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平开式防淹门启闭装置分析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地铁隧道平开式防淹门启闭装置分析与设计
【摘要】:启闭装置是地铁隧道防淹门的关键部件。以平开式防淹门启闭装置设计为背景,结合防淹门的使用环境和结构特点,对启闭装置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同时介绍了启闭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安全设置。平开式防淹门的运行结果表明,该启闭装置占用空间小、启闭迅速、结构形式合理可靠。
【作者单位】: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H123
【正文快照】: 根据GB 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要求:对下穿河流和湖泊等水域的地铁工程,应在进出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防淹门或采取其他防淹设施。目前,在我国地铁工程中主要是安装降落式防淹门,但是受制于特殊的施工条件,个别线路不具有安装空间。为此,国内相关单位竞相开始研发平开式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群芳;秦家宝;;2003-2011年地铁隧道工程建设施工事故统计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第一届第三次全体理事会论文集[C];2012年
2 殷德顺;;地铁隧道持续沉降和隧道周围软土的振动流态化[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郭月容;郑茂辉;;地铁隧道毒气事故的防治与应急处置探讨[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周希圣;文志云;宋晓波;陈思慧;;运营地铁隧道上方大面积卸载位移控制技术研究[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贺长俊;杜昕;;地铁隧道防水工程的探讨与对策[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青二春;廖少明;方宏强;奚程磊;;地铁隧道上方大面积卸荷下的变形实测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顾俊;吴继敏;丁向东;;地铁隧道非线性地震响应动力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顾俊;吴继敏;丁向东;;地铁隧道非线性地震响应动力分析[A];第三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简炼;张金成;刘力;刘永谦;张宁;吴大鹏;余保红;黄照东;杜强;张健保;吕小征;汤石男;赵显志;王勇;;地铁隧道光纤感温火灾预警监测系统[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二集)[C];2007年
10 张笑星;;地铁隧道结构变形和地铁运营安全自动监测的研究和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裘浙锋;地铁隧道上面盖大楼[N];绍兴日报;2007年
2 李鹏;地铁隧道风能可以发电吗[N];北京日报;2009年
3 记者 孟斌 实习生 谷卫艳;我省首家建筑企业进军地铁隧道工程[N];郑州日报;2009年
4 深圳商报驻北京记者 汪涓;深圳地铁隧道蕴藏上亿广告商机[N];深圳商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蔡钰;3小时铺完“4G”[N];首都建设报;2014年
6 记者 李昕;国内首个穿越黄河地铁隧道工程启动[N];兰州日报;2014年
7 迪轩邋燕志华;地铁隧道出现裂缝 南京启动应急预案[N];新华日报;2007年
8 记者 栾姗;“环环相扣”连成地铁隧道[N];河南日报;2009年
9 王宏斌;南京在建地铁隧道出现裂缝[N];建筑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万晓东;“连环画”现身北京地铁隧道[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蕾;列车荷载作用下地裂缝与大角度斜交马蹄形地铁隧道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邱冬炜;穿越工程影响下既有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与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关继发;新建地铁隧道穿越既有地铁安全风险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冠兰;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关键技术与分析预报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富海鹰;地铁隧道非降水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黄强兵;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机制及病害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7 傅玉勇;层状场地中地铁隧道对沿线地震动及其附近建筑物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2年
8 张强;开挖卸荷下既有地铁隧道的竖向变形及其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赵丹;地铁隧道基底溶蚀风化红层动力特性及长期沉降变形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段光杰;地铁隧道施工扰动对地表沉降和管线变形影响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国超;某立交桥梁桩基础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春杰;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车站影响及安全控制措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3 党永超;西安地铁隧道自动化监测技术与变形数据的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邓斌;地铁隧道正穿既有桥桩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王伟;黄土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构筑物变形与力学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范洪亮;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地铁隧道监测系统的设计[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王惟玮;地铁隧道埋深岩层介质安全效应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8 李双元;富水砾砂层地铁隧道穿越建构筑物段的保护技术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9 陈鹏飞;地铁隧道空气动力学特性及最大运行速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陈霖;地铁隧道着火列车继续运行条件下的烟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04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20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