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条件下连拱隧道洞口塌方成因及加固技术
本文关键词:复杂条件下连拱隧道洞口塌方成因及加固技术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连拱隧道塌方成因 浅埋偏压 雨水侵蚀 长管棚 刷坡
【摘要】:栎斜隧道是宁波象山港大桥公路中的一座双向四车道连拱隧道,出口段存在明显的偏压现象,围岩较破碎,地质条件复杂.左洞出口段遇大雨侵蚀后围岩变形突然增大,变形速率加快,致使洞口出现塌方.通过对塌方段主客观原因的分析,采用洞口刷坡、打设长管棚并喷射混凝土的综合方法加固处理.同时在处理段洞内增设监测断面进行周边收敛位移、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监测等监控手段,并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监控量测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相同,表明处治措施得当,隧道洞口围岩基本趋于稳定,效果良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Abstract]:Queshi tunnel is a two-way four-lane multi-arch tunnel in the highway of Ningbo Xiangshangang Bridge. The exit section has obvious bias phenomenon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relatively broke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re complicate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suddenly increases and the deformation rate accelerates after the heavy rain erodes at the exit of the left hole, which results in the collapse of the ca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asons of the section, the slope is brushed by the hole mouth. At the same time, the monitoring section is added to monitor the peripheral convergent displacement, the dome subsidence and the ground subsidence monitoring and so on. Compared wit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of monitoring measure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basically the sam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treatment measures are appropriate,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 entrance tends to be stable, and the effect is good,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172255)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S110106)
【分类号】:U457.3;U458.3
【正文快照】: 高速公路受场地条件以及地质条件的限制,特别是桥隧相连处接线困难,连拱隧道这一结构形式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连拱隧道与分幅独立隧道比较,克服了地形和展线的限制,具有与公路连线容易、节省占地、保护环境、节省工程投资、外形美观等诸多优点[1-2].连拱隧道一般跨度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冯秀国;采用地表注浆方法使隧道穿越坍塌区[J];铁道建筑;1998年02期
2 陈秋南;黄胜平;周国华;;复杂条件下双连拱隧道信息化施工及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陈秋南;张永兴;刘新荣;王石光;周应麟;邱喜华;;隧道塌方区加固后的施工监测与仿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4 陈秋南;赵明华;周国华;黄胜平;周应麟;;复杂层状岩层隧道塌方原因分析与加固后信息化施工技术[J];岩土力学;2009年03期
5 汪宏;蒋超;;浅埋偏压隧道洞口坍方数值分析与处治[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烽峰;李海波;;长管棚在双连拱隧道洞口施工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2 郝哲,王晓初,罗敖,刘斌;韩家岭隧道监测数据的时序分析方法[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3 王建华;靳晓光;曾杰;高永;;深埋隧道煤层区围岩内部位移特征[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4 姜德义;任松;刘新荣;蒋再文;;隧道拱顶下沉时序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5 姚惠发;刘新荣;钟祖良;易立;;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方法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6 闫宇蕾;刘保国;;连拱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7 段亚刚;刘保国;;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量测关键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8 王树英;阳军生;;殿会坪连拱隧道边仰坡稳定性分析及整治[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9 张朋;李晓红;卢义玉;康勇;周东平;;小导管注浆技术在浅埋富水岩溶隧道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10 张桂生;刘新荣;胡元鑫;;隧道信息化施工监测的项目化管理实践与思考[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颖;武志涛;郑丽敏;丁子娴;续朦;;不同断面下电缆隧道造价及影响因素分析[A];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年
2 朱汉华;董昌周;杨建辉;文献民;;隧道施工理念的发展与若干工法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3 陈建勋;王超;盖青山;吴科峰;;高含水量土质隧道不设系统锚杆的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4 杨绍战;陈建勋;赵超志;左庆忠;;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5 杨绍战;陈建勋;赵超志;左庆忠;;隧道监控量测数据管理系统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郑炜;林娟娟;叶勇;陶春胜;张雷;;隧道监控量测与数值模拟的对比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建臣;刘开之;;长大浅埋隧道的施工监测[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8 包太;言志信;刘新荣;;有理函数模型在隧道监测数据回归分析中的应用[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郑光辉;何川;姚勇;田志宇;;上下台阶法施工对小净距隧道初期支护的内力影响[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尹冬梅;梁小勇;李世峰;;用速率比值法探讨某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性[A];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超;大瑞铁路罗家村隧道地质环境与工程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郭磊;浅埋暗挖水下隧道管棚作用机理及开挖的扰动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张旭东;深部岩溶隧道溃水成灾机理及其工程处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郭子红;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王戍平;破碎围岩隧道的模拟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赵占厂;黄土公路隧道结构工程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冯守中;连拱隧道施工动态仿真与信息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姜谙男;大型洞室群开挖与加固方案反馈优化分析集成智能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9 申玉生;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康军;黄土公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发强;新义煤矿三软煤层巷道围岩稳定与支护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冯银银;隧道围岩应力与位移数值模拟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占武;支护参数对隧道围岩影响的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邱浩浩;铁路隧道CRD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及其监控量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亮;基于BS构架的公路隧道施工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胡达;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王志岳;广梧高速某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郑俊清;复杂地质条件小净距短隧道现场监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李永永;小净距软弱围岩隧道二衬支护参数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王卫东;茶镇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监控测量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应麟;邱喜华;;层状岩层围岩隧道稳定性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2 郑凯;刘保国;;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双连拱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运用[J];隧道建设;2006年02期
3 冯秀国;采用地表注浆方法使隧道穿越坍塌区[J];铁道建筑;1998年02期
4 李锦平,黄武来,康文才,李军;浅埋隧道通顶坍塌整治与思考[J];中国铁路;1996年07期
5 李德宏;连拱隧道施工监测与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3年01期
6 夏才初,刘金磊;相思岭连拱隧道中墙应力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S1期
7 周玉宏,赵燕明,程崇国;偏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的优化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8 朱合华;张晨明;王建秀;丁文其;;龙山双连拱隧道动态位移反分析与预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9 刘招伟,何满潮,肖红渠;浅埋大跨连拱隧道施工中变形的监测与控制措施[J];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10 李志勇;晏莉;阳军生;;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中导洞坍方数值分析与处治[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秋南;非对称连拱隧道动态施工力学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勇;陈绪文;刘e,
本文编号:1405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0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