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平衡式盾构模拟试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本文关键词:泥水平衡式盾构模拟试验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工程 泥水平衡盾构 模拟试验系统 地表沉降 泥膜形态
【摘要】:为了探究泥水盾构水下掘进控制和泥水平衡机理等问题,在调研国内外模型盾构设备的基础上确定泥水盾构的基本参数和工作模式,研制出泥水平衡盾构模拟试验系统,包括模型箱、盾构机总成、推进机构、液压动力系统、操作系统、深冷装置等主要部分。该系统可对最高100 m水头条件下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的主要过程进行模拟,可较真实地再现泥水平衡盾构掘进过程中泥膜的动态形成过程,从而阐明水土压力平衡的机理等关键技术问题,并可为泥水平衡盾构的设计和控制提供重要参数。以砂卵石地层为例配制相似地层和泥浆,并进行盾构试掘进,对设备的功能性进行验证,并初步研究了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地表位移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地层中泥膜的形态。结果表明,由于刀盘无超挖且地层开挖后直接由盾壳支撑,土体移动受到限制,地层变形主要由开挖导致的应力释放产生。排渣装置长度较长,可暂存的渣土量多,使得盾构通过前地表沉降随顶推力和刀盘、排渣装置转速的增大而增大;盾构通过后的地表沉降则由于盾壳与土体的摩擦作用有所减小。在盾构刀盘前方,泥浆渗入地层的范围大致关于盾构轴线对称,泥膜形态呈倒扣的"锅底"形分布,其范围约占刀盘外径的20%~43%。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361210,51578462,51208432)
【分类号】:U455.43
【正文快照】: 泥水平衡式盾构地层适应性广,开挖面稳定性高,*通讯作者(E-mail:chuanhe21@163.com)在国内外地铁、铁路、公路、市政和水电隧道修建中得到广泛应用[1]。日本东京湾横断公路隧道、荷兰“绿色心脏”隧道、国内的上海长江隧道、狮子洋隧道等大断面水下隧道均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惠平;夏明耀;;盾构运动过程的数值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贾连辉;陈馈;;盾构推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化;2009年02期
3 唐震华;;盾构曲线推进中的路径指使探讨[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4期
4 唐经世;高国安;何大比;;盾构机械的研究(3)[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90年02期
5 徐永福;盾构推进引起地面变形的分析[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0年01期
6 李强,曾德顺;盾构千斤顶推力变化对地面变形的影响[J];地下空间;2002年01期
7 李强,曾德顺;盾构千斤顶推力变化对地面变形的影响[J];特种结构;2002年04期
8 何其平;盾构选型[J];建筑机械;2003年01期
9 杨乃刚;盾构机中的铰接装置[J];建筑机械;2003年04期
10 王启耀,郑永来,杨林德,凌宇峰;挤压式盾构施工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孙连;;基于盾构施工数据库的盾构动态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研究[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斌;;“盾构之星软件”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的原理与方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继文;;盾构隧道与下立交长距离叠交工程设计施工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志鹏;方江华;张智宏;;小半径隧道中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技术[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斌;;“盾构之星软件”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的原理与方法[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合华;徐前卫;廖少明;傅德明;张冠军;;土体-盾构机器系统的相似理论研究[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方依文;李青林;王文治;郑仔弟;;盾构下穿城铁线施工技术[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龚国芳;胡国良;杨华勇;;盾构推进系统同步协调控制实验分析[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庄欠伟;龚国芳;杨华勇;;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仿真[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潘国荣;徐然;陈晓龙;;盾构姿态可视化自动测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华平;上海大型盾构长距离穿越浅覆盖层[N];中国建设报;2009年
2 记者 李媛 通讯员 焦绪;为了让盾构在老街“足下”穿行[N];建筑时报;2009年
3 通讯员 冯玉平;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盾构施工创“天津速度”[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夏艺心 通讯员 孟娜;时刻以劳模标准为标尺[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刘健 高锐轩;“滴水不漏”穿越长湖[N];人民铁道;2009年
6 记者 徐瑞哲;崇明隧道未动一土完成“彩排”[N];解放日报;2006年
7 记者白秀喜 通讯员高锐轩 刘健;我国最长湖底盾构隧道贯通[N];中国建设报;2009年
8 记者 周炜;地铁一号线盾构昨开钻[N];西安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蔚 通讯员 陈烨;11号线大直径盾构顺利出洞[N];文汇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袁弘;宁愿地下苦 确保地面安[N];成都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志斌;盾构推进电液系统动力学特性及轨迹实时精确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矫伟刚;盾构推进对在建地铁风井或车站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3 曹奕;软土中盾构隧道的长期非线性固结变形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秋石;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桥梁桩基础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任瑛楠;基于实测数据的盾构隧道环境影响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史运杰;砂土与全风化花岗岩中双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高架桥的影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苏守一;盾构隧道穿越群房屋安全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刘浩;盾构直接切削大直径桩基的刀具选型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张丰收;盾构隧道探地雷达探测的介电特性试验、数值模拟及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7 袁永盛;盾构推进机构动力学分析与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8 何文龙;盾构推进对南京纬七路高架桥深大桩基影响的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邓颖聪;盾构推进系统的分区建模与性能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田科;盾构机液压长管道振动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40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24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