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碎石混合料水热稳定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 道路工程 透水路面 水—热稳定性 PPM 出处:《公路工程》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其在高温多雨地区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环境,采用高温汉堡浸水车辙试验研究在水-热共同作用下PPM的抗变形衰减规律,并与AC—13和PAC—13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PPMA、PPMB、PPMC、AC—13以及PAC—13五种试验材料进行汉堡浸水车辙试验后,结果表明:5种道路材料的最终变形依次为-4.21、-3.78、-5.18、-6.89、-4.10 mm;其中PPMB的最终变形最小,AC—13的最终变形最大,故PPM具有较好的水热稳定性能,以PPMB为最优。因此,在高温多雨环境下,可以对该种路面做进一步推广,并且建议优先选用孔隙率为20%的PPM作为铺面材料。
[Abstract]:Aiming at th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of PPM in pavement engineering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rainy area, the anti-deformation attenuation law of PPM under the action of water and heat was studied by using high-temperature Hamburg immersion rutting test.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C-13 and PAC-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al deformation of the five kinds of road materials is -4.21 ~ 3.78 ~ 5.18, respectively, after the rutting test of Hamburg immersed in water by AC-13 and PAC-13,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al deformation of the five kinds of road materials is -4.21% -3.78% -5.18. -6.89-4.10 mm; The final deformation of PPMB is the smallest and the final deformation of AC-13 is the largest, so PPM has better hydrothermal stability, and PPMB is the best. Therefore,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rainy environm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PPM with porosity of 20% be preferred as pavement material.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14.1
【正文快照】: 0引言多孔聚氨酯碎石混合料(Porous PolyurethaneMixture,PPM)是一种新型道路路面材料。其孔隙率范围一般在15%~30%,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是由聚氨酯胶粘剂与单级配或间断级配骨料按一定配合比拌合而成的新型路面材料。PPM的强度生成主要是由于聚氨酯胶水氧化后产生的胶结力以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朝辉;王沁芳;杨娟;;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影响因素研究[J];混凝土;2008年03期
2 栗培龙;张争奇;李洪华;王秉纲;;沥青混合料汉堡车辙试验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朝辉;王沁芳;杨江金;杨娟;;胶结材特性与多孔混凝土性能的关系研究[J];混凝土;2009年02期
2 杨久俊;严亮;韩静宜;;植生性再生混凝土的制备及研究[J];混凝土;2009年09期
3 徐仁崇;桂苗苗;龚明子;刘君秀;陈清己;;不同成型方法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2011年11期
4 钱波;高建勇;胡晓;;基于频率寻优的路面透水混凝土关键因素研究[J];混凝土;2012年01期
5 程火焰;朱荡荡;李伟;;护坡板透水性混凝土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2年04期
6 杨海荣;关宏信;;高温、重载、慢速条件下上坡沥青路面车辙[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周立波;;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车速调查分析[J];今日科苑;2009年04期
8 杨丙龙;;国内外沥青路面抗车辙研究动态[J];交通标准化;2008年04期
9 高景伟;延西利;李金永;;PS路面强力剂在毛乌素沙漠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处治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年01期
10 张洪亮;郭忠印;高启聚;丛林;;重复荷载作用下砂土永久变形预估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国;混凝土梁桥沥青铺装结构分析与材料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任永利;陶瓷废料用于沥青路面隔热层混合料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辉;重载高温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陈宝;长大纵坡路面合理结构与提高整体寿命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赵斌;沥青混合料热再生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张宜洛;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行为和混合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庄传仪;基于加速加载响应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8 蔡旭;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评价及结构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江;长大上坡路段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10 石福周;沙漠地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稳定性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波;袁万杰;陈忠达;;用车辙系数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2期
2 孟宏睿,徐建国,陈丽红,尚建丽;无砂透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4年02期
3 张争奇,梁晓莉,李平;沥青老化性能评价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4 钱振东;舒富民;;高模量沥青稳定碎石性能试验[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建湘;;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J];工程设计与研究;2004年01期
2 武志芬;郭润堂;;沥青玛碲脂碎石混合料强度形成与设计要点相关性分析[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6年03期
3 张军;;浅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J];山西建筑;2008年34期
4 林连海;;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发展规律研究[J];山西建筑;2008年18期
5 鄂勇毅;;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作路面基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浅析[J];内江科技;2009年04期
6 杜春霞;;粉煤灰作填料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7 李学朝;盛恩怀;倪富健;李再新;;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收缩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年07期
8 张巨英;富玉华;;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北方交通;2011年06期
9 赵德有;;增强水泥碎石混合料后期强度技木措施的探讨[J];中国公路;2002年21期
10 何兆益;张政国;黄刚;;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方法对比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许彦召;杨红芬;;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施工问题及对策[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2 吴育苗;;浅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厂拌配合比控制[A];海南省公路学会2005年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3 卢永贵;赵可;;沥青玛喔脂碎石混合料级配试验研究[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4 王茜倩;;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比设计[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下)[C];2012年
5 孙耀东;王龙;;微黏结二灰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试验研究[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晖;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基层的质量控制[N];晋中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何慧斌;大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研究及应用[D];湖南大学;2003年
2 唐军;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路用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3 陈小薇;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方法和技术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4 高琼;二灰碎石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及其可靠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7年
5 孙亦纯;改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收缩性能的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周新锋;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44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4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