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动荷载下软黏土的长期变形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静动荷载下软黏土的长期变形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软黏土 静动荷载 蠕变 长期累积变形 Yin-Graham EVP模型
【摘要】:路基软黏土在服役期内除了受到静荷载作用外,还需承担因交通工具行驶引起的低幅值交通循环动荷载作用。为了能准确地预测及控制其工后沉降特别是长期沉降,就必须深入地研究路基软黏土在静荷载下的蠕变变形和动荷载下的累积变形产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本文在静荷载作用下软黏土长期蠕变(次固结)变形特性研究方面,先基于Bjerrum蠕变图和Yin-Graham EVP模型,利用切线斜率定义方法针对高速公路超载预压工况探讨了超固结软黏土次固结系数的时间效应,提出随时间增长的次固结系数双曲线理论模型。由于Bjerrum蠕变图是理想化的模型,本文还实施了一系列软黏土长期超载预压蠕变试验对上述模型提出修正,使其更符合路基土体的实际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超固结软黏土的次固结系数不仅随着超固结比的增大而减小,而且随着次固结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修正后的次固结系数时间增长模型提出了一个考虑次固结系数时间效应的超固结软黏土工后次固结沉降计算公式,并采用简单的算例对比本文方法与传统不考虑时间效应方法之间的计算结果差别。从算例的结果可知,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工后次固结沉降一般是传统方法的1.6-5倍,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随着超固结比和服役期长度的增大而进一步加剧。因此,超固结软黏土次固结系数的长期时间效应在评估超载预压路基工后沉降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随后基于英国GDS双向振动三轴试验系统实施的一系列长期排水动三轴试验模拟了低幅值交通循环动荷载作用下路基软黏土的长期累积变形,系统地研究了循环周次、静动偏应力、超固结比和振动频率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幅值交通循环动荷载作用下软黏土的长期累积变形随着循环周次和静动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超固结比和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由于静力蠕变过程和动荷载作用下长期累积变形的变形模式之间存在着相似性和可比性,本文采用Yin-Graham对数EVP模型的蠕变方程推导得到考虑循环周次、静动应力、超固结比和振动频率影响的对数长期累积应变计算公式。软黏土蠕变和长期累积变形虽然存在相似的变形模式,但它们在数值上仍是有差别的,因此本文决定基于长期排水动三轴试验结果对上述计算公式提出修正,并进行相关参数的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推导得到的长期累积变形计算方法与长期排水动三轴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拟合度,说明利用静力蠕变方程模拟软黏土在低幅值交通循环动荷载作用下的长期累积变形的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软黏土 静动荷载 蠕变 长期累积变形 Yin-Graham EVP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6.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主要符号与说明12-13
- 1 绪论13-29
- 1.1 研究背景13-15
- 1.2 静荷载下软黏土的长期蠕变变形特性研究现状15-22
- 1.2.1 软黏土蠕变机理研究15-18
- 1.2.2 软黏土蠕变计算研究18-22
- 1.3 动荷载下软黏土的长期累积变形特性研究现状22-27
- 1.3.1 软黏土累积变形因素研究22-23
- 1.3.2 软黏土累积变形计算研究23-27
- 1.4 本文主要工作27-29
- 2 Yin-Graham一维等效时间流变模型介绍及应用29-38
- 2.1 Bjerrum蠕变图29-31
- 2.2 Yin-Graham EVP模型的基本方程31-37
- 2.2.1 基本思想及相关概念31-35
- 2.2.2 模型的基本方程35-37
- 2.3 Yin-Graham EVP模型在本文的应用37-38
- 3 静荷载下软黏土的长期蠕变变形特性研究38-63
- 3.1 引言38
- 3.2 超固结软黏土次固结系数的定义方法38-40
- 3.3 超固结软黏土次固结系数的时间效应40-49
- 3.3.1 土层计算简图与说明41-42
- 3.3.2 Yin-Graham EVP模型42-45
- 3.3.3 次固结系数的时间发展规律45-49
- 3.4 超固结软黏土工后次固结沉降的计算49-50
- 3.5 软黏土的一维长期超载预压蠕变试验50-58
- 3.5.1 GDS先进固结试验系统介绍50-53
- 3.5.2 Yin-Graham EVP模型53
- 3.5.3 试验内容的说明与试验步骤53-55
- 3.5.4 试验结果的描述与分析55-58
- 3.6 次固结沉降计算方法的修正及其算例58-62
- 3.6.1 模型参数的确定58-60
- 3.6.2 计算方法的修正与算例60-62
- 3.7 本章小结62-63
- 4 动荷载下软黏土的长期累积变形特性研究63-78
- 4.1 引言63
- 4.2 软黏土长期排水动三轴试验63-68
- 4.2.1 GDS双向振动三轴试验系统介绍63-66
- 4.2.2 土样的制备与基本性质66
- 4.2.3 试验内容的说明与试验步骤66-68
- 4.3 软黏土的长期累积变形规律68-77
- 4.3.1 循环周次的影响68-70
- 4.3.2 静动偏应力的影响70-73
- 4.3.3 超固结比的影响73-75
- 4.3.4 振动频率的影响75-77
- 4.4 本章小结77-78
- 5 动荷载下软黏土长期累积变形的静力蠕变模拟78-92
- 5.1 引言78
- 5.2 长期塑性累积变形的静力蠕变模拟78-91
- 5.2.1 蠕变模拟的计算思路78-83
- 5.2.2 长期排水动三轴试验拟合结果83-90
- 5.2.3 蠕变模拟的塑性累积应变模型的进一步探讨90-91
- 5.3 本章小结91-92
- 6 结论与展望92-94
- 6.1 本文结论92-93
- 6.2 工作展望93-94
- 参考文献94-100
- 作者简历及发表文章情况100
- 作者简历100
- 硕士期间完成的主要学术论文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杰;苗永红;;天然结构性软黏土一维压缩性状模拟[J];山西建筑;2011年36期
2 郭林;蔡袁强;王军;谷川;;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温州结构性软黏土的应变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3 秦明,洪振舜;饱和重塑软黏土的归一化压缩性状研究[J];人民黄河;2004年08期
4 冼贤均;;软黏土地基堤防处理方案的选择[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9年07期
5 于小军;施建勇;徐杨斌;;考虑各向异性的软黏土扰动状态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6 闫澍旺;封晓伟;;天津港软黏土强度循环弱化试验研究及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7 杨超;杨林德;季倩倩;;软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动力本构模型的研究[J];岩土力学;2006年04期
8 陈云敏;陈颖平;黄博;;应力水平对结构性软黏土静力和动力变形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9 熊玉春;房营光;徐国辉;;软黏土的动力损伤模型及其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袁强;陈静;王军;;循环荷载下各向异性软黏土应变-软化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亦显;曹平;赵延林;邓志斌;;软黏土流变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汤斌;俞晓;雷学文;;软黏土单向压缩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邵光辉;赵志峰;;海相结构性软黏土地基的沉降特性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张忠苗;杨忠良;;循环荷载作用下软黏土的工作性状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启银;软黏土的流变特性及流变参数统一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克瑾;天津滨海新区新近吹填软黏土的流变特性及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李金柱;软黏土地基大应变流变固结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平;静动荷载下软黏土的长期变形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周华;软黏土中市政道路管线及构筑物的地基处理技术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3 汪洪星;卸荷作用下软黏土变形特性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玉平;软黏土劈裂注浆微观结构分形特征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正义;软黏土屈服特性及各向异性屈服面方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王学超;软黏土加速蠕变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龚艳霞;不同排水条件下软黏土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8 徐丽阳;杭州软黏土微观结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张馨竹;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软基弱化效应时防波堤的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10 李肖;滨海软黏土加速蠕变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9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009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