10
  • 1.1.2 粉末高温合金概述10-11
  • 1.1.3 镍基高温合金概述11-13
  • 1.1.4 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现状13-14
  • 1.1.5 高温合金的应用与发展14-15
  • 1.2 Inconel 625镍基高温合金15-16
  • 1.2.1 Inconel 625合金的特性及应用15-16
  • 1.2.2 Inconel 625合金的组织及性能16
  • 1.3 镍基高温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16-19
  • 1.3.1 疲劳的研究进展16-17
  • 1.3.2 循环应力响应行为17
  • 1.3.3 疲劳裂纹萌生机制17-18
  • 1.3.4 低周疲劳寿命行为18-19
  • 1.4 研究本课题的意义19-21
  • 第2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21-23
  • 2.1 实验材料21
  • 2.2 实验设备21
  • 2.3 实验方法21-23
  • 第3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23-58
  • 3.1 Inconel 625合金循环应力响应曲线23-25
  • 3.2 Inconel 625合金低周疲劳寿命行为25-29
  • 3.3 Inconel 625合金循环应力-应变行为29-30
  • 3.4 Inconel 625合金低周疲劳形变组织结构观察30-38
  • 3.5 Inconel 625合金低周疲劳断口的SEM分析38-51
  • 3.6 Inconel 625焊接接头高温低周疲劳行为51-58
  • 第4章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3
  • 在学研究成果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扬声;;低周疲劳简介[J];机械;1985年05期

2 蔡力勋,孙亚芳,王理,黄淑珍;考虑温度效应的钛合金钢低周疲劳行为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0年06期

3 曹嘉新,徐熊;金属高温轴向加载低周疲劳试验探讨[J];上海金属;2002年03期

4 范志超 ,蒋家羚;16MnR中温环境下应力控制的低周疲劳行为研究(下)[J];压力容器;2002年12期

5 李远睿,陈琳;管材高温低周疲劳实验方法及数据处理[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3年03期

6 范志超,蒋家羚;16MnR钢中温低周疲劳行为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年09期

7 陈凌,蒋家羚;一种新的低周疲劳损伤模型及实验验证[J];金属学报;2005年02期

8 张峰;;轮箍低周疲劳性能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1期

9 丰崇友;;多轴非比例加载低周疲劳的研究综述[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0年02期

10 吴海利;朱月梅;贾国庆;;X12CrMoWVNbN10-1-1转子钢室温低周疲劳特性[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峰;;轮箍低周疲劳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2 张峰;;轮箍低周疲劳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3 叶笃毅;徐元东;肖磊;查海波;;低周疲劳过程中304不锈钢细观力学特性的变化特征[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焦中良;帅健;;管材的低周疲劳性能分析及应变-寿命公式的确定与验证[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邬文睿;王炜哲;刘华锋;刘应征;;660MW超超临界汽轮机高压转子低周疲劳强度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绍伦;;预应力低周疲劳及弹塑性有限元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海利;朱月梅;贾国庆;;X12CrMoWVNbN10-1-1转子钢室温低周疲劳试验特性分析[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叶序彬;胡本润;谭卫东;;腐蚀环境下低周疲劳试验技术研究[A];2012年海峡两岸破坏科学/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耿黎明;严仁军;杨宇华;张新宇;;大潜深结构的低周疲劳研究[A];第16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会议程序册[C];2012年

10 徐坚;钟曼英;郭世行;;氢反应器壁材料的低周疲劳特性[A];疲劳与断裂2000——第十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龚士弘 盛光敏;震区用钢知识问答[N];中国冶金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伟;超(超)临界机组用钢的高温低周疲劳行为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赵萍;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的多轴低周疲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范志超;压力容器用钢16MnR中温应力控制下的低周疲劳行为及寿命评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王璐;复杂应力状态下高温低周疲劳短裂纹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贵军;特种压力容器用钢2.25Cr1Mo的中温低周疲劳行为及寿命评估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李聪;锆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田雨;船体结构低周疲劳损伤极限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丁智平;复杂应力状态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低周疲劳损伤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陈凌;典型压力容器用钢中高温环境低周疲劳和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行为及寿命评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媛媛;ZG20SiMn铸钢的疲劳行为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霄天;细晶有色金属低周疲劳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袁丽佳;局部锈蚀钢材低周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3 王s,

本文编号:940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940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5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