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东名高速公路路面结构
本文关键词:日本新东名高速公路路面结构 出处:《中外公路》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确保重载交通高速公路路面具有安全、快速行驶的功能,并能长期保持路面结构的耐久性,新东名(东京-名古屋)高速公路71%的路基段和所有的隧道内均采用了复合式路面。由连续配筋混凝土板与高性能沥青铺装层组成的复合式路面,以往曾在多条路段采用,通过对这些路段的长期使用情况调查得知,复合式路面车辙的发展,不到通常沥青路面的一半,证明复合式结构提高了路面的耐久性;复合式路面裂缝发展较沥青路面慢,裂缝率达到20%的时间:沥青路面为15年,而复合式路面为25年;复合式路面的维修周期是沥青路面的1.5倍,对重载交通的路面,若考虑维修因素,复合式路面是一种经济的路面结构。此外,由于维修周期的延长,减少了沥青路面废料的产生,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at heavy traffic highway pavement has the function of safe, fast driving, and can maintain the durability of the pavement structure for a long time. The roadbed section and all tunnels of Xindong Ming (Tokyo-Nagoya) expressway 71% are made of composite pavement, which is composed of continuous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and high performance asphalt pavement. It has been used in many road sections in the pas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long-term use of these sections, the rutting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pavement is less than half of that of the usual asphalt pavement, which proves that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improves the durability of the pavement. The crack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pavement is slower than that of asphalt pavement, and the crack rate reaches 20%: the asphalt pavement is 15 years, and the compound pavement is 25 years; The maintenance period of composite pavement is 1.5 times of that of asphalt pavement. If maintenance factor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composite pavement is an economical pavement structure. Reduce the prod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waste, can reduce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U416.2
【正文快照】: 1新东名(东京-名古屋)高速公路新东名(东京-名古屋)高速公路的御殿场-三日间于2012年4月14日开通,为了确保重载交通高速公路路面具有安全、快速行驶的功能,并能长期保持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在新开通的路段中,71%的路基段和所有的隧道内均采用了复合式路面。1.1新交通大动脉的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新;亭枫公路复合式路面设计[J];上海公路;2001年03期
2 王朝辉,王选仓;复合式路面养护维修关键技术探讨[J];公路;2005年04期
3 覃克;陈革非;;广西复合式路面方案设计初探[J];西部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4 王林涛;陈维韬;;复合式路面设计及研究现状[J];山西建筑;2007年11期
5 陈维韬;;复合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14期
6 闫奕龙;;复合式路面应力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7年09期
7 王海春;田平;;复合式路面受力的分析研究[J];路基工程;2007年06期
8 周海春;;复合式路面的发展与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9 聂非;;浅谈各种刚柔复合式路面性能特点的比较[J];山西建筑;2008年07期
10 任大鹏;罗应建;孔永健;;基于综合模糊评价的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及程序实现[J];交通科技;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萍;;国内外复合式路面发展概况[A];湖北省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萍;;国内外复合式路面发展概况[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晓华;王海燕;张彩利;;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分析[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黄文森;;钢纤维——钢丝网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经济效益分析[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陶建东;李英涛;;隧道复合式路面沥青层最大剪应力影响因素分析[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6 刘朝晖;郑健龙;华正良;;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荷载应力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7 胡长顺;王秉纲;;城市道路路面新结构——RCC+AC复合式路面设计方法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8 董刚;王海燕;;应力吸收层在地下道路复合式路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刘朝晖;郑健龙;;CRC+AC复合式路面结构层间剪应力分析与层间界面抗剪强度试验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寿臣 黄彩波;企业名片这样打造[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朝辉;高等级公路复合式路面养护维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2 王小民;隧道沥青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及防排水体系优化[D];重庆大学;2007年
3 杨帆;新疆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分析与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4 柳子晖;板底压浆技术在复合式路面上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任大鹏;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评价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袁明;复合式路面永久变形及界面粘结强度变化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7 谢彭宇;刚柔复合式路面结构界面处理技术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8 万敏;铺设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复合式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马祥辉;复合式路面反射裂缝处治措施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董侨;沥青混凝土+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31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31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