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理的交通流建模与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代理的交通流建模与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流 基于代理的建模 驾驶员行为 流量分布 模糊随机理论
【摘要】:交通流建模对分析交通现象、预测交通管理措施、确定路网规划、解决交通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微观交通流相比宏观和中观交通流,在刻画交通流细节和动态特性方面拥有独特优势,其中基于代理的建模方法相比元胞自动机法,更能反映驾驶员的不同行为和彼此影响。针对现有交通流研究对驾驶员异构性、自主性和交通环境信息模糊随机性的忽略,本文以驾驶员为代理,构建驾驶员行为模型和交通流量分布模型,并在仿真平台上模拟交通流,分析并解决路网规划和交通警力部署问题。本文首先针对不同驾驶员行为应用场景,描述了不同驾驶员在不同交通环境下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等改变,基于代理构建驾驶员行为模型,通过模糊逻辑推理实现自由行驶、跟驰、变道、转向等驾驶行为的控制和转变。在驾驶员行为模型基础上,通过对模糊随机阻抗的路线选择行为的分析,依据道路外在环境和驾驶员内在因素对交通流的影响,考虑驾驶员行驶路线随环境的动态变化,提出交通流量分布模型。构建以上交通流模型后,将其应用到路网规划和交通警力部署上,充分考虑了实际交通状况对规划和部署问题的影响。通过将本文驾驶员行为模型实验数据和路网实测数据作对比,验证了跟驰模型、变道模型和路口转向模型的真实性,通过将交通流量分布模型实验数据与路网和其他模型数据作对比,表明了本文模型更高的实验精度和对路线选择随机性、出行目的矩阵时变性的体现。本文实验结果和应用表明:基于代理的交通流建模更能反映驾驶员异构性和交通环境的复杂多变,以此为基础解决交通问题是更有效并符合实际的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民,熊烈强;与车辆跟驰理论统一的一维交通流动力模型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徐伟民,熊烈强;与车辆跟驰理论统一的一维交通流动力模型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年01期
3 冯蔚东,陈剑,贺国光,刘豹;交通流中的分形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3年06期
4 俞洁,杨成斌;交通流理论发展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杨瑞,李洋,吕文超;城市干路交通流实施混沌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年10期
6 李松;贺国光;张杰;;基于交通流灰色关联熵的交通流无序转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年01期
7 冯蔚东,贺国光,刘豹;交通流理论评述[J];系统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8 袁振洲,李巍屹;加强动态交通流分配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论述[J];科技导报;2000年09期
9 张鹏,刘儒勋;交通流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和模拟(Ⅰ)[J];计算物理;2001年04期
10 王晓原,隽志才,贾洪飞,朴基男;交通流突变分析的变点统计方法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戴世强;刘儒勋;;多等级交通流中的非线性波及其数值模拟[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2 戴世强;;交通流研究与技术科学思想[A];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报告会——应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3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年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立锋;李正熙;;基于车辆跟驰理论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与数值仿真[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二)[C];2005年
5 陈建阳;孙立军;杨东援;;交通流及其复杂性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于建玲;关积珍;刘静;李军;王贞君;;交通流的多重分形性质与交通拥堵关系的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邝华;张国新;;城市路网四向交通流的时空斑图动力学研究[A];第七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李军;朱雪良;关积珍;;快速路交通流检测器干扰问题[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范炳全;李宝强;马春林;童道琴;;高架道路交通流的控制方法[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赵慧;于雷;耿彦斌;;国内外实时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比较与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交通流的非线性分析、预测和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康义容;考虑CPS传输可靠性的车车协同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3 郑伟范;基于相互作用势的交通流随机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周旦;城市基本路段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曾莹;交通流Aw-Rascle模型相关问题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4年
6 高坤;从基本图方法到三相交通流理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彭光含;交通流复杂耦合动态特性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曹宝贵;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与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星毅;基于相似性的交通流分析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张莉;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的分形理论与系统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兴义;交通流混沌研究初步[D];天津大学;2003年
2 赵培丰;非常规道路的机动车碳排放数值模拟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3 徐晓丹;城市隧道出入口交通流拥挤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杨江波;基于HMM的短时交通状态预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姜茹嫣;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张锦龙;高速公路特殊路段交通流仿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陆静晔;基于代理的交通流建模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周悦;基于预测控制的道路交通生态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李梅;存在拥堵路段的道路网交通流分配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肖霞;双车道交通流动力学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39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239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