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力响应的连续刚构桥主梁设计参数优化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力响应的连续刚构桥主梁设计参数优化 出处:《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连续刚构桥 抗震性能 Pushover分析 正交试验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摘要】: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好、跨越能力大、受力合理、造价适中、施工技术娴熟、行车平顺、外形优美等优点的桥型。连续刚构广泛应用于高墩大跨结构形式之中,根据调查显示:在进行主跨范围为150m至250m左右的桥型选择时,连续刚构桥占绝大多数。但目前进行连续刚构桥梁抗震设计,多以经验为主,辅以计算,这样的设计通常过于保守,且存在设计缺陷的遗传性,因此有必要对连续刚构桥的设计参数进行动力响应优化。本文以昆明附近某公路上的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为背景,选取边中跨比、梁底效应曲线、0号块梁高与跨中梁高四个参数作为变量,分别以不同的参数组合建立了共25个连续刚构模型,然后利用ANSYS10.1软件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并通过正交试验、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连续刚构桥基于抗震性能的参数优化工作展开研究,主要完成的工作及结论如下:(1)介绍了连续刚构桥的发展历程及趋势,论述了连续刚构桥抗震优化研究的必要性及目前国内外抗震优化研究的现状与不足,并对结构优化设计及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做了详细阐述,尤其是本文所应用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分析方法)。并对ANSYS中基于APDL语言参数化建模的过程和优点做了介绍。(2)对目前国内外部分已建成的连续刚构桥的参数进行归纳整理,得出了相应的使用范围,并根据地震设防等级,选取相应的目标函数。经过正交试验初步寻优后,得出初步的优化结果即:边中跨比值为0.6,梁底抛物线次数为1.6,0号块梁高为11.21m,跨中梁高为4.75m,并通过对优化结果的极差分析得到了各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3)介绍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并对MATLAB工作环境下两种工具箱的功能和应用做了简单介绍,并结合正交表、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对案例进行优化,得出最优的参数组合为:边中跨比值为0.57,梁底抛物线次数为1.6,0号块梁高为11.56m,跨中梁高为4.75m。(4)通过把使用正交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的结果与正交表优化的结果对比发现,多目标函数最小值由第四章的0.033降低为0.0254,降低了23%,说明了把正交表、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结合使用进行优化更为精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玉泉;田伟雄;;Y型墩连续刚构桥的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6期
2 汤伟泉;;论连续刚构桥的施工质量控制[J];广东科技;2011年20期
3 郭帅;苏毅;;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设计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2年04期
4 邹昌魏;Y型连续刚构桥设计简介[J];铁道标准设计;1997年01期
5 胡文学,钟永,林增海;连续刚构桥应用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广西交通科技;2000年S1期
6 张晟斌;浅析装配式连续刚构桥[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赵宁;有限元理论在连续刚构桥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8 林颖,凌怀强,陈炜;连续刚构桥梁主墩设计浅析[J];公路;2004年02期
9 陈福寿;矮墩连续刚构桥的实现[J];公路;2004年06期
10 郑勇,胡大琳,沈永林;轻质高强混凝土在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分析[J];公路;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树森;朱爱生;;连续刚构桥构造形式浅谈[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2 宁建根;黄海元;;连续刚构桥抗风分析与研究[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兴冲;王常峰;夏修身;庄立普;;非对称大跨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技术研究[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张春宁;;多跨连续刚构桥的结构设计与预应力配束[A];第六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5 孔海霞;张喜刚;袁洪;徐麟;李正;高衡;;苏通大桥副桥连续刚构桥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胡若邻;吕运冰;黄培彦;;连续刚构桥0号块的应力分布特征[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黄盛楠;刘英奎;陆新征;叶列平;;大型连续刚构桥梁模型试验及损伤评估[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周文骏;吴万忠;;连续刚构桥施工期腹板斜向开裂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杨岳民;刘士林;;弯—直连续刚构桥施工模拟分析与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项贻强;胡峰强;朱卫国;;三跨预应力混凝土V墩连续刚构桥结构动力分析和试验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刘德联 通讯员张玉金 贺佃峰;广深港客专最大跨连续刚构桥合龙[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2 通讯员张绍清 记者蔡崇金;我国单线铁路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桥桩基完成[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仕琴 张俊 冯艳 蒙水;水盘高速:世界第一跨度大桥即将问世[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志堂;叠合柱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概率地震易损性及风险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利华;高强轻集料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结构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文曙东;连续刚构桥墩壁弹塑性联结梁减震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牛宏;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建设期风险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文武松;大跨度PC连续刚构桥挠曲开裂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周淑芬;钢管混凝土桥墩在长联矮墩连续刚构桥中的应用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周勇军;高墩大跨曲线连续刚构桥梁地震响应的设计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8 叶征伟;山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风环境及风荷载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遮;连续刚构桥梁的动力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陆尧;基于遗传算法的连续刚构桥主梁设计参数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唐旭;基于灰色理论的PC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4 韦俊旭;公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的预测[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伍波;大跨铁路连续刚构桥等效风荷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6 刘欣;高墩多跨连续刚构桥高墩刚度匹配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杨虎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裂缝分析及加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武鑫哲;连续刚构桥合龙顶推施工桥墩应力及结构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9 蔡玉鹏;非对称施工连续刚构桥合龙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房明;空腹式连续刚构桥适应性与角隅节点模型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55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55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