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热大埋深环境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本文关键词:高地热大埋深环境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高地热大埋深环境下隧道支护结构内力随周围介质温度变化的规律,设计了测试不同温度环境条件下隧道模型结构受力的室内模型试验,并对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模型试验测得的轴力比数值模拟结果大20%,两者的轴力分布趋势相同,结构安全系数接近.以某隧道工程为例,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埋深为1 000 m、地热温度为60℃的环境条件下,隔热层设置对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受力特征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热层的设置对支护结构内力分布形式、初支和混凝土模筑支护结构内力的影响较小,但对二次衬砌受力有显著改善作用,设隔热层后二次衬砌的最小安全系数由2.0提高到4.0.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high heat deep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unnel supporting structure internal force with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changes, the indoor model test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condition of tunnel structure str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model test wa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The model test of axial force of more than 20%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axial force of the same trend, close to the structure safety coefficient. Taking a tunnel project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buried depth is 1000 m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geothermal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f 60 DEG C, heat insulation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tunnel support structur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safe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sulation is provided on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form, less influence of primary support and concrete formwork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ternal force, but on the two lining stres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ecurity system, small heat insulation layer after two lining The number is raised from 2 to 4.0.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铁道部科技开发计划资助项目(2008G028-B)
【分类号】:U455.4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修建的深埋长大隧道越来越多.长大隧道可能穿越各种地层,并产生多种地质灾害.其中高地温在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成为较突出的问题.例如,瑞士埋深为2 136 m的辛普伦隧道的地温达到55.4℃,日本安房公路隧道最大埋深仅700 m,但地温达到了77.5℃[1].据初步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治国;朱合华;;隧道衬砌结构火灾安全及高温力学行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2 王贤能,黄润秋,黄国明;深埋长大隧道中地下水对地温异常的影响[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年04期
3 胡辉荣;舒中文;程崇国;;火灾高温时隧道衬砌结构温度场的数值模拟[J];隧道建设;2010年01期
4 黄润秋,王贤能;深埋隧道工程主要灾害地质问题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8年04期
5 白国权;仇文革;张俊儒;;高地温隧道隔热技术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3年02期
6 谷柏森;;隧道高地温应对措施及通风设计——高黎贡山铁路特长隧道可行性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7年02期
7 何磊;杨斌;王更峰;陈仕猛;;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动态控制与优化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2期
8 李廷春;;毛羽山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2期
9 张文新;孙韶峰;刘虹;;木寨岭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2期
10 陶波;伍法权;郭U_良;郭改梅;杨小永;;高地应力环境下乌鞘岭深埋长隧道软弱围岩流变规律实测与数值分析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栋;王荣辉;;拟建的重庆市琴韵广场对小龙坎铁路隧道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2 刘斌;宁茂权;;西岙隧道上穿排污隧道设计浅析[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3 林传年;;齐岳山隧道岩溶裂隙水超前预报与治理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罗章波;;地铁暗挖区间下轨排竖井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5 张文正;龚彦峰;刘学增;;基于实测数据的隧道衬砌受力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6 罗章波;;包兰铁路青天寺隧道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7 程小虎;;土质隧道深浅埋分界的理论解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8 孙辉;郑颖人;王在泉;张黎明;张晓娟;;埋深在围岩分级修正中的应用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仇玉良;王梦恕;丁洲祥;郑万坤;孔祥兴;谢祥光;;基于有限差分技术的隧道信息化集成设计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秦舒浩,于杰,罗筑,陈兴江,刘一春;基于CAE的弹药包装箱结构分析[J];包装工程;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玉香;贾晓云;朱永全;;地铁隧道复合式结构可靠度简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唐新权;;骆驼场隧道基底树根桩加固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王伟;苗德海;李鸣冲;;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动态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侯军红;;太中银铁路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陶伟明;;高水位山岭隧道防排水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工程实践[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豆世康;;柠条塔车站牵出线隧道装车作业和防灾救援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7 赵辉雄;喻渝;杨建民;;高速铁路黄土隧道合理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8 孟庆余;;张集线“沙袋胎膜护拱塌方处理法”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周烨;;控制软岩隧道变形施工方法探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冷杨川;龙莉萍;;高炉炉身段炉壳刚度折减问题研究[A];钢结构工程研究(七)——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胡盛勇;三维悬线式蓝光光学头力矩器的特性研究及优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晓川;射流割缝导向软弱围岩光面爆破机理及实验研究①[D];重庆大学;2011年
7 周海鹰;盾构隧道衬砌管片结构的力学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严宗雪;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应力路径与空间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潘永杰;铁路钢桥全寿命过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董海洲;堤坝渗漏热源法及示踪理论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峰;井下煤仓清仓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新型清仓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何敬玉;罗茨鼓风机振动噪声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晨;柴油机气缸盖热—机械强度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赵二鑫;车削中心静动热特性分析及床鞍结构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猛;圆管形共箱封闭母线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王建勇;采煤机工作机构载荷计算及参数优化软件的开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林丽芬;高层建筑群对其下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张,
本文编号:1377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7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