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r13、8Cr17不锈钢表面等离子渗锆层组织及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4Cr13、8Cr17不锈钢表面等离子渗锆层组织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等离子渗锆 马氏体不锈钢 碳化锆 硬度 纳米压入 摩擦磨损
【摘要】:马氏体不锈钢因其较高的硬度、较好的耐磨和耐蚀性,主要用于制造蒸汽涡轮的叶片、医疗器械及测量用具等。然而,对于那些长时间遭受机械作用或化学反应的工程构件,常规热处理后的马氏体不锈钢,其表面强度和耐磨性能并不能满足这些“恶劣”工作环境下的要求。本课题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4Cr13和8Cr17马氏体不锈钢表面制备出性能良好的渗锆合金层,分析了合金化温度和时间对渗锆合金层组织、成分及结构的影响,并对合金层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了渗锆合金层的硬度、纳米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分析了不同合金化时间得到的渗锆合金层的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双辉等离子锆合金化技术在4Cr13和8Cr17不锈钢表面均制备出致密的渗锆合金层。该合金层主要由外层的富锆层、富ZrC中间层和Zr-C-Cr-Fe扩散层组成,合金层与不锈钢基体形成良好的扩散结合。(2)4Cr13和8Cr17不锈钢表面形成的渗锆合金层厚度随渗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900?C~1000?C范围内,4Cr13钢表面合金层厚度由16μm逐渐增加至23μm;8Cr17表面合金层厚度由17μm增至24μm。温度的升高,原子的扩散系数增大,导致渗层厚度增加。当渗锆保温时间由0.5h延长至4h时,4Cr13和8Cr17钢表面渗锆合金层厚度分别从3μm增加至24μm和3μm增至27μm,两种不锈钢表面渗锆合金层整体厚度随保温时间的增加近似直线上升,而富ZrC层厚度随保温时间呈抛物线上升。(3)4Cr13和8Cr17钢等离子渗锆后显微硬度均明显提高。其中,4Cr13钢富锆层和富ZrC层的硬度值分别为608HV0.025和844HV0.025;8Cr17渗锆处理后富锆层和富ZrC层的硬度值分别达到618HV0.025和863HV0.025。渗锆表面硬化机制归因于锆渗入产生的固溶强化和ZrC、ZrFe2的弥散强化(4)纳米压入测试结果表明,4Cr13和8Cr17不锈钢表面渗Zr合金层均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力学性能得到了提高。当最大载荷为5mN时,在4Cr13和8Cr17不锈钢表面渗Zr合金层的测试点中,均是对应富ZrC层处测试点的最大压入深度最浅,硬度和弹性模量值最大,承载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较接近的弹性模量分布使合金层不同组织之间的形变协调性好,性能过渡平缓,界面结合强度高。(5)4Cr13和8Cr17不锈钢经950?C不同时间渗锆后的摩擦系数均低于未处理的不锈钢基材,比磨损率相比基材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950?C/0.5h渗锆后的4Cr13和8Cr17钢的摩擦系数仅为0.3,比磨损率分别是未处理基材的1/6和1/4,表现出良好的减摩和耐磨性能,渗锆合金层中硬质相ZrC的形成以及锆的固溶强化作用是耐磨性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等离子渗锆 马氏体不锈钢 碳化锆 硬度 纳米压入 摩擦磨损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G174.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研究背景11
- 1.2 马氏体不锈钢11-13
- 1.3 马氏体不锈钢表面处理13-15
- 1.4 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15-17
- 1.4.1 双辉等离子渗金属技术原理15-16
- 1.4.2 双辉等离子渗金属的特点16
- 1.4.3 双辉等离子渗金属在不锈钢的应用16-17
- 1.5 锆元素及碳化锆17-18
- 1.5.1 锆元素17
- 1.5.2 碳化锆17-18
- 1.6 课题的提出18-21
- 1.6.1 课题可行性分析18-19
- 1.6.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9-21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方法21-29
- 2.1 渗锆合金层制备21-23
- 2.1.1 实验材料21
- 2.1.2 实验设备21-22
- 2.1.3 操作步骤22-23
- 2.2 工艺参数的选择23-25
- 2.2.1 工作气压23
- 2.2.2 源极-阴极极间距23
- 2.2.3 渗金属温度23-24
- 2.2.4 保温时间24
- 2.2.5 源极-阴极电压差24-25
- 2.3 纳米压入实验25-26
- 2.3.1 纳米压入实验设备25
- 2.3.2 纳米压入测试原理25-26
- 2.4 摩擦磨损实验26-27
- 2.4.1 摩擦磨损行为26
- 2.4.2 摩擦磨损性能评价26-27
- 2.4.3 摩擦磨损实验方法27
- 2.5 检测仪器27-29
- 第三章 温度和时间对等离子渗锆合金层的影响29-45
- 3.1 表面渗锆工艺研究29-34
- 3.1.1 4Cr13不锈钢表面渗锆合金层组织29-31
- 3.1.2 8Cr17不锈钢表面渗锆合金层组织31-33
- 3.1.3 表面渗锆合金层形成机制33-34
- 3.2 渗锆温度对表面合金层组织的影响34-37
- 3.2.1 4Cr13不锈钢不同温度渗锆合金层组织34-35
- 3.2.2 8Cr17不锈钢不同温度渗锆合金层组织35-37
- 3.3 渗锆时间对表面渗锆合金层组织的影响37-41
- 3.3.1 4Cr13不锈钢不同时间渗锆合金层组织37-39
- 3.3.2 8Cr17不锈钢不同时间渗锆合金层组织39-41
- 3.4 表面渗锆合金层结合强度41-43
- 3.5 小结43-45
- 第四章 渗锆合金层硬度及纳米压入测试分析45-55
- 4.1 表面渗锆合金层显微硬度45-46
- 4.2 纳米压入测试结果及分析46-53
- 4.2.1 4Cr13不锈钢渗锆合金层截面纳米压入测试结果及分析47-50
- 4.2.2 8Cr17不锈钢渗锆合金层截面纳米压入测试结果及分析50-53
- 4.3 小结53-55
- 第五章 渗锆合金层的摩擦磨损性能55-71
- 5.1 4Cr13不锈钢渗锆合金层的摩擦学性能55-61
- 5.1.1 4Cr13不锈钢渗锆合金层的摩擦系数55-57
- 5.1.2 4Cr13不锈钢渗锆合金层的磨痕形貌57-59
- 5.1.3 4Cr13不锈钢渗锆合金层的比磨损率59-61
- 5.2 8Cr17不锈钢渗锆合金层的摩擦学性能61-68
- 5.2.1 8Cr17不锈钢渗锆合金层的摩擦系数61-63
- 5.2.2 8Cr17不锈钢渗锆合金层的磨痕形貌63-66
- 5.2.3 8Cr17不锈钢渗锆合金层的比磨损率66-68
- 5.3 摩擦磨损机理分析68-69
- 5.3.1 4Cr13和 8Cr17不锈钢基材摩擦磨损机理68
- 5.3.2 4Cr13和 8Cr17不锈钢渗锆合金层摩擦磨损机理68-69
- 5.4 小结69-71
- 第六章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9
- 致谢79-8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硕士论文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不锈钢表面处理新方法[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不锈钢抗菌层制造新技术[J];发明与革新;2000年05期
3 陈天玉;不锈钢表面处理应用技术简介(Ⅰ)[J];材料保护;2002年01期
4 ;雷明凯教授谈对普通不锈钢表面进行耐磨耐蚀改性[J];中国表面工程;2003年02期
5 张朝辉;浅谈不锈钢原材料[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04年11期
6 杨兰,李振忠,王晓强;不锈钢表面处理的试验研究[J];锅炉制造;2005年03期
7 ;不锈钢为什么也生锈?[J];表面工程资讯;2009年05期
8 骆素珍;江来珠;彭建国;王如萌;;食品接触用不锈钢的安全性探讨[J];宝钢技术;2013年05期
9 李新涛;;不锈钢镀银[J];电镀与精饰;1984年06期
10 李有观;不锈钢表面处理新法[J];南方钢铁;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日华;王海人;屈钧娥;孙争光;肖珍;;近现代不锈钢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进展[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王和义;黄玮;熊旺;;纯化氢用多孔不锈钢表面的修饰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3 刘芳;闫松毓;孙将达;何燕;韩培德;;304不锈钢表面锈蚀层组成、结构及原因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蒋有荣;;304L代替321不锈钢可行性研究[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红轩;徐洮;陈建敏;周惠娣;胡丽天;刘惠文;;预处理对不锈钢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陆春海;孙颖;郎定木;刘雪梅;朱晓红;高戈;飞跃;谢卫华;;脉冲供电去除不锈钢表面的铀[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高福金;;含铬系列不锈钢黑色化学氧化工艺[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8 闫松毓;刘芳;孙将达;何燕;韩培德;;加热气氛对304不锈钢表面氧化铁磷组成、结构的影响[A];第十三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王卫国;;印染行业的不锈钢应用[A];“科德杯”第五届全国染整机电装备节能减排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不锈钢表面硬化及黑化技术[A];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部分单位会员成果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镍协会 供稿;建筑业选用不锈钢应“量体裁衣”[N];中国冶金报;2006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不锈钢筋应用领域扩大 市场前景看好[N];中国冶金报;2011年
3 ;瞻肯森博士认为建筑用不锈钢大有可为[N];中国冶金报;2001年
4 斯文;不锈钢成为餐饮设备用料主力军[N];中国冶金报;2003年
5 张化义;不锈钢在现代基础设施中的重要作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6 肖英龙;不锈钢在日本基础建设中的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2年
7 实习记者 孙书尧;不锈钢香皂据说祛味[N];消费日报;2012年
8 李兵;不锈钢表面处理新法[N];中国冶金报;2002年
9 郭廷杰;日本不锈钢表面加工现状(一)[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10 王磊;宝钢不锈钢分公司实现新突破[N];现代物流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鹏飞;316L不锈钢表面电镀钯合金膜层工艺及其在非氧化性介质中耐蚀行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2 詹玮婷;不锈钢表面微、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和抗菌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3 唐捚磊;不锈钢表面高耐蚀性钯系膜层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4 王旭;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316L不锈钢结构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冯凯;离子注入提高不锈钢耐腐蚀和表面导电性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6 赵艳;低熔点金属与不锈钢表面交互作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淑梅;二氧化氯作用下不锈钢和钛的腐蚀行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8 陈长安;铝和不锈钢中氦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9 武小娟;不锈钢Ni-P化学镀层性能及动力学理论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10 陆洪彬;不锈钢表面高性能纳米防护涂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蓉芳;铬锰不锈钢在酸性食物模拟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黄晋华;316LN不锈钢相析出转变过程及其对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3 申航航;4Cr13、8Cr17不锈钢表面等离子渗锆层组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4 曾静;不锈钢表面聚吡咯、聚苯胺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闫斌;0Cr18Ni9不锈钢表面耐腐蚀双功能性硅氧烷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佘青;硼不锈钢腐蚀行为初探[D];重庆大学;2013年
7 张喜泽;无镍不锈钢成分优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永志;304不锈钢表面苯胺及其衍生物碱性聚合膜的制备与抗蚀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于菲;不锈钢表面多巴胺复合膜的制备及抗蚀性能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邱云雷;不锈钢表面无机—有机杂化涂层的制备及其缓蚀抑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79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97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