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试验方法的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
本文关键词:不同试验方法的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 出处:《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直接拉伸试验和劈裂试验的拉应变破坏原因,采用不同试验方法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进行研究,得到沥青混合料强度、破坏应变和临界应变能密度参数随加载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强度和临界应变能密度随加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以极限承载能力作为破坏准则,导致在强度参数取值时存在随意性问题,影响路面结构设计的科学性;拉应变是导致沥青混合料发生破坏的主因;以主拉应变作为破坏准则,可以通过加载速度统一不同试验方法的各个力学参数,解决沥青混合料强度的不确定性问题和破坏原因不明的问题。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asphalt mixture bending test, direct tensile test and split test tensile strain failure reasons, using different test methods to study the strength of asphalt mixture properties of asphalt mixture can be strength, failure strain and critical strain energy density parameters changing with loading spe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phalt mixture strength and critical strain energy density increases with the loading speed increases;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s the failure criterion, leading to the existence of random problem in strength parameters, the scientific influence of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tensile strain of asphalt mixture is a major cause of failure; the principal tensile strain as the failure criterion, through various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loading speed uniform test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certainty and the failure strength of asphalt mixture of unknown problems.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38002,51578081,51408064)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TT2032) 长沙理工大学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fj130103)~~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沥青混合料因具有抗滑、耐磨、柔韧、可再生利用、施工与养护维修方便、开放交通快等特点被广泛用作现代公路的路面材料[1]。至2015年底,我国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突破了12.35万km,居世界第1位,其中90%以上为沥青路面。但从近年来已投入运营的沥青路面使用状况看,许多沥青路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Jianlong Zheng;Tuo Huang;;Study on triaxial test method and failure criterion of asphalt mixture[J];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15年02期
2 关宏信;李连友;杨慧游;刘浩;罗增杰;;低温下沥青混合料的中间主应力效应[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11期
3 郑健龙;;基于结构层寿命递增的耐久性沥青路面设计新思想[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1期
4 黄拓;郑健龙;钱国平;;沥青混合料实测拉应变的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1期
5 钱国平;刘宏富;郑健龙;李帅;;不同受力模式下沥青混合料强度的速度特性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张占军;闵召辉;黄卫;;不同交联度环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1期
7 刘宇;张肖宁;;沥青混合料半圆弯拉强度与间接拉伸强度对比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拓;郑健龙;;不同试验方法的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8期
2 杨林;李贵祥;;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SCB试验扩展有限元仿真分析[J];中外公路;2016年04期
3 赵毅鑫;龚爽;姜耀东;韩超;;基于半圆弯拉试验的煤样抗拉及断裂性能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4 丛培良;许培俊;李党刚;闫啸天;;SBS对环氧沥青铺面材料的改性作用[J];公路;2016年05期
5 谢军;罗文浩;;沥青混合料半圆弯拉疲劳试验[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6 汪学斌;胡永彪;陆鹏震;;沥青混凝土单刀铣削阻力计算模型与试验修正[J];中国公路学报;2016年02期
7 赵艳纳;;基于正交试验的沥青路面结构优化组合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6年01期
8 赵满喜;徐松;;SBS对环氧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11期
9 杨光;申爱琴;陈志国;于丽梅;郭寅川;;季冻区橡胶粉与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及改性机理[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颜可珍;游凌云;王晓亮;;SMA混合料冻融循环性能试验及超声波法评价[J];中国公路学报;2015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健龙;;基于状态设计法的沥青路面弯沉设计标准[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4期
2 ;A new three-dimensional Hoek-Brown strength criterion[J];Acta Mechanica Sinica;2012年02期
3 张占军;闵召辉;黄卫;;不同交联度环氧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性能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1期
4 来阿峰;王怀专;陈晓玲;;SBS及BRA岩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比对研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年10期
5 章守贵;;环氧沥青桥面铺装路用性能及施工控制[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1年09期
6 锁利军;童怀峰;王秉纲;;正温时沥青混合料中间主应力效应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张争奇;陶晶;张思桐;;桥面铺装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性能试验与评价[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刘宇;张肖宁;;沥青混合料半圆弯拉强度与间接拉伸强度对比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3期
9 ;Three independent parameters to describe conventional tr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intact rocks[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10年04期
10 Vladimir A Kolupaev;;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yield criteria for geomaterials[J];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红全,王颖;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年02期
2 唐世红 ,赵福祥 ,孙兴平;浅谈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及设备[J];工程机械;2004年01期
3 君洁;21世纪的沥青混合料公路[J];交通世界;2004年04期
4 俊杰;欧洲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化[J];交通世界;2004年09期
5 李祝龙,丁小军,赵述曾,吴德平;沥青混合料应用中的环境保护[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6 Elk Richter,Willi Dietrich;复合式沥青混合料修复与筑路新设备[J];工程机械;2005年01期
7 王艳丽;;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8 孙朝云;沙爱民;姚秋玲;张惠玲;;沥青混合料自动检测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04期
9 王颖;王永生;;浅析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作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年04期
10 陈为成;张玉斌;;SMA沥青混合料在亳阜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功;;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邱峰涛;王哓建;郑鑫;;温拌沥青混合料概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袁晓宇;汤文辉;张若棋;;沥青混合料本构方程理论分析[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成功;任立忠;;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圣枫;杨新华;陈传尧;;粒径和骨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流变行为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蔡绪梅;王芳;;利用试验数据有效指导沥青混合料生产[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丁育青;刘海;汤文辉;冉宪文;;一种沥青混合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本构关系[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宋晓燕;李源渊;周卫峰;;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吴建昌;;热铺沥青混合料变异分析与控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喻光华;喻荣华;黄善华;曾辉;;沥青混合料施工配筛[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继汇;壳牌在华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雨文;壳牌在华启动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建材报;2008年
3 记者 栗清振;壳牌在中国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周中华;沥青混合料力学机理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5 马昭;两项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西安日报;2007年
6 李宝凡邋记者 王迪;沥青混合料再生修补车标准鞍山制定[N];鞍山日报 ;2007年
7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8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彪;考虑加载历史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毅;沥青混合料细观疲劳机制与疲劳预估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王聪;基于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及最佳沥青用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侯明昊;水—温耦合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董雨明;硬质沥青及其混合料流变特性与低温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陈剑华;MA用混合沥青触变及老化特性的多尺度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张蕾;基于细观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宇;基于芯样性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大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紫外线老化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化高伟;抗紫外光添加剂对改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对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正道;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适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苏沛;基于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合料真空压实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轲;沥青混合料松散破坏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宋静静;不同拌和类型沥青混合料能耗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杨茜;沥青路面用棉秸秆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金浩;抗车辙剂/新型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张东阳;沥青混合料粘弹性连续损伤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3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4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