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人车碰撞事故再现及仿真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0 00:24

  本文关键词:人车碰撞事故再现及仿真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事故再现 人车碰撞 模型方法 仿真试验 损伤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和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车辆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道路交通事故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行人作为道路交通中的弱者,有较高的死亡率和重伤率。因此,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交通事故是当前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人车碰撞事故再现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的重要方法,也是研究车辆被动安全设计和行人保护的基础。人车碰撞事故再现的模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数学解析法的简易模型、基于半解析法的经验模型和基于PC-Crash和MADYMO仿真软件的多刚体模型等三类方法。其中,基于多刚体模型进行人车事故再现研究具有成本低、准确度高、可视化程度高等优点。本文主要研究人车事故再现方法以及碰撞影响因素的仿真试验分析。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普通轿车和厢式客车碰撞行人的真实案例,数据信息包括事故现场痕迹(例如制动痕迹、车辆损坏、行人损伤、抛距等)以及车辆前部造型特征参数和人体测量学参数等,分别用三类人车事故再现模型对案例进行了事故再现分析,比较了各个模型的碰撞车速和抛距等计算结果,同时通过图表定性地评估了三类模型的优劣。基于PC-Crash和MADYMO软件,建立了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根据车辆和行人的最终停止位置、车身的变形、行人损伤、刹车痕迹等信息,详细分析了行人动力学响应过程以及行人各部位损伤。通过对比仿真中的人车最终停止位置与事故现场图,对比行人损伤指标与法医鉴定报告,验证了人车碰撞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厢式客车代表平头车型,普通轿车代表长头车型,这两款车型造成的行人动力学响应和损伤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这两款典型的碰撞车型,基于MADYMO多刚体仿真软件,建立了符合中国人体形特征的人车碰撞多刚体模型。然后,设定车型、车速、碰撞角度、行人步态、步速等仿真试验条件,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批量的计算机模拟试验,通过分析大量的仿真试验结果,探讨了各个试验因素对碰撞后行人的抛距、运动形态及头部、胸部和小腿损伤的影响。研究发现:车型和车速对行人抛距和损伤均有较大影响;碰撞角度对碰撞后行人的运动形态影响较大,而对抛距影响较小;行人步态对行人抛距和损伤均有影响;行人步速对抛距和损伤的影响均较小。仿真试验结论可以为人车事故再现、车辆被动安全性设计和行人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值参考。
【关键词】:事故再现 人车碰撞 模型方法 仿真试验 损伤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67.14;U491.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和课题来源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1.3 行人保护相关法规13-16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16
  • 1.5 主要研究内容16-18
  • 2 深度调查方法及事故再现模型18-23
  • 2.1 深度调查方法18-20
  • 2.2 简易模型20-21
  • 2.3 经验模型21-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3 多刚体模型理论23-36
  • 3.1 多刚体动力学理论23-29
  • 3.1.1 参考空间23
  • 3.1.2 多体系统23-26
  • 3.1.3 单个刚体运动学26-28
  • 3.1.4 多个刚体运动学28-29
  • 3.2 多刚体假人模型29-32
  • 3.2.1 假人介绍29-31
  • 3.2.2 假人缩放理论31-32
  • 3.3 损伤评价指标32-35
  • 3.3.1 简明创伤分级标准AIS32-33
  • 3.3.2 头部损伤指标33-34
  • 3.3.3 胸部损伤指标34-35
  • 3.3.4 下肢损伤指标35
  • 3.4 本章小结35-36
  • 4 建立人车碰撞模型及模型验证36-56
  • 4.1 厢式客车与行人碰撞案例36-47
  • 4.1.1 深度调查数据信息36-37
  • 4.1.2 建立多刚体碰撞模型37-41
  • (1)基于PC-Crash建模37-38
  • (2)基于MADYMO建模38-41
  • 4.1.3 事故再现分析及模型验证41-45
  • 4.1.4 车速计算方法讨论45-47
  • 4.2 普通轿车与行人碰撞案例47-55
  • 4.2.1 深度调查数据信息47-49
  • 4.2.2 建立多刚体碰撞模型49-52
  • (1)基于PC-Crash建模49-51
  • (2)基于MADYMO建模51-52
  • 4.2.3 事故再现分析及模型验证52-55
  • 4.3 本章小结55-56
  • 5 基于人车碰撞模型的仿真分析56-77
  • 5.1 仿真试验设计56-60
  • 5.1.1 车型的参数设置56-57
  • 5.1.2 车速的参数设置57-58
  • 5.1.3 碰撞角度的参数设置58-59
  • 5.1.4 步态的参数设置59
  • 5.1.5 行人步速的参数设置59-60
  • 5.2 影响因素分析60-75
  • 5.2.1 车型的影响60-62
  • 5.2.2 车速的影响62-65
  • 5.2.3 碰撞角度的影响65-69
  • 5.2.4 步态的影响69-73
  • 5.2.5 行人步速的影响73-75
  • 5.3 本章小结75-77
  • 6 总结与展望77-79
  • 6.1 总结77-78
  • 6.2 展望78-79
  • 参考文献79-8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82-83
  • 致谢83-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平原;陈光林;;人车演绎新生活[J];时代汽车;2007年02期

2 陈光林;;人车演绎新生活[J];时代汽车;2007年10期

3 平原;孔俊;;人车演绎新生活[J];时代汽车;2007年01期

4 陈光林;;人车演绎新生活[J];时代汽车;2007年06期

5 陈光林;王艺超;;人车演绎新生活[J];时代汽车;2007年11期

6 平原;陈光林;;人车演绎新生活[J];时代汽车;2007年03期

7 平原;;人车演绎新生活[J];时代汽车;2007年12期

8 陈光;;人车演绎新生活[J];时代汽车;2007年09期

9 平原;陈光林;;人车演绎新生活[J];时代汽车;2007年08期

10 陈光林;;人车演绎新生活[J];时代汽车;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永生;曹予湘;王志杰;郭晓庆;;架空人车无人值守的电控技术改进与实践[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19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胡志鹏;;斜井人车信号通讯机应用选型、安装维护及检修注意事项[A];赣闽皖苏湘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碧娟;谁在“驾驶”无人车[N];经济日报;2013年

2 邹开强;石壕煤矿确保吊挂人车安全[N];经理日报;2007年

3 唐克培;永川煤矿投资百万进行井下人车安全技改[N];经理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聂晓飞;车联网规模今年将逾200亿 人车交互助力智能交通[N];通信信息报;2013年

5 记者 王蒙;李扬:打造中国无人车[N];北京科技报;2013年

6 通讯员 王鹏;“人车联姻”破解供需难题[N];人民铁道;2009年

7 记者 康磊;郑国如代表:建过街天桥解决人车争路[N];长春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徐瑞哲;无人车何时载客上路[N];解放日报;2013年

9 特约通讯员 吴立民;皇岗口岸人车混行现象有望解决[N];深圳特区报;2008年

10 汪德生;人车大战[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宗欣露;多目标人车混合时空疏散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伟建;缩微无人车上位机软件设计及实现[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2 阮广凯;多无人车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及实验平台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姚广鹏;城市平面信号交叉口人车交互状态的安全与效率分析[D];长安大学;2016年

4 张大方;面向预约的状态驱动无人车控制与调度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陈奇;人车碰撞事故再现及仿真分析[D];西华大学;2016年

6 张芳;人车事故再现结果不确定性分析[D];西华大学;2016年

7 杨森森;基于GPS/INS/激光雷达的无人车组合导航[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纪超;基于ARM的无人车GPS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64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064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