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考虑路面不平整度因素的车路耦合振动模型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8-01-05 08:34

  本文关键词:考虑路面不平整度因素的车路耦合振动模型的建立 出处:《振动与冲击》2014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车辆 道路 耦合系统 路面不平整度 线性模型


【摘要】:目前在道路结构相关计算分析中车辆荷载多以静力荷载为主,均未考虑在路面不平整度激励下车路耦合效应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已有车辆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道路结构振动的影响建立了车路耦合模型。经现场实测数据的验证,该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车路作为一个大系统的振动情况,是一个形式简单,计算方便,应用价值较高的模型。利用耦合模型和传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车路耦合效应对车辆悬挂系统的振动影响较小;但对车辆非悬挂系统的振动和车路间作用力(中心化)的影响较大。实际算例显示较传统模型,耦合模型下车路间作用力最大幅值增大七倍,因此对于车路共同作用系统下的道路结构振动研究车辆耦合效应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tatic load is the main vehicle load in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road structure. No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coupling effect of the road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road roughness.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xisting vehicle model.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road structure vibration, the vehicle-road coupl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can reflect the vibration of vehicle as a large system, and is a simple form. By comparing the coupling model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vehicle-road coupling effec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vibration of th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But it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vibration of vehicle non-suspension system and the centralization of vehicle-to-road force. The actual example shows that the coupling model is more than the traditional model, 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coupling model is seven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So i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study the vehicle coupling effect for the road structure vibration under the vehicle-road interac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2015)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PHR201107106)
【分类号】:U416.2;U461.5
【正文快照】: 车辆与道路的相互作用问题,包括车辆和道路两个系统的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车辆在路面不平整度的激励下产生振动,这种振动反过来又作用于道路结构,引起道路结构的变形,进而又加剧了车辆的振动,因此必须把车路作为一个大的系统进行研究。路面不平整度作为一个随机的激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璐,邓学钧;速度与车辆动态特性对于车路相互作用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1997年06期

2 王直民;张土乔;吴小刚;;不平整路面上的车辆等效动载系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6期

3 王亚;陈思忠;郑凯锋;;时空相关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仿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静;廖孝江;;基于相位差谱与幅值谱的人造地震动的反应谱拟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2 韦和春,袁祖贻,吕澎民;提速客车转向架构架动应力频谱特性分析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3 陈超;魏来生;赵韬硕;;车辆多体动力学仿真中的路面模型构造方法的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12年01期

4 杨华;张春润;王亚鹏;兰旭;宫丽;;汽车维修分队单兵训练质量综合评价[J];兵工自动化;2008年11期

5 朱正福;李长福;何恩山;杨春华;;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动态故障树分析方法[J];兵工学报;2008年09期

6 刘勤;李娟;刘英;;磨损随机过程建模及实例分析[J];兵工学报;2010年10期

7 刘献栋,邓志党,高峰;公路路面不平度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8 王瑞臣,蔡汉文,崔秉贵,韩增尧;工程结构随机振动响应谱分析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9 张目;周宗放;;我国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地区差异识别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10 陈方泉;马思文;金国斌;;基于ISTA功率谱密度的MATLAB随机过程时域样本再现[J];包装工程;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洪露;穆志纯;;一种新的克隆混沌调节算法的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洪露;;一种改进克隆选择算法的收敛速度方法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3 仇菲菲;石焕文;徐春龙;;轮胎模态及声辐射特性的数值分析[A];2011'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顾雅娟;仰枫帆;;基于修正的切尔诺夫界的尾部概率的估计[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刘拓晟;侯再平;;一种适用于超高频RFID的防碰撞方法[A];第二十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楠;;CFD技术在民用飞机动载荷分析中的应用[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林;车辆道路数值模拟与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红;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杨勇;粗集料表面微观构造分形性质探讨与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目;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皓玉;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下路面结构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霍娜;轻型客车悬架系统建模及可靠性试验方法优化[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保良;车辆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疲劳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王建锋;激光路面三维检测专用车技术与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郑仲浪;重载车辆作用下沥青路面层间力学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李斌;轨道结构随机振动和Ⅲ型轨枕可靠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雷,韩宝坤;用小波变换分析路面不平度及振动响应[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吴志成;陈思忠;杨林;张斌;;基于有理函数的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3 王铁,张国忠,周淑文;路面不平度影响下的汽车驱动桥动载荷[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许金余,赵国藩;机场水泥砼道面动载系数的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5 黄晓明;;路面动荷载与路面平整度关系的随机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6 常志权,罗虹,褚志刚,邓兆祥;谐波叠加路面输入模型的建立及数字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7 张洪欣,宋传学,王秉刚,魏学颜;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计算机预测[J];汽车工程;1986年01期

8 赵珩,卢士富;路面对四轮汽车输入的时域模型[J];汽车工程;1999年02期

9 王岩松,李章明,何辉,耿艾莉;四轮车辆非平稳路面不平度时域模拟及小波分析[J];汽车工程;2004年01期

10 张国胜;方宗德;陈善志;宋云强;;基于幂函数的路面不平度白噪声激励模拟方法[J];汽车工程;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habil.KUNATH.FELLR;;道路横向平整度测定和判断的方法[J];中外公路;1982年02期

2 董红磊;李彦龙;;关于沥青路面平整度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7期

3 郭大志;;道路施工中的平整度控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年05期

4 殷国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控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年12期

5 刘秋;马慧君;陶永俊;;浅谈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指标的施工控制[J];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6 廖复中;地面不平整度修正在非开挖定向穿越中的应用[J];上海煤气;2005年01期

7 成治纲;;沥青路面不平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介绍[J];科学之友(B版);2006年09期

8 熊继高;行车对路面平整度要求的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9 陈尚锋;;铺面道路的养护[J];中外公路;1985年04期

10 李套岭,孙立军,陆辉;对路面平整度概念的粗浅理解[J];上海公路;200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马柏令;;预裂爆破在露天矿边坡和水下工程中的应用[A];光面预裂爆破论文汇编[C];2007年

2 郭术铭;杨武;;江苏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车辙状况评定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3 宋娟;熊冶平;张玉双;;移动荷载下桥梁的随机性主动最优控制[A];华东五省振动工程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姜峰;制架梁“大”中有“细”[N];人民铁道;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光海;北方滨海地区沥青路面损伤机理及使用寿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银花;基于分数导数粘弹性理论的车辆—路面作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陈团结;大跨径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裂缝行为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蒋培文;公路大跨径连续体系桥梁车桥耦合振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亚X;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车桥耦合振动数值分析[D];长安大学;2008年

2 张磊;基于桥面不平整度的高墩大跨连续梁桥冲击系数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3 周魏;山区困难地形桥上制梁动力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4 吴光华;基于车桥耦合振动的公路桥梁动力工作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陈榕峰;公路桥梁车桥耦合主要影响因素仿真分析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陈卓;重载作用下三维路基路面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7 郭斌强;移动车辆作用下斜拉桥行车舒适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陈鹏鹏;七自由度多轴车辆模型在波形路面上的动力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9 喻泽飞;车辆荷载与桥梁结构耦合作用特性的有限元仿真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10 王帆;钢管混凝土拱桥车—桥耦合振动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2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82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9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