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爆破作用下既有隧道振动特性数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2 17:14

  本文关键词:爆破作用下既有隧道振动特性数值分析 出处:《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 爆破振动 数值模拟 ALE方法


【摘要】:基于ANSYS/LS-DYNA软件,分析上方开挖爆破振动作用下既有隧道的振动特性。为了使数值模拟能够真正反映实际情况,本文采用更精确的爆炸模拟方法:利用状态方程模拟爆炸过程中压力与体积的关系,并采用ALE方法模拟炸药与被爆破结构之间的关系。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拱顶处质点竖向峰值振速为水平峰值振速的1.5倍;拱脚与直墙交接处质点竖向峰值振速为水平峰值振速的0.76倍;直墙底处质点竖向峰值振速为水平峰值振速的1.1倍;峰值振速均满足爆破安全规程要求,围岩应力小于屈服强度。已有试验结果及数值计算验证了本次数值模拟结果可信。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55.6
【正文快照】: 钻爆法是一种常规的隧道断面开挖方法,主要包含钻孔和爆破破碎岩石两个工序。钻爆法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开挖成本低,特别适用于坚硬岩石隧道、破碎岩体隧道以及大量中短隧道施工中最为适用,这些特点使其成为隧道开挖采用最多的施工方法[1]。在隧道附近进行工程爆破施工,爆炸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蒋楠;周传波;;爆破振动作用下既有铁路隧道结构动力响应特性[J];中国铁道科学;2011年06期

2 王振毅;李静;胡锐;;基于LS-DYNA的某邻近洞室爆破振动模拟分析[J];爆破;2010年01期

3 夏祥,李俊如,李海波,刘亚群,周青春;爆破荷载作用下岩体振动特征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礼标;爆破荷载下隧道围岩的损伤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金萍;;爆破作用下既有隧道振动特性数值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5期

2 吴浩然;刘晓青;宁昕扬;;爆破地震波引起远场拱坝振动的数值模拟[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3 何兴贵;左宇军;赵明生;池恩安;周谊;莫金汕;;减振孔对爆破振动的影响规律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6年09期

4 余海兵;胡斌;冉秀峰;李俊;祝凯;;峨眉黄山石灰石矿台阶边坡爆破振速安全阀值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年14期

5 郭超;陈蓥;;矿山震动信号预处理及其对时频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6年07期

6 瞿登星;杨晨;朱新铖;王公忠;;露天矿下伏采空区爆破振动预测研究[J];金属矿山;2016年06期

7 单生彪;汪亦显;郭盼盼;袁海平;曹平;;爆炸冲击下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8 李启月;李易;韦佳瑞;吴正宇;;中远场振动有限元分析中微差爆破荷载的等效施加方法研究[J];矿冶工程;2016年02期

9 陈鹏辉;陈必港;伍恩;;爆炸荷载下露天矿高陡边坡动力响应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6年02期

10 刘景山;;罗山金矿拱形光面控柱技术及其效果机理[J];现代矿业;201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郝健池;深孔预裂爆破弱化煤层夹矸相似模拟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陈忠云;深基坑爆破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结构影响的动力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3 刘京;小净距隧道爆破振动影响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4 周艳;预爆破技术孔网参数优化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5 黎鸣明;近地表隧道微差爆破参数的确定与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13年

6 朱为民;马坑铁矿中矿段爆破振动影响下采空区稳定性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7 黄丹;浅埋、大跨隧道的控制爆破技术和控制爆破方案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8 雷涛;采动卸荷下连续开采诱导放顶动力响应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楠;周传波;;紧邻隧道上方的土石方开挖控制爆破技术[J];爆破;2010年02期

2 高轩能;王书鹏;江媛;;爆炸荷载下大空间结构的冲击波压力场分布及泄爆措施研究[J];工程力学;2010年04期

3 王振毅;李静;胡锐;;基于LS-DYNA的某邻近洞室爆破振动模拟分析[J];爆破;2010年01期

4 肖望;周绍武;王爱兴;吴新霞;;裂隙结构面对爆破振动速度传播规律的影响分析[J];爆破;2010年01期

5 王鹏;周传波;耿雪峰;贾建红;;多孔同段爆破漏斗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3期

6 崔积弘;周健;林从谋;;爆破震动对既有洞室影响的数值模拟[J];有色金属;2008年01期

7 贾虎;郑文豫;徐颖;;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的硐室爆破震动分析[J];矿冶工程;2007年04期

8 刘满堂;陈庆寿;;建筑结构对爆破地震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J];爆破;2005年04期

9 夏祥,李俊如,李海波,刘亚群,周青春;爆破荷载作用下岩体振动特征的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5年01期

10 高文学,刘运通;爆炸荷载下岩石损伤机理及其力学特性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勇;何川;;平行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影响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7期

2 毕强;吴金刚;马杰;;新建隧道近距离上穿既有隧道的力学分析及工程处理措施[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S1期

3 姚旭朋;袁勇;翁其能;;既有隧道结构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10期

4 吴亮;钟冬望;;不同布置条件下邻近隧道掘进爆破对既有隧道的影响[J];煤炭学报;2009年10期

5 刘新荣;郭子红;裴丽;王吉明;林志;王芳其;;交错既有隧道次生力学效应三维模型试验[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6 于清浩;;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1年10期

7 张万斌;曹林卫;刘保林;;一拟建建筑施工对既有隧道稳定性影响分析[J];路基工程;2012年06期

8 李健;李昕;李华;;既有隧道改扩建工程结构安全性研究[J];公路隧道;2013年01期

9 刘方琨;丁云;朱崇钊;;新建建筑物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响应分析[J];工程建设;2013年05期

10 白海卫;何海健;李玲;;正交下穿施工对上部既有隧道安全的影响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韩银全;滕文彦;周向阳;崔春霞;;既有隧道安全性分析与加固技术[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毕强;吴金刚;马杰;;新建隧道近距离上穿既有隧道的力学分析及工程处理措施[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辉;;新建铁路路基对下方既有隧道影响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树佳;张孟喜;吴惠明;李林;;新建盾构隧道上穿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分析[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5 魏奇芬;吴逢春;;新建盾构隧道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A];湖北省公路学会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年——2013年)[C];2014年

6 刘奕晨;;顶管穿越既有隧道施工风险控制[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通讯员 张立清 曹晓东 袁仁祥;30万次爆破无事故[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磊;多线叠交盾构施工及列车荷载作用下既有隧道的变形控制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姜兆华;基坑开挖时邻近既有隧道的力学响应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3 吴克新;青岛地铁交叠隧道施工力学响应与地面建筑变形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航;既有隧道上方挖方近接施工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尧少敏;既有隧道改扩建爆破^u挖与监控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3 乔南;明挖箱型隧道基坑施工对下卧既有隧道变形影响及加固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李洋;软弱围岩既有隧道上方挖方与填方对承载拱效应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曲磊;拟建比邻建筑对既有隧道的技术影响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6 孙芳强;新蛇皮沟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稳定性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李冀伟;地铁隧道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8 张超;既有隧道对临近爆破的振动响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9 李辉;上跨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及控制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10 李磊;既有隧道车站影响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20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20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0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