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6 16:22

  本文关键词: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出处:《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公路隧道 围岩亚级分级 软件开发 围岩稳定性 施工阶段


【摘要】:由于在实际隧道工程中,各级围岩的稳定性情况极为复杂,即使是同一级别的围岩,隧道稳定性也不尽相同。为了实现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的可操作性与自动化,本文基于围岩稳定性对统一的围岩(岩质和土质)亚级分级理论标准及亚级分级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出相应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包括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指标值输入、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分级、公路隧道设计参数确定和结果输出四大模块,实现了人机交互,同时还采用数据库对围岩的信息进行保存,使其应用更具人性化,操作更加简单。通过该系统的现场应用,其准确率可达85%以上,其计算结果可以为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及围岩变更提供一定的依据。
[Abstract]:In the actual tunnel engineering,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at all levels is extremely complex, even if the same class of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stability is not the sam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peration and auto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classification in construction stag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to the unified rock (rock and soil) sub-classification theoretical standards and sub-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tudy.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system is developed. The system includes four modules: the input of the classification index valu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highway tunnel, the sub-classific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he highway tunnel,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 output of the result of the highway tunnel, and the man-machine interaction is real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database is used to preserve the in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which makes the application more humanized and the operation more simple. Through the field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the accuracy of the system can reach more than 85%.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some basi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hange of surrounding rock in construction stage.
【作者单位】: 山东交通学院土木工程系;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51.2
【正文快照】: 1引言隧道围岩分级是隧道设计施工的基础条件之一,由于公路隧道穿越的地层一般复杂多变,这往往使设计阶段的围岩分级与实际施工时的围岩情况出现差异,如果在实际隧道施工中,围岩级别仅需调整半级或更少级别时,应对围岩进行亚级分级。文献[1~4]以围岩的自稳性为基础,建立了岩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明年;魏龙海;李海军;刘彪;;公路隧道围岩亚级物理力学参数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2 王明年;刘大刚;刘彪;李海军;;公路隧道岩质围岩亚级分级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3 于丽;王明年;房敦敏;陈炜韬;;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的数量化理论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12期

4 王明年;陈炜韬;刘大刚;童建军;;公路隧道岩质和土质围岩统一亚级分级标准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2期

5 童建军;王明年;李培楠;王玉锁;;公路隧道围岩亚级开挖及支护设计参数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书生;曾祥国;姚安林;王清远;陈华燕;赵师平;;小净距隧道开挖工艺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3期

2 周笑;彭阳;;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阶段临时支护安全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3 陈国栋;王荣辉;;拟建的重庆市琴韵广场对小龙坎铁路隧道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4 尹蓉蓉;朱合华;;硫酸盐结晶作用后深埋公路隧道安全性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5 孙狂飙;邓文龙;;隧道现场围岩级别判定方法探讨[J];安徽地质;2009年01期

6 赵国刚;袁春花;吴育忠;;省道S212线峰山隧道塌方处理[J];安徽建筑;2006年04期

7 徐烽峰;李海波;;长管棚在双连拱隧道洞口施工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8 李老三;杨小礼;;大断面隧道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9 刘斌;宁茂权;;西岙隧道上穿排污隧道设计浅析[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10 宁培淋;杨锐;孙世永;;深埋连拱隧道围岩压力的两种计算方法比较[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达明;尚彦军;孙福军;孙元春;吴锋波;刘志强;;岩体强度估算方法研究及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马超锋;李晓;成国文;赫建明;;大跨度公路隧道围岩动态分级的Bayes优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杨川福;曹均旺;张斌;;浅谈地质雷达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双茁;沈洪波;;六武路隧道LED“绿色照明”设计[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第2届学术研讨会交流报告[C];2011年

5 宋玉香;贾晓云;朱永全;;地铁隧道复合式结构可靠度简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唐新权;;骆驼场隧道基底树根桩加固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7 王伟;苗德海;李鸣冲;;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动态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8 侯军红;;太中银铁路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陶伟明;;高水位山岭隧道防排水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工程实践[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豆世康;;柠条塔车站牵出线隧道装车作业和防灾救援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少刚;地下互通立交隧道设计参数优化及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邬玉斌;地下结构偶然性内爆炸效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郭磊;浅埋暗挖水下隧道管棚作用机理及开挖的扰动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韩日美;浅埋土质隧道特性分析及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慕慧;山区高速公路限速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赵峰;公路隧道运营风险评估及火灾逃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占武;支护参数对隧道围岩影响的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李亮;基于BS构架的公路隧道施工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梁苗;云驾岭深部松软破碎岩层大断面硐室锚注支护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胡达;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志岳;广梧高速某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尹亚明;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在长隧道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林丽芬;高层建筑群对其下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琦;基于PLC的高速公路隧道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昌大学;2010年

9 郑俊清;复杂地质条件小净距短隧道现场监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夏谦;隧道内爆炸作用衬砌结构的损伤机理和抗爆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良琴,聂德新,任光明;软弱结构面粒度成分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探讨[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2期

2 王明年,何林生;建立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的思考[J];广东公路交通;1998年S1期

3 胡卸文,黄润秋;西南某电站坝区岩体质量分级与评价[J];水力发电学报;1996年02期

4 沈中其,关宝树;施工阶段围岩类别的定量评定方法[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1998年12期

5 顾成权,孙艳;土体内聚力随含水量、粘粒含量及干密度变化关系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年01期

6 王玉锁;陈炜韬;王明年;;砂土质隧道围岩粘聚力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6期

7 关宝树;围岩分类的数量化研究[J];铁道学报;1988年04期

8 徐燕;佴磊;;两步分级法在公路隧道动态施工围岩分级中的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7年02期

9 关宝树;熊火耀;翁汉民;;裂隙岩体强度的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82年01期

10 赖琼华;岩土变形模量取值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大刚;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岩体围岩亚级分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房敦敏;基于数量化理论的岩质围岩施工阶段亚级分级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放平;张伟;宫凤强;黄炳仁;;山岭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位移判别分析方法[J];公路工程;2008年06期

2 张笑然;潘载业;;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探讨[J];西部交通科技;2006年01期

3 徐林生;;财神梁公路隧道施工稳定性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J];公路隧道;2009年04期

4 王明年;刘大刚;刘彪;李海军;;公路隧道岩质围岩亚级分级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5 林在庚;;新奥法隧道监控量测施工实践[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3期

6 王明年;陈炜韬;刘大刚;童建军;;公路隧道岩质和土质围岩统一亚级分级标准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2期

7 王小军;田登;;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实体模型系统研究[J];公路隧道;2010年03期

8 徐燕;佴磊;;两步分级法在公路隧道动态施工围岩分级中的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7年02期

9 张元连;杨成斌;;洞山隧道浅埋段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工作[J];工程与建设;2008年01期

10 张胜;刘志楠;;基于监控量测技术实现马金岭隧道的动态设计与施工[J];交通标准化;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梦军;赵明阶;刘绪华;敖建华;;岩溶区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孔祥金;叶勇;;对公路隧道科研和新技术应用之刍议[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刘洪洲;喻军;;大风垭口隧道施工期间塌方治理技术[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林志;王少飞;;基于风险分析的公路隧道防火安全等级研究[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周旭;傅立新;;公路隧道的线形设计[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黄建林;张厚泉;;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裂缝探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叶军;王永成;张强;常丽虹;;科顺—奇封防排水系统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A];“防水工程与材料”第九届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明军;;公路隧道工程地震灾害成因及修复技术探讨[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9 杨绍战;陈建勋;赵超志;左庆忠;;隧道监控量测数据管理系统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包乃文;王昌水;;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公路隧道安全监控[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储国强、梁娟;世界最长双洞公路隧道建成[N];人民日报;2007年

2 关书敏;公路隧道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2年

3 记者 付洪军;凤凰山公路隧道主体年底前贯通[N];珠海特区报;2009年

4 杜流程 卫双伟;运城中条山公路隧道将开建[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5 记者 郑向鹏 通讯员 周清;福龙路横龙山隧道右线提前贯通[N];深圳特区报;2007年

6 关书敏 葛运溥;为中国第一条海底公路隧道建设保驾护航[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王欢院 范国仓 宋荣敬;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N];陕西日报;2011年

8 通讯员  徐勇 祁军 记者  张涛;万州铁峰山隧道建成通车[N];中国交通报;2007年

9 记者 熊金超;“长江第一隧”试通车,武汉“三维”过江[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董恒;穿越大秦岭 圆梦好时代[N];中国交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学臻;公路隧道运营安全评价及管理系统开发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刘大刚;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岩体围岩亚级分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赵峰;公路隧道运营风险评估及火灾逃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张连成;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建设安全保障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史小丽;基于环境因素的公路隧道路面结构型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赵占厂;黄土公路隧道结构工程性状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任锐;公路隧道复杂通风方式物模试验的适用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长安大学;2011年

8 姜云;公路隧道围岩大变形的预测预报与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9 仇玉良;公路隧道复杂通风网络分析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罗鑫;公路隧道健康状态诊断方法及系统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志宇;公路小净距隧道相似模型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谢卓雄;小净距隧道近接施工围岩稳定性及结构力学行为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3 陆威;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软件研究与开发[D];吉林大学;2007年

4 冯景伟;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支护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5 胡达;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来弘鹏;黄土公路隧道合理衬砌断面型式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李志厚;公路隧道特大塌方病害处治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8 苏江川;下穿巨型滑坡的公路隧道结构安全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9 黄珂;下穿巨型滑坡修建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赵志忠;乌零一级公路隧道温度场特征及冻害防治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33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33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1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