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速公路路基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青藏高速公路路基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出处:《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即将修筑的青藏高速公路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拟合出该区50 a超越概率为63.5%,10.0%和2.0%的人工地震波。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运用二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整体式和分离式2种典型的高速公路路基横断面结构,对比分析不同超越概率地震荷载作用下2种形式路基的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式路基在路基表面中心和天然地表中心2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均小于整体式路基,而其路基表面的水平、垂直峰值位移均大于整体式路基;2种路基左右两侧坡脚下方土体内剪应力集中分布;随着输入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增大,2种路基表面的水平峰值位移均呈线性增长趋势,垂直峰值位移呈指数函数增长趋势。分析结果可为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抗震设计提供相应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nghai-Tibet Expressway to be built under the earthquake load, it is fitted that the 50 year overtaking probability in this area is 63.5%. Based o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10.0% and 2.0% artificial seismic waves, two typical cross-section structures of highway roadbed are established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nonlinear dynam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kinds of subgrade under different overstepping probability seismic load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eleration magnification factor of the separated subgrade at the center of the subgrade surface and the center of the natural surfac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integral subgrade.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eak displacement of the subgrade surfac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integral subgrade. The shear stress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square soil at the foot of the two kinds of subgrade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lop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eak acceleration of the input seismic wave, the horizontal peak displacement of the two subgrade surfaces is linearly increasing. The vertical peak displacement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seismic design of highway in permafrost region.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62013,41472297)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资助项目(1606RJYA239) 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体资助项目(145RJIA332)
【分类号】:U416.1
【正文快照】: (1.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道路桥梁与地下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70;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3.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00;4.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16)青藏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少文 ,吴弋慧;量纲相似常数法与轨道动力响应模拟试验[J];中国铁道科学;1989年01期
2 裴钦元;;摄动权余法求解列车过桥时的动力响应[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3 陈进,宋立权,王炳乐;带集中质量的挑臂梁在基础运动时的动力响应[J];机械;1995年01期
4 赵忠伟;骆英;;掩体结构受爆炸作用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刘醒亚 ,杨金林;悬挂防振锤的高压输电线的动力响应[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6 沈科领;翁智远;王远功;;组合壳体在轴对称脉冲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J];振动与冲击;1988年03期
7 王海容;;直梁在纵横弯曲耦合振动的动力响应[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邵松林;霍永富;;以传统方法确定桥梁动力响应研究[J];建设科技;2007年10期
9 张兆杰;;冲击载荷作用下隧道逃生管动力响应研究[J];北方交通;2012年08期
10 蒋庆;用边界元素法分析薄板弯曲动力响应[J];华中工学院学报;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华茂;刘勇;;随机荷载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计算[A];全国城市桥梁青年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2 汪天翼;;郑家冲大桥受撞后的损伤检测及动力响应计算[A];岩土力学研究与工程实践[C];1998年
3 刘扬;王明洋;卢浩;;弹性支撑梁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林媛;杨庆大;郭乙木;;超强冲击波作用下地下双层竖井的动力响应数值分析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5 冯文杰;刘金喜;邹振祝;;非轴对称载荷作用下任意弹性边界圆板弹性动力响应[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6年
6 何淼;晏鄂川;唐辉明;;高烈度区斜坡动力响应的复反应分析[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佘慧;罗志国;黄伟江;罗恩;;应用Hamilton型拟变分原理分析一维和二维问题的动力响应[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刘振华;刘艳;张其林;;考虑流体结构耦合作用的单柱双面广告牌结构的风致动力响应[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次达;林文菁;;样条配点法分析薄壳的动力响应——微机应用[A];第三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卷)[C];1986年
10 卜建清;满洪高;袁向荣;;基于动力响应的结构动力修改方法[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可;钢储罐结构爆炸冲击荷载与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王宏志;冲击荷载作用下桩的纵向和横向动力响应[D];浙江大学;2001年
3 郭淑卿;HHT方法在两自由度体系动力响应特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王蒂;大跨径悬索桥爆破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刘卫丰;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隧道及自由场动力响应数值预测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潘晓东;非平稳随机地震下堤坝非线性有效应力动力响应可靠度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7 崔X鹏;汽车撞击荷载及其作用下高速列车与桥梁系统动力响应与列车运行安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陈小波;近海风机结构体系环境荷载及动力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灿;高速列车撞击下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及接头螺栓失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邱雪莲;端撑对220kV变电构架的静动力响应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姚峰;交通荷载作用下刚性路面的动力响应和温度应力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4 朱守兵;运营期单洞双线地铁隧道周围土体动力响应模拟分析[D];南京大学;2015年
5 杜兆辉;桥梁船撞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许立;海洋结构随机波浪荷载与快速动力响应计算方法及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李光;下伏软层反倾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物理模型试验[D];吉林大学;2016年
8 陈聪;可拼装框架式超大型浮体概念设计及其水动力响应计算[D];燕山大学;2016年
9 曾俊佳;规模残采条件下水平采空区群失稳动力响应及控制技术[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卢韦男;桥梁在役缺陷桩的动力响应特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9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5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