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九江二桥平行钢丝斜拉索牵引入锚施工技术

发布时间:2018-01-11 12:27

  本文关键词:九江二桥平行钢丝斜拉索牵引入锚施工技术 出处:《世界桥梁》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斜拉桥 斜拉索 平行钢丝 牵引方式 入锚 提升门架 桥梁施工


【摘要】:九江二桥主桥为主跨818m的六跨不对称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斜拉索,钢丝直径7mm,抗拉强度标准值1 670MPa。通过对卷扬机牵引、软牵引、硬牵引及软硬组合牵引等牵引施工工艺的对比分析,结合该桥的斜拉索超重超长、中边跨索力差别大等特点,确定该桥斜拉索综合运用上述牵引工艺进行牵引。根据实际施工特点,设计了塔顶提升门架、梁端入锚施工平台等斜拉索安装辅助设施,有效解决了吊装能力不足、牵引设备安装困难等难题。为提高斜拉索安装工效,短索采用钢绞线接长法施工技术,有效降低梁端压锚的牵引力,加快了短索梁端入锚速度;长索采用梁端软牵引或组合牵引入锚方式,解决了长索梁端入锚困难的难题。
[Abstract]:The main bridge of Jiujiang No. 2 Bridge is a six-span asymmetrical double-tower and double-cable plane hybrid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a main span of 818m. The cable-stayed cables are parallel steel wire stay cables, and the diameter of steel wire is 7mm. The standard value of tensile strength is 1 670 MPa.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tra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oist traction, soft traction, hard traction and soft and hard combined traction,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overweight and super length of the cable-stayed cables of the bridg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ble forc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id-span and the mid-span,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cable-stayed cable of the bridge is tow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traction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lifting portal frame of the tower top is design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stallation efficiency of stay cables, the short cables are constructed by the method of long steel stran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stallation efficiency of cable-stayed cables by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hoisting capacity and difficult installation of traction equipment by means of auxiliary installation facilities such as beam end anchor construction platform and so o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raction force of the anchor at the end of the beam, and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the anchor at the end of the short cable beam; The method of soft traction or combined traction is adopted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long cable.
【作者单位】: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分类号】:U445.4
【正文快照】: 1工程概况九江二桥主桥为主跨818m的六跨不对称双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见图1),为密索半飘浮结构体系。全桥共设216根斜拉索,设计采用空间扇形双索面布置形式[1],其中南塔两侧各28对索,北塔两侧各26对索。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斜拉索[2],钢丝直径7 mm,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 670MP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华容;游新鹏;;超长斜拉索软硬组合牵引系统安装受力机理[J];中国港湾建设;2010年03期

2 郑一峰,黄侨,张宏伟;部分斜拉桥斜拉索设计方法研究[J];公路;2005年02期

3 包立新;喻骁;;斜拉桥施工中斜拉索长度计算和导管安装角度修正方法[J];公路交通技术;2011年03期

4 石建华;朱运河;李卫华;吴志刚;;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施工监控[J];世界桥梁;2010年02期

5 李伟;张强;;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索锚固参数设计研究[J];世界桥梁;2013年06期

6 陈卫成,高君福;富民桥斜拉索挂设工艺及施工索力计算方法[J];桥梁建设;2004年S1期

7 王磊;杨培诚;陈玉良;;超长斜拉索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0年S2期

8 高杰;黄克起;代龙;;粉房湾长江大桥斜拉索安装技术[J];桥梁建设;2012年S1期

9 左宏献;张士轩;付东;;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索安装技术[J];桥梁建设;2013年02期

10 童林鸿;肖江文;王林;;安庆长江铁路大桥4号墩斜拉索挂设施工[J];桥梁建设;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海东;林春姣;向中富;;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新型加固体系研究[J];公路;2008年11期

2 罗嗣碧;彭敬垒;;部分斜拉桥二次调索控制措施[J];公路;2012年05期

3 闫杰栋;蒋发;;北川新县城禹王桥设计与施工[J];世界桥梁;2012年04期

4 许肇峰;陈映贞;王强;;部分斜拉桥静载试验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12年03期

5 颜东煌;何博文;陈星烨;陈常松;;平行钢绞线斜拉索索力误差分析与张拉方案优化研究[J];中外公路;2012年06期

6 陈太聪;马海涛;苏成;;拉索静力状态的高精度无迭代求解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7 严和仲;岳青;阙水杰;肖炯;秦照付;刘华;;厦漳跨海大桥南汊主桥施工控制方法[J];世界桥梁;2013年05期

8 李伟;张强;;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索锚固参数设计研究[J];世界桥梁;2013年06期

9 钟海建;;淮安大桥斜拉索挂设施工工艺[J];福建建设科技;2014年03期

10 张德致;张露;刘喜惠;杨正伟;;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钢桁梁主跨主动快速合龙施工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1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从春;矮塔斜拉桥设计理论核心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李晓莉;独塔斜拉桥的设计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李冬生;拱桥吊杆损伤监测与健康诊断[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万其柏;斜拉—刚构协作体系桥的静力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淑红;外倾索面PC箱梁部分斜拉桥受力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晨;矮塔斜拉桥最优塔跨比的分析与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李晓磊;独斜塔单索面斜拉桥设计、施工及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张科乾;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分析与健康监测[D];浙江大学;2011年

4 高飞;部分斜拉桥力学性能分析及施工控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谷定宇;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仿真分析[D];郑州大学;2006年

6 刘锋民;大跨度PC矮塔斜拉桥设计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7 高翔;矮塔斜拉桥的结构行为分析及施工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波;斜拉桥索力优化及程序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9 朱刚;矮塔斜拉桥方案设计及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郑力;矮塔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齐辉;罗成斌;;武汉军山长江公路大桥B标主桥钢箱梁安装及斜拉索张挂施工[J];中国港湾建设;2005年06期

2 杨培诚;;鄂东长江大桥超长斜拉索施工技术[J];中国港湾建设;2011年02期

3 苏善根;鲍卫刚;李正熔;万国朝;;斜拉桥设计指南(上)[J];国外公路;1993年01期

4 谷利雄;林桢楷;王荣辉;;斜拉索无应力索长的实用迭代算法[J];中外公路;2012年01期

5 文武松,彭旭民,党志杰;斜拉索设计、试验与安装条例(上) 后张法协会斜拉桥委员会[J];国外桥梁;1997年02期

6 康小英,廖海黎;大跨度桥梁风障的设计、研究及应用[J];世界桥梁;2002年02期

7 欧阳永金,刘世忠,石占良;同安银湖大桥斜拉索体系[J];世界桥梁;2003年01期

8 毕桂平;钟永新;马勇;;上海长江大桥斜拉索施工工艺[J];世界桥梁;2009年S1期

9 石建华;朱运河;李卫华;吴志刚;;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斜拉桥施工监控[J];世界桥梁;2010年02期

10 王韶华;高海安;石艺歌;;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大规格斜拉索冷铸锚固体系质量控制[J];世界桥梁;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强;;浅谈肇庆大桥的设计创新[J];广东公路交通;2007年04期

2 ;信息窗[J];吉林交通科技;2001年04期

3 王福敏,邓志刚;虎门大桥悬索桥主缆索股热铸锚工艺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4 向雅娟;;斜拉桥大直径拉索的抗疲劳强度[J];中外公路;1993年03期

5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J];结构工程师;1997年02期

6 乔菊;;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J];铁道知识;2005年06期

7 刘文江;刘旭锴;王艳宁;华龙海;陈明贵;;天津子牙河大桥设计[J];城市;2006年04期

8 厉选;梁鹏;;门源县作窝人行钢索吊桥设计情况介绍[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9 王停珍,王强;φ7平行钢丝在移动支架分段浇筑连续箱梁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02年02期

10 马延荣;;钢索吊桥结构计算及设计要点[J];青海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克武;;武汉长江公路桥的斜拉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余云龙;罗国强;李刚;杜学国;;悬索桥主缆预制平行钢丝束的工厂化生产[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6年

3 金平;李刚;;厦门海沧大桥主缆束股制作[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4 冉钊;姚永喜;陈龙泉;;球铰平行钢丝束吊杆在小南门大桥修复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吴清明;;西藏达孜吊桥介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6 黄大健;;天津市新建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桥梁[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韩振勇;汤洪雁;孙建勋;;天津海河富民桥设计构思及结构特点[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楼庄鸿;郦铃福;;我国自锚式悬索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陆剑锋;单继安;王晨;邹跃建;;平行钢丝拉索使用寿命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VSL SSI 2000钢绞线斜拉索技术及其在国内大跨度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经验[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杨江虹;舟山连岛工程——耸立在大海上的雕塑[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西堠门大桥[N];中华建筑报;2010年

3 刘苏阳 (作者单位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宋晖与舟山连岛大桥[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记者 程志邋实习记者 陈一垒;为“中部崛起”搭建世界级大桥[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付丽;鄂东长江大桥通过动静载试验[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盛;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原理的桥梁索力测试方法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璨;斜拉索平行钢丝摩擦系数及正压力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9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09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5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