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BPNN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预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RS-BPNN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预测
【摘要】:本文先对国内外隧道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再对国内隧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发现隧道所处环境及相应的地质条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很大。由于隧道围岩是多种地质条件相互结合的综合体,而这些影响因子关系复杂,很难用一个精确的数学表达式来描述它们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为此,本文将利用粗糙集(RS)和BP神经网络(BPNN)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预测。本文从文献中搜集了多组围岩分类数据,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岩石完整性、地下水渗水量、岩体天然应力状态、岩石质量指标及地质结构;以粗糙集理论为基础,并借用MATLAB为计算工具,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合分类规则及近似集的提取结果,再计算各个属性因子对决策结果影响能力的权重。结果表明,当某项地质条件较为特殊时,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围岩分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类时先要综合考虑该隧道所处的地质环境是否存在特殊情况。在上述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利用BPNN建立围岩稳定性预测模型,取16组数据为训练样本,用3组数据作为预测样本,分两次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真实值比较吻合。用RS理论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子进行权重分析,为隧道维稳选取对策措施方面提供指引;用BPNN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进行预测,能快速有效地得出围岩等级,且和真实稳定状态十分接近;通过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为隧道的安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隧道事故的预防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粗糙集 BP神经网络 稳定性 权重 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5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2
- 1.1 选题背景12-13
- 1.2 国内外隧道发展现状13-16
- 1.2.1 国内外隧道发展概况13-14
- 1.2.2 隧道工程特点14-15
- 1.2.3 隧道工程事故统计15-16
- 1.3 国内外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16-19
- 1.3.1 理论研究16-18
- 1.3.2 模型试验18
- 1.3.3 现场原位测试18-19
- 1.4 研究方法及意义19-22
- 第2章 隧道围岩分类方法及稳定性影响因子分析22-34
- 2.1 围岩分类方法22-24
- 2.2 隧道围岩稳定影响因子24-31
- 2.2.1 岩石性质及岩体结构24-27
- 2.2.2 力学性质27-28
- 2.2.3 天然应力状态28
- 2.2.4 地质结构28-29
- 2.2.5 地下水29
- 2.2.6 工程因素29-30
- 2.2.7 时间因素30-31
- 2.3 本章小结31-34
- 第3章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子分析34-58
- 3.1 粗糙集理论简介34-36
- 3.1.1 粗糙集的基本定义35
- 3.1.2 粗糙集属性约简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步骤35-36
- 3.2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36-44
- 3.2.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6-37
- 3.2.2 离散化处理数据37-38
- 3.2.3 对数据进行属性约简38-39
- 3.2.4 属性重要度计算39-42
- 3.2.5 客观权重计算42-43
- 3.2.6 权重结果验证43-44
- 3.3 影响因子发生变化对围岩分类的影响44-54
- 3.3.1 天然应力44-49
- 3.3.2 地下水量49-50
- 3.3.3 岩石完整性50-51
- 3.3.4 岩石质量指标51-52
- 3.3.5 地质结构52-54
- 3.4 结果对比及分析54-55
- 3.5 对策措施55-56
- 3.6 本章小结56-58
- 第4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预测58-66
- 4.1 BP神经网络简介58
- 4.2 基于BPNN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预测模型的建立58-60
- 4.3 实例预测及分析60-63
- 4.4 本章小结63-66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6-70
- 5.1 结论66-67
- 5.2 创新点67
- 5.3 建议67-70
- 参考文献70-74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74-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利民;丁昆;刘树堂;胡建华;;隧道围岩稳定性灰色归类模型与应用[J];岩土工程界;2007年04期
2 刘树堂;丁昆;杨利民;;灰色归类模型在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级中的应用[J];土工基础;2007年03期
3 贺建民,戴小平,郭磊;隧道围岩稳定性及安全性分析的位移判别方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5期
4 吴梦军,陈彰贵,许锡宾,赵明阶;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习小华;分析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5期
6 李天斌;王兰生;李永林;姜云;;隧道围岩稳定性信息化监测、预测与决策系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1期
7 张开银,陈发明,叶方千,薛光桥;隧道围岩稳定性判定的应变反演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0期
8 周小平;徐小敏;;四角田隧道围岩稳定性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宋丽霞;陶干强;王清良;;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矿业快报;2007年06期
10 聂启祥;中国生;;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三维动态模拟分析[J];铁道建筑;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正权;罗俊财;徐小敏;张伯虎;;某隧道围岩稳定性有限元数值分析[A];第十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章杨松;李晓昭;阎长虹;;考虑应变软化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志成;;应用弹性波进行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的试探[A];1990岩土混凝土声测技术新进展学术与信息交流会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4 徐干成;;基于粘弹性边界元法预测分析锚喷支护隧道围岩稳定性[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5 华薇;马英;;开挖方式对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吴梦军;赵明阶;刘绪华;敖建华;;岩溶区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许研;朱浮声;王述红;;大跨度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概率分析[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谭志宏;唐春安;曹武安;;顶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理论与应用——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谭志宏;唐春安;曹武安;;顶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隧道、地下工程及岩石破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靳晓光;李晓红;亢会明;;高地应力区山岭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位移判据探讨[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鹏;基于小波理论的白鹤隧道围岩稳定性非线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肖云华;双峰隧道围岩稳定性非线性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永杰;基于不确定性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及风险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曾杰;深埋硬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黄林冲;多孔介质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的程序研发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9年
6 蔡臣;复杂含水弱胶结砂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学民;岩石材料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磊;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相似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孙长升;含水率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及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许鹏帅;华坪隧道围岩稳定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恒;含水特性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舒安齐;含煤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结构优化[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优;祥云隧道围岩流变特性及变形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刘城;基于监测数据分析的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8 李东林;基于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9 马群;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分析及其探测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10 张小露;基于RS-BPNN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预测[D];南华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17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11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