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堆载作用下桥梁被动桩偏移受力分析及处理措施

发布时间:2018-01-15 08:19

  本文关键词:堆载作用下桥梁被动桩偏移受力分析及处理措施 出处:《桥梁建设》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桥梁基础 被动桩 堆载 位移 轴力 负摩阻力 裂缝宽度 纠偏 有限差分法


【摘要】:为研究堆载对桥梁被动桩的影响,以某桥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被动桩偏移受力分析,判断基桩能否继续使用并提出处理措施。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下部结构模型,计算堆载作用下桥墩偏移并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基桩内力及偏移,按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最大裂缝宽度并评估基桩状态,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处理措施。结果表明:堆载导致桥墩偏移,墩顶横向偏移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堆载作用下,基桩产生了较大偏移和弯矩,桩顶轴力和桩身轴力分布不均,并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摩阻力(距堆载越近负摩阻力越大);最大裂缝宽度为0.08mm,小于规范限值,判断基桩可以继续使用,提出堆载反压和应力释放孔联合纠偏,开挖卸载、水平顶推结合应力释放孔纠偏等处理措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urcharge on the passive pile of the bridge,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isplacement force of the passive pile in the background of a bridge.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substructur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ier under the action of surcharge and compare with the measured value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force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foundation pile. The maximum crack width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circular sec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eccentrically compressed members and the state of foundation pile i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e treat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lacement of pier is caused by surcharge.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lateral migration of pier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values. Under the action of surcharge, the pile has a large offset and bending moment, and the axial force on the top of the pile and the axial force on the body of the pile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nd the negative frictional resistance is produced to varying degrees (the closer the pile load is to the pile load, the greater the negative friction resistance is. The maximum crack width is 0.08mm, which is less than the limit value of the code, so it can be judged that the pile can continue to be us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heap-load backpressure and stress release hole should be combined to correct the deviation and excavate and unload. Horizontal push combined with stress release hole and other treatment measures.
【作者单位】: 中铁大桥局集团桥科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
【分类号】:U443.15
【正文快照】: 1引言根据基桩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承受水平荷载的桩分为两类:一类为主动桩,即直接承受外荷载并主动向土体传递荷载的桩;另一类为被动桩,即由于桩周土体侧向变形而承受侧向土压力的桩。修建于软土地基上的桥梁基桩,在施工及运营期间,由于基坑开挖、桩基周边堆载或邻近处打桩等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新亮,董志良,杨福麟;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土体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的研究[J];水运工程;2004年02期

2 卓敏;;桥下软土地基上临时堆载对桩基的影响[J];工程建设;2009年06期

3 毛朝辉,刘国彬;基坑开挖对下方近距离隧道的保护[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周丁恒;陈长江;曹力桥;易礼;;堆载控制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铁区间隧道上浮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8年S1期

5 田忠;;真空堆载预压加固软基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7年07期

6 张检红;;电测式十字板剪切试验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年04期

7 郑海;张志却;;桥下空间利用技术[J];山西建筑;2011年04期

8 夏振军,尹敬泽,魏建年;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施工技术[J];公路;1999年S1期

9 韩福凯;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港工技术;1996年02期

10 龙正兴,彭杰;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原理及应用[J];市政技术;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丁恒;陈长江;曹力桥;易礼;;堆载控制基坑开挖引起的地铁区间隧道上浮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信广;;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理论和实践[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杨和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法加固堤基施工工法[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4 张健杰;杨春方;;道路工程真空预压软基处理研究[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5 郭克诚;陈磊;;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基[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高水琴;汪益敏;;道路扩建中应用袋装砂井加固软土地基工程实例[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石振明;鹿存亮;;软土路基沉降有限元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艳玲;;塑料板排水超载预压加固地基有限元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建峰;石振明;;路堤的几种沉降形式探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王艳玲;陈建峰;;高填土软土路基稳定性监测方法[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曾瑞雄 肖明葵 王伟智 陈英福 张雪海;像造航天飞机一样建码头[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立强;超软吹填土地基真空预压理论及模型试验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庆;地面堆载对既有盾构隧道结构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胡建荣;软土地区路堤堆载下桥台桩基侧向变形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坤;海滨软基上填土路基对邻近桥梁桩基影响的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4 邓翔;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公路软基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陈花美;吹填软粘土地基上堆载对半圆体防波堤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王洪兵;保腾高速公路五合立交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丁琼;后方堆载作用下高桩码头变形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刘国祥;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软土路基的设计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段晓沛;大面积超载预压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研究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孙笑;长安综合试车场(垫江)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和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7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27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c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