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础刚度对某步行天桥温度变形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10 17:30

  本文关键词:基础刚度对某步行天桥温度变形的影响 出处:《建筑结构》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超长结构 基础刚度 温度作用 水平刚度 竖向刚度 桩基


【摘要】:考虑基础刚度的影响对超长结构的温度作用分析非常关键,基础刚度宜以实测刚度为依据,进行合理取值。以某大型步行天桥的温度作用分析为例,根据桩的水平和竖向静载试验,推算了基础的实际刚度,并全面比较了固定支座约束、线性弹簧支座约束、非线性弹簧支座约束时结构的内力状态。结果表明,固定支座约束过分限制了类似核心筒这样刚度很大的构件的变形,改变了结构的温度内力分布状态,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讨论了基础刚度取值中一些假定的局限性,对基础刚度的合理取值给出具体建议。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foundation stiffnes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analysis of temperature effect of super-long structure. The stiffness of foundation should be reasonably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stiffness. The temperature effect analysis of a large footbridg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atic load tests of the pile, the actual stiffness of the foundation is calculated, and the internal force states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fixed support constraint, the linear spring support constraint and the nonlinear spring support constraint are compared. The constraint of the fixed support limit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members with large stiffness such as the core tube, and changes the temperature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of the structure. There is a great deviation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limitations of some assumptions in the selection of foundation stiffness are discussed, an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given for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foundation stiffness.
【作者单位】: 悉地(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分类号】:U441.5;U443.1
【正文快照】: 0引言对于超出规范长度限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要进行温度作用的分析。文献[1]指出,温度作用分析需要综合考虑温差、施工模拟、地基约束条件、混凝土收缩与徐变、后浇带等各项因素。全面分析上述相关因素是比较复杂的,目前较为普遍的简化做法是按基础刚性约束建模,对结构施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开国;超长框架结构的温度变形与温度应力[J];建筑结构;2000年02期

2 彭英;柯叶君;陈威文;肖锋;;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分析及工程实践[J];建筑结构;2010年10期

3 张坚;徐以纬;虞炜;杨必峰;路岗;;某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差效应分析及构造措施[J];建筑结构;2011年01期

4 刘金砺;竖向荷载下的群桩效应和群桩基础概念设计若干问题[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5 傅学怡;吴兵;;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分析计算[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焕新;吴尚荣;景亭;;高层钢结构跨层支撑—框架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2 郑柯;;某高位转换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张敬书;马志敏;莫庸;王尔昌;周丽;段会静;;楼板局部开洞对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的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4 梁焕新;景亭;颜潇潇;吴尚荣;;四川烟草兴业大厦结构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5 朱道清;吴小宾;周定松;余宝山;;三峡大厦结构设计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6 张叶田;吴云海;;某转换层结构技术经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7 刘岩;谭宇胜;;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分析中6个重要参数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8 姜岚;张华刚;袁波;霍文星;张锴;王研;;行走激励下大跨度空腹夹层板结构振动舒适度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9 李永华;谢震灵;胡远辉;程付根;;高位弱连接连体桁架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10 郭利然;林晨;沈捷攀;;某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分析与设计实践[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滕军;吕海霞;李祚华;;平面不规则剪力墙结构大震变形及耗能反应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2 吴兵;孟美莉;傅学怡;张剑;孙璨;冯叶文;林建刚;;深圳大运会篮球馆结构设计[A];'2009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傅学怡;廖新军;周颖;高颖;朱勇军;杨想兵;王涛;;杭州奥体博览城主体育场罩棚结构设计[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蕾;董西林;;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5 李尊;陈忠范;;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新进展[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6 徐利华;吴敏捷;;中江国际大厦办公楼超限结构设计[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2年

7 尚仁杰;李佩勋;;温度、收缩应力以及预应力对混凝土单向受力构件抗弯刚度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8 尚仁杰;李佩勋;;温度、收缩应力以及预应力对混凝土单向受力构件抗弯性能的影响[A];新世纪预应力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燕辉;唐锦春;金国平;楼文娟;;计算机在工程温度应力领域的应用与发展[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一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范重;谭成冬;范学伟;;奈伦国贸超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技术[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海涛;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及其基于变形性能的参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秋仁东;竖向荷载下桩身压缩和桩基沉降变形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1年

4 张明;竖向荷载对高层建筑结构侧向变形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王丽萍;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地震动输入与侧向刚度控制方法[D];重庆大学;2010年

6 周明;非加劲与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结构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7 江枣;竖向组合构件抗震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刘建伟;框支剪力墙结构合理破坏机制及控制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郭伟亮;高层斜交网格筒结构体系力学性能及地震失效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谢凡;高层混合结构层模型试验及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小文;二阶弹塑性分析在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姚江强;地震作用下高层柔性连接连体结构碰撞反应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3 刘俊;刚度退化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影响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4 唐纯能;高层建筑梁式转换结构受力特性与地震反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5 崔辉辉;高烈度地区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胡艳玲;高烈度地区超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淑云;某带水平加强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及其有限刚度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飞;高烈度地区某框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敖辉;小震下某超高层钢结构框架—支撑体系的效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崔连莲;软土地基中疏桩基础沉降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冯丽,顾渭建;高层建筑超长结构无缝设计裂缝控制的建筑与结构技术[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王伯钧,王政,李卫,仲维华;超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实践[J];建筑结构;2004年12期

3 陈平友;刘宜丰;;常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超长结构中预应力的应用[J];建筑结构;2009年09期

4 樊小卿;温度作用与结构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1999年02期

5 冯健,吕志涛,吴志彬,韩重庆,周广如;超长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应用[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6期

6 朱伯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度与应力松弛系数[J];水利学报;1985年09期

7 傅学怡;孙璨;吴兵;;高层及超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徐变影响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傅学怡;吴兵;;混凝土结构温差收缩效应分析计算[J];土木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9 刘金砺,迟铃泉;桩土变形计算模型和变刚度调平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玉明;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控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江;郭剑;;高速公路大跨径框架墩的设计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2 徐坚,穆保岗 ,龚维明 ,崔峰 ,王景全;桩基逆作法的设计及施工方法[J];建筑技术;2002年11期

3 董丽娜;陈师;;浅谈高层建筑结构与地基和基础的共同作用[J];民营科技;2009年10期

4 李永乐;侯光阳;何畏;陈荣金;;矮塔斜拉桥地震反应谱分析[J];西南公路;2010年04期

5 郭院成;郭呈祥;张四化;李永辉;王卫中;;刚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对比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08年09期

6 冯红民;郭丽;;CFG桩复合地基在大型储罐工程中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年08期

7 张少华,祝毅;异常情况的地基处理[J];林业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8 穆翠玲;王文俊;Huimin Mu;;桥A-237R基础的刚度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1期

9 郜立焕;万畅;杨玮;周长生;柴玉东;杨毅;;风机基础刚度差的振动机理和诊断方法[J];风机技术;2007年04期

10 沈跃辉;;大跨连续刚构桥薄壁高墩施工稳定性研究[J];四川建筑;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庆文;刘向阳;;多层主楼与单层裙房基础差异沉降的处理[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2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姜兰潮;张莹;魏军;;不同基础刚度下威海观光塔的力学特性分析[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唐建华;沈滨;于玮;李伟强;;桩、土与基础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李翼祺;陈新法;郑礼义;陆炳祥;;软土中基础刚度的计算理论及试验研究[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高芒芒;潘家英;杨宜谦;;地基基础刚度对列车-桥梁耦合振动响应的影响[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7 杨敏;;基础设计的刚度法——一个新的设计概念[A];首届全国岩土工程博士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吉同元;李军海;;不同基础刚度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数值模拟分析[A];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雷晓燕;;高速铁路轨道振动与临界速度研究[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张建红;张幸幸;林小静;鲁晓兵;;动荷载作用下大圆筒基础离心模型试验[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海涛;路堤荷载下软黄土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及承载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褚航;复合桩基共同作用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4 冯瑞玲;柔性基础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5 刘丽萍;复合地基静动力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邸博;基础刚度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影响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唐明荣;CFG桩复合地基性状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赵宝俊;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下部结构刚度与体系的适应性分析[D];长安大学;2007年

4 刘永存;TBS无砟轨道结构设计与参数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5 徐玉芬;刚性长桩与柔性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D];东南大学;2005年

6 马毛子;上部结构、筏板、地基共同作用中的基础刚度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丘波;某高层办公楼上下部共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8 于鹏;非饱和黄土地基疏桩基础的承载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瑜;不同基础板理论下框架、筏板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赵捷;刚性桩复合地基三维数值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6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06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2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