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大跨小净距偏压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7:35

  本文关键词:大跨小净距偏压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出处:《公路》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跨径 小净距 偏压隧道 施工方法 施工工序 优化


【摘要】:在大跨小净距偏压隧道施工中,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对保证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受力有很大影响。结合大跨小净距偏压隧道的结构形式,总结了其受力特点,并建立大跨小净距隧道在Ⅴ级围岩浅埋偏压环境下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分别采用双侧壁导坑法、CRD法对不同施工工序下围岩位移、应力和塑性区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RD对控制隧道水平收敛较为有利,但隧道拱脚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围岩塑性区较大,双侧壁导坑法对控制隧道拱顶下沉较为有利;先开挖浅埋侧隧道时中岩柱两侧拱肩、拱腰应力集中较大,而先开挖深埋侧隧道时隧道拱脚应力集中较大;先开挖隧道内侧时,洞周围岩位移较大。
[Abstract]: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ng span and small clear distance bias tunnel,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construction procedure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force of supporting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the structure form of long span and small clear distance bias tunnel.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nel are summarized, and the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of the tunnel with large span and small clear distance is establish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hallow burying bias pressure of grade V surrounding rock. The displacement of surrounding rock under different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is analyzed by using double lateral wall guide pit method and CRD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the arch of the tunnel is obvious and the plastic zon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is lar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tio of the stress to the plastic zone of the tunnel is more favorable to control the horizontal convergence of the tunnel. The method of double-sidewall guide pit is more favorable to control the tunnel dome subsidence. When the shallow buried tunnel is first excavated, the arch shoulder on both sides of the middle rock column is more concentrated, and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n the arch foot of the tunnel is greater when the deep buried side tunnel is first excavated. When the inner side of the tunnel is first excavated, the rock displacement around the tunnel is larger.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102220、51178398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IRT0955
【分类号】:U455.4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交通需求量的急剧增加,高速公路的车道数在不断增加,隧道开挖跨度也更大,出现了大量以三车道或四车道为代表的大跨小净距隧道,由于此类隧道开挖断面大、扁平率低、双洞及中间岩柱在施工过程中相互影响较大,其围岩稳定性较差。尤其在偏压荷载的作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郭子红;地下立交近接隧道稳定性的理论分析与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李志厚;云南山岭公路隧道修筑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李健;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支作用机理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黄阜;隧道围岩塌落机理与锚杆支护结构的上限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岳健;浅埋暗挖法修建水下小净距软岩隧道的力学行为和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张道兵;深埋硐室围岩压力上限解与结构体系可靠度[D];中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彦亮;;偏压隧道的进洞处理[J];科学之友;2012年08期

2 管桂平;李春峰;;浅埋偏压隧道冒顶机理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9期

3 吴青华;;对偏压隧道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2年20期

4 陈涛;;合福铁路浅埋偏压隧道溜坍分析及整治方案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5 郑天中;浅埋、软岩、大跨、偏压隧道施工新技术通过鉴定[J];铁道标准设计;1995年02期

6 钟新樵;土质偏压隧道衬砌模型试验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7 王兵,谢锦昌;偏压隧道模型试验及可靠度分析[J];工程力学;1998年01期

8 姜勇,朱合华;岩石偏压隧道动态分析及相关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3期

9 路军富;朱文喜;李月;;岩土偏压荷载对隧道的影响及其防治[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王萍;周小波;;偏压隧道施工中变形开裂处理案例分析[J];职业圈;2007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川;;地形偏压隧道的模型试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2 鲁光宏;许云跃;;对偏压隧道施工方法的初探[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3 王联;邓刚;;都汶路浅埋偏压隧道设计[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磊;傅钢;汪振伟;黄志强;;关于浅埋偏压隧道合理开挖进尺的讨论[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高广运;杨长;冯世进;刘松玉;;浅埋偏压隧道动态模拟工程实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文学;侯炳晖;孙西o,

本文编号:1410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10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2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