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多源交通检测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04 13:36

  本文关键词:动态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若干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交通大学》 2012年

基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多源交通检测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邱奉翠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及环境污染等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目前世界上很多城市都将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而及时准确地获取动态交通信息是智能交通系统发挥有效作用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除了传统的路侧检测设备外,基于移动车辆的浮动车系统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数据采集中,但由于固定检测技术和浮动车数据采集技术存在诸多差异,采集到的信息存在异质、不一致、不精确以及缺失现象,造成目前智能交通系统中输出信息在精度、完整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的局限性。 因此,本文基于快速路和主干道上收集到的多源交通流数据,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面向区间实时速度估计的数据融合方案。其中,微波检测数据和浮动车数据作为快速路数据融合的基础数据,线圈数据和浮动车数据作为主干道数据融合的基础数据,将牌照检测数据作为反映实际交通状况的真实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本文期望通过数据融合实现多源交通检测数据的互相补充校验,从而得到更加精确、全面、可靠的城市路网交通信息。 首先,针对多源数据中存在的数据错误、缺失等现象,本文提出实用的错误数据剔除方法和缺失数据补缺方法;其次,结合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特点,采用GA-BP神经网络组合算法实现快速路和主干道多源交通检测数据的融合,以解决BP神经网络算法不易寻找最优解的缺陷;再次,根据研究对象、数据的空间粒度、数据缺失情况及补缺方法的不同,将数据融合模型分为三大类共33个子模型:快速路基于牌照区间的数据融合模型(12个子模型)、快速路基于链路的融合模型(12个子模型)及主干道基于牌照区间的融合模型(9个子模型)。最后,基于实际交通数据,利用平均绝对误差(MRE)和最小误差(LSE)两个指标对各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各模型的精度高达82%-91%,经过GA-BP神经网络模型融合后的速度值均比融合前的任何单源交通流数据更接近于真值,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U49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昊;邵春福;赵熠;;基于BP神经网络的行人和自行车交通识别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杨兆升;孙晓梅;王志建;;快速路截面数据和车牌识别数据融合算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3 翟雅峤;翁剑成;荣建;刘小明;;城市道路交通流检测数据精度评价[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徐华中;吴苏;刘念;;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的短时交通流检测[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2期

5 王元庆;孙林岩;孙传姣;;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体制原因及解决对策[J];城市问题;2007年05期

6 杨兆升;王爽;马道松;;基础交通信息融合方法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3期

7 邹亮;徐建闽;朱玲湘;温惠英;;基于浮动车移动检测与感应线圈融合技术的行程时间估计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6期

8 丛玉良;陈万忠;孙永强;陈建;;基于联合卡尔曼滤波器的交通信息融合算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7期

9 姜紫峰,荆便顺;人工神经网络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1997年04期

10 李莉;;基于手机采集与车载GPS采集方式的交通状态信息融合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智胜;基于实时数据的道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亮平;基于多源检测器的交通信息融合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晓东;动态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旭;面向交通运行状态评价的多源异质交通流数据融合技术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鄂弢金;基于混沌遗传算法的排课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邓晨;微波视频融合车辆检测与分类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亚萍;张和生;周卓楠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杨军;潘成;贾利民;;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交通流量预测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董春娇;邵春福;熊志华;;基于优化SVM的城市快速路网交通流状态判别[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杨兆升;孙晓梅;王志建;;快速路截面数据和车牌识别数据融合算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4 于德新;高鹏;杨兆升;;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区域交通控制效果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杨兆升;高学英;林赐云;孙迪;;基于路段下游检测线圈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姜桂艳;牛世峰;李红伟;;动态交通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7 李杨,王占林,裘丽华;机载机电设备综合控制管理系统任务分配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8 曹秀岚;吴杰;米新磊;田裕鹏;周克印;;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线感知状态监测[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12期

9 程利民;孔力;李新德;;信息融合方法及应用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03期

10 彭春华;刘建业;刘岳峰;晏磊;郑江华;;车辆检测传感器综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志理;姜桂艳;丁秋实;;基于SVM和数据融合技术的高速公路AID算法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蔡志理;姜桂艳;;多SVM分类器融合技术在高速公路AID中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新;马庆林;;一种新型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获取方法及其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史天运;贾利民;王信义;;遗传算法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5 张利萍;;一种基于基因算法的函数优化问题求解方法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周丹;;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合投资优化问题应用研究[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Travel-Time Estimation Based on Federated Filtering[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8 周浔;王晓丽;;粗BP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9 杨俊;廖闻剑;彭艳兵;;一类冲突证据的融合方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伍晓平;谷士文;费耀平;刘应龙;李杰;;基于遗传算法的图象重建算法[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慧群;代建制项目风险预警管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何英;干旱区典型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远舟;快速公交时空优先策略及其建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董春娇;多状态下城市快速路网交通流短时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娟;城市交通系统中行人交通视频检测的理论与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易振国;车路协同实验测试系统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晓梅;多源交通信息下的动态路径选择模型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田瑞;应急交通保障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模型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彭博;大范围交通控制与交通流诱导协同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庆印;基于信息技术的交通管理创新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香庭;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方法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马士国;水下回收AUV的短基线导引与定位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方宇;小波支持向量机在交通流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超;供应商选择评估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朱留军;车辆导航系统中GPS/DR/MM组合定位技术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杜立辉;城市快速路匝道优化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孟伟;由交通问题引发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缺位的思考[D];西北大学;2010年

8 李曦;基于GPS浮动车法的城市交通拥挤收费及定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杨志伟;基于ZigBee交通信号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邢远凯;基于决策树和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蔡伯根,吴建平;移动检测技术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姚智胜;邵春福;高永亮;;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交通状态短时预测方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秦志强;数据融合技术及其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3年05期

4 杨东凯,吴今培,张其善;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及其模型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寇艳红,张其善,李先亮;车载GPS/DR组合导航系统的数据融合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陈谊,杨怡,张国龙,王尚忠;基于优先级自动排课算法PCSA的设计与实现方案[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韦玉;冯速;;免疫遗传算法在排课问题中的应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陈炼,刘昌平;模拟进程调度的时间表求解算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王俊林;张剑云;;基于统计证据的Mass函数和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3期

10 覃频频;许登元;黄大明;;基于D-S证据理论的高速公路事件检测信息融合[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芃;曾昭龙;张晓宇;李文秀;;混沌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A];2002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温慧敏;;交通事件检测数据融合技术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扈中伟;温慧敏;孙建平;陈锋;;基于车牌照识别数据的浮动车系统分析与验证[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喜梅;城市路网实时动态交通信息的组合预测模型和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2年

2 张伟;基于视觉的运动车辆检测与跟踪[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翁剑成;面向车载导航应用的短时交通预测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4 覃频频;基于信息融合的高速公路事件检测建模与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王亚琴;道路交通流数据挖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连静;图像边缘特征提取算法研究及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7 张杰;城市交通流控制动态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琪;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D];浙江大学;2003年

2 何中元;智能车辆优化调度管理系统[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池红波;基于城市快速路实时观测数据的交通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4年

4 陈荣波;智能交通系统理论的研究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腊梅;面向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董均宇;基于GPS浮动车的城市路段平均速度估计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杨小敏;基于LFMCW毫米波雷达的车辆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淼;智能交通中车辆检测与跟踪技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张旭;面向交通运行状态评价的多源异质交通流数据融合技术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樊喆;仿真车辆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伟;何蜀燕;;基于统计特性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状态划分[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7年05期

2 裴玉龙;李洪萍;;快速路交通流时间序列分形维数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3 张小亮;;惠州市四环路(南段)城市快速路交通衔接规划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09年03期

4 戴红;郭盛威;;基于模糊理论的城市快速路交通状态检测算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5 邵长桥;赵林;;快速路交通流速度——流量模型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6年06期

6 董刚;乔百合;;结合环境特点提高城市立交总体设计水平——天津快速路卫国道立交工程综合设计浅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11期

7 殷冬明;;环路不止,城难未已[J];北京规划建设;2008年03期

8 陈学文;田傲霜;;基于ANN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春蕾;强添纲;朱琳;;城市快速路辅道交通流类热力学熵模型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0年05期

10 钟晓晖,吴健;广州南部快速路高架桥防撞墙施工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兆芳;张欣红;;二十世纪城市快速路建设的回眸,二十一世纪城市快速路的发展与展望[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顾启英;;北京市四环路工程的系统设计[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胡明;王自彬;岳渠德;;青岛市城市快速路二期工程总体方案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4年

4 杨少辉;王殿海;董斌;李爽爽;;应用交通波理论分析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和坤玲;;北京市城市快速道路系统节点分析与研究[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赵宪尧;王岳丽;王进;万丹;;武汉市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与等级系统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金贵;;城市快速路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8年全国市政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邢恩辉;王锐;贾元华;;视频检测技术在寒区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研究的应用[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陈小鸿;周商吾;唐朝晖;;论城市快速路匝道的最小间距[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10 尚大伟;;电磁感应灯在城市快速路照明中的应用[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霍峰;[N];青岛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张红鸣 李玲 实习生 鲁似金 记者  俞连明;[N];杭州日报;2007年

3 辛文;[N];人民公安报;2006年

4 辛文;[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6年

5 张金江;[N];中华建筑报;2007年

6 小荣 伟恩;[N];无锡日报;2006年

7 黄颖;[N];成都日报;2008年

8 记者 邓国芳;[N];杭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苏建凤;[N];首都建设报;2009年

10 ;[N];中华建筑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琳;城市快速路交通态势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赵娜乐;基于物理属性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征参数模型[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健;结合部路网匝道系统结构分解与协同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曹宝贵;交通流复杂动态特性与交通拥堵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勇;交通流的非线性分析、预测和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晓冬;基于交通流理论的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田钧方;基于基本图和三相交通流理论的离散建模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余柳;基于移动源数据的城市快速交通事件检测W-CUSUM算法与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于福华;特长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流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丁恒;基于车辆延误理论的多态交通流信号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奉翠;基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多源交通检测信息的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春蕾;基于热力学熵的城市快速路辅路的交通状态判别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熊强;基于元胞传输模型的城市快速路网建模与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13年

4 吴斌;合肥市城市快速路规划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杜立辉;城市快速路匝道优化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明夏;城市快速路匝道出入口交通流特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薛峰;城市快速路微观交通系统仿真建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晶晶;城市快速路景观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9 李延娜;济南市城市快速路规划布局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10 刘晓东;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城市快速路网结构分析及匹配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动态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若干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0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0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0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