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XZT非对称独塔转体斜拉桥的变形和受力状态研究
本文关键词:NXZT非对称独塔转体斜拉桥的变形和受力状态研究 出处:《中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对称 转体 独塔斜拉桥 斜拉索索力 受力性能分析
【摘要】:NXZT桥是一座孔跨布置为112m+80m+32m的三跨独塔双索面单线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该桥主梁采用槽型截面,桥塔与主梁固结两个方向都为倒Y字形结构,112m+80m主跨采用转体施工。该桥结构新颖,受力复杂。本文对该桥在转体前、转体时和成桥状态的受力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 1、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确定了80m跨梁体的压重,以确保转体过程中塔底受力平衡,为NXZT桥悬臂转体施工创造了条件。 2、反复计算确定了转体时的目标索力、张拉顺序和张拉力。按此给定的目标索力、张拉顺序和张拉力,张拉过程安全,转体时梁体基本平直,梁、塔受力合理,保证了转体时NXZT桥的安全性和转体到位后梁端的顺利落座。 3、反复计算确定了成桥状态的目标索力、张拉顺序和张拉力,按此给定的目标索力、张拉顺序和张拉力,张拉过程和张拉完毕后桥梁受力合理,减少了斜拉索张拉次数、提高人员工作效率。 4、考虑施工过程和施工方法对NXZT桥完成了恒载和最不利活载组合作用下的变形和受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桥施工过程安全,桥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本文的研究成果为NXZT桥的设计和施工监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其他类似非对称转体斜拉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NXZT bridge is a span layout for three span single tower and double cable plane 112m+80m+32m single track railway prestressed concrete cable-stayed bridge. The main girder is groove section of pylon and beam consolidation in two directions for the inverted Y shape structure, the main span of 112m+80m. The bridge Swivel Construction with novel structure and complex stress. The bridge before swiveling, twist and stress performance of bridge condition was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main work and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ressure weight of the 80m cross beam to ensure the balance of the bottom of the tower during the turning process, which creates cond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ntilever body of the NXZT bridge.
2, repeatedly calculated swivel target of cable force, tension sequence and tension force. According to the given target of cable force, tension order and tension, tension process safety, twist beam basic straight beam, the tower stress is reasonable, to ensure that the NXZT bridge with the safety and swivel in place after the end of beam smooth seat.
3, repeated calculation determines the target cable force, tension sequence and tension force of the finished bridge. According to the given target cable force, tension sequence and tension force, tension process and tension after completion, the force of the bridge is reasonable, which reduces the tension times of the stay cables and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of the personnel.
4, 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de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NXZT bridge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the dead load and the most unfavorable live load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ridge is safe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bridge has enough strength and stiffnes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of the NXZT bridge, and also have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other similar asymmetrical rotary cable-stayed bridges.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41;U44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建星,王新岐,王选仓;斜拉桥样条有限条三维颤振分析[J];中国市政工程;2002年04期
2 李映,徐利平;部分斜拉桥设计[J];上海公路;2002年01期
3 蔡晓明,徐君,王志亮;北京昆玉河斜拉桥设计[J];桥梁建设;2003年06期
4 何新平;部分斜拉桥设计与实践[J];山西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5 朱新达;关于斜拉桥设计、施工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市政工程;2003年04期
6 郑宪政,张松达,汪至刚,龚一琼,张建达;余姚弯塔斜拉桥设计与施工[J];桥梁建设;2004年05期
7 程进,肖汝诚;斜拉桥结构静力可靠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8 陈宝春;彭桂瀚;;部分斜拉桥发展综述[J];华东公路;2004年03期
9 石建华,徐恭义,张强;澳门西湾大桥斜拉桥上部结构设计[J];桥梁建设;2005年S1期
10 彭桂瀚;王卫涛;陈宝春;;部分斜拉桥景观设计[J];福建建筑;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劳远昌;;斜拉桥设计方面的认识进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2 ;黄石长江公路大桥斜拉桥设计方案简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陈幼平;周宏业;;斜拉桥地震反应的空间特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第六届年会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C];1995年
4 陈国祥;王耀明;;斜拉桥结构计算综合程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5 朱华民;江峰;;青洲闽江大桥斜拉桥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楼庄鸿;;斜拉桥的发展趋势[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6年
7 宁平华;张靖;陈加树;;广州鹤洞大桥斜拉桥合理索力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6年
8 高宗余;朱华民;;福州市闽江四桥斜拉桥设计[A];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7年
9 徐永明;石洞;;斜拉桥优化设计法[A];第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3年
10 章曾焕;卢永成;方亚非;赵炅;;哈尔滨太阳桥无背索斜拉桥设计要点[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何可;省会首座斜拉桥设计获批复[N];河南日报;2007年
2 顾双春;湖北交规院桥梁设计水平跃上新台阶[N];中国交通报;2006年
3 段明强;林元培:桥梁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的典范[N];建筑时报;2009年
4 云璞;潜心通南北 立志贯东西[N];大众科技报;2009年
5 记者 郑宗杰;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09年
6 记者 李江涛 见习记者 尹红磊;凌波大桥建成通车[N];洛阳日报;2010年
7 记者 梁晓明 李洁心 吴丹;四川三科技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交通报;2010年
8 荆州市交通局局长 金长思 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建设管理处主任 吴金勇;荆州长江公路大桥[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平;复合材料斜拉桥设计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王新岐;斜拉桥破损诊断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万臻;斜拉桥结构可靠性评估及剩余寿命预测[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刘兆丰;大跨度联塔分幅斜拉桥结构行为与联塔结构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易伦雄;三塔双主跨双线铁路斜拉桥竖向刚度问题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王龙飞;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极限承载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汪峰;大跨径三塔结合梁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凌远;斜拉桥非线性理论及极限承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张彬彬;斜拉桥结构受力性能检测及安全评价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李法雄;组合梁斜拉桥空间受力行为及时变效应[D];清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国勇;无背索斜拉桥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2 孙广婧;有限元可靠度理论及其在斜拉桥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孙杰;斜拉桥成桥合理索力确定的综合方法[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孙永存;绥芬河斜拉桥水平转体阶段受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肖凯;基于刚度相似原理的斜拉桥缩尺模型的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周学雷;四线铁路钢桁架斜拉桥结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杨升善;斜拉桥成桥索力优化与合理施工状态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8 马超;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索力和施工阶段索力控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陈宇;斜拉桥施工全过程误差调整的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10 胡安林;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索力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77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7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