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质量分级与稳定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隧道围岩质量分级与稳定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 灰色聚类法 围岩分级 数值分析 稳定性评价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加速推进,公路隧道特别是长隧道也越来越多。隧道施工过程,隧洞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岩体应力将会发生重新分布,当这种重分布应力大小超过围岩极限强度时,必将引起围岩变形破坏。因此,围岩稳定性评价与隧道施工、运营安全之间关系密切相关,是一项值得研究内容。本文以金海湖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围岩分级和稳定性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BQ法、RMR法和灰色理论灰色聚类法对金海湖隧道围岩进行综合分级。得出以下结论:金海湖隧道围岩分为Ⅲ、Ⅳ、Ⅴ级,其中Ⅲ级围岩总长度100m,占全长的42.2%;Ⅳ级围岩总长度80m,占全长的33.7%;Ⅴ级围岩总长度57m,占全长的24.1%。2、采用工程地质评价从变形机制和稳定性影响因素两个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金海湖隧道主要变形破坏机制为强度-应力控制型,结合金海湖隧道工程实际,综合评价Ⅲ级围岩区段隧道围岩稳定性较好,Ⅳ级围岩区段隧道围岩稳定性一般,Ⅴ级围岩区段隧道围岩稳定性较差。3、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分析软件,分别对Ⅲ、Ⅳ、Ⅴ级围岩段典型断面的隧道开挖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得到了各典型断面围岩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围岩稳定性评价。4、基于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结合金海湖隧道工程实际,对隧道施工和围岩变形控制提出建议,对隧道中围岩稳定性和施工安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隧道 灰色聚类法 围岩分级 数值分析 稳定性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2.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0-11
- 1.2 围岩质量分级研究现状11-13
- 1.3 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13-14
- 1.4 研究内容14-15
- 1.5 技术路线15-16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16-26
- 2.1 工程概况16
- 2.2 气象水文16-17
- 2.2.1 气象16-17
- 2.2.2 水文17
- 2.3 地质环境17-24
- 2.3.1 地形地貌17-18
- 2.3.2 地层岩性18-21
- 2.3.3 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21-23
- 2.3.4 水文地质23-24
- 2.3.5 不良地质作用24
- 2.4 本章小结24-26
- 第3章 隧道围岩质量研究26-37
- 3.1 BQ法分级26-28
- 3.1.1 围岩初步分级26-27
- 3.1.2 围岩级别修正27-28
- 3.2 RMR法分级28-30
- 3.3 灰色聚类法分级30-35
- 3.3.1 基本原理30-31
- 3.3.2 围岩初步分级31-34
- 3.3.3 围岩级别修正34-35
- 3.4 围岩质量综合评价35-36
- 3.5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37-63
- 4.1 概述37-42
- 4.1.1 围岩变形破坏机制37-39
- 4.1.2 影响围岩稳定性因素分析39-42
- 4.2 围岩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42-43
- 4.3 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43-61
- 4.3.1 岩体弹塑性理论43-47
- 4.3.2 模拟软件简介47-48
- 4.3.3 模型建立48-52
- 4.3.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52-61
- 4.4 本章小结61-63
- 第5章 隧道围岩变形控制63-68
- 5.1 围岩变形控制方法63-64
- 5.2 围岩变形控制措施64-67
- 5.2.1 施工方法选择64-65
- 5.2.2 变形控制措施65-66
- 5.2.3 围岩衬砌支护66-67
- 5.3 本章小结67-68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8-70
- 6.1 结论68
- 6.2 展望68-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已有隧道围岩工程分类介绍[J];铁路标准设计通讯;1972年06期
2 曾晓清,,张一弼;系统工程方法在隧道围岩稳定分析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1995年02期
3 刘保国,张清;秦岭Ⅱ线隧道围岩在不同温度下蠕变变形的有限元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4 窦林名,何学秋;声发射监测隧道围岩活动性[J];应用声学;2002年05期
5 裴捷,水伟厚,韩晓雷;寒区隧道围岩温度场与防水层影响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4年04期
6 杨志刚;隧道围岩单轴强度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界;2004年09期
7 李之达,刘劲勇,易辉,蔡佳骏;锚喷支护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8 颜海春;王在晖;戚承志;;深部隧道围岩的流变[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戚承志;钱七虎;王明洋;丁常树;;深部隧道围岩的流变[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王永岩;曾春雷;卢灿东;;隧道围岩热力耦合的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继伟;钟国;;韩家岭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戚承志;钱七虎;王明洋;陈剑杰;;深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的数学模拟[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阳友奎;;应变软化地层中隧道围岩响应的解析[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李松;祝家麟;;三维弹粘塑性边界元法分析隧道围岩[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黄伦海;;隧道围岩稳定分析的相似模型实验研究[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之达;黄强;李耘宇;;联拱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与黏弹性分析[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杜健;王文忠;那云龙;;白茫雪山1号隧道工程地质评价[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_5_7勇;李圫才;朱}
本文编号:1099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09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