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F-AHP组合模型的应急物流能力评估——以地震灾害为例
本文关键词: 应急物流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灰色模糊层次分析法(GF-AHP) 三角白化权函数 出处:《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评价应急物流能力水平,基于系统思想,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含应急物流系统投入、应急物流运作管理和应急物流效率效果3个模块15个指标的应急物流能力评估体系;建立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评价汶川、青海、芦山地震中的应急物流能力.结果表明:汶川、玉树地震中所表现出的应急物流能力属于灰类"中",但后者倾向于"良",优于前者表现出的"中差",芦山地震中表现为"良";芦山地震中,应急物流系统投入相比于运作管理优势明显,说明在系统投入方面已得到较多支持,而运作管理这个应急物流软能力需要加强和提升;模型结果与现实反映基本吻合,说明灰色模糊层次分析法(GF-AHP)方法有效,结果有较高可信度.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emergency logistics capacity, based on the system idea, the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put. Emergency logistics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logistics 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of three modules 15 indicator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capacity evaluation system; The grey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triangular whitening weight function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model analysis,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ability in Wenchuan, Qinghai and Lushan earthquake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capability in Wenchuan, Yushu earthquake belongs to "middle", but the latter tends to "good". It is better than the "medium difference" in the former, and "good" in the Lushan earthquake. In the Lushan earthquake,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put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operation management, which shows that the system input has been more supported, and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oft capability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enhanced. The mode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alit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grey 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GF-AHP)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the results are reliable.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3079)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SJB6300091)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CXLX-0174)
【分类号】:U116
【正文快照】: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频发,每年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 000亿人民币,人财物损失惨重.应急物流能力是灾难损失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是应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害发生前后,应急物资与救援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君;郇红艳;;基于F-AHP的产业转移后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文勇;李冬梅;;阿坝州三大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2 郑亮;蒋志雨;;铝粉厂粉尘爆炸危险性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安防科技;2009年08期
3 齐新安;朱祖林;;安徽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与发展态势的灰关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汪周生;;外部环境因素与合肥会展经济发展关联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王贵权;朱云鹃;;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丁玉玺;;安徽省科技与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7 吴国锋;;基于二次插值的GM(1,1)模型在用电量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王辉;孙世群;熊鸿斌;;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灰色预测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6年04期
9 邱福林;穆兰;;广东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朱春江;唐德善;;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农业种植业结构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碧春;;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尹春杰;孙洁君;张承慧;;一种新型的蓄电池组状态在线检测及故障预报算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军亮;肖新平;毛树华;;灰色双层线性规划的粒子群解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戴文战;李俊峰;;图像边缘检测新算法及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刘捷;李军亮;廖锐全;;非等间隔广义累加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高金凤;;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图像去噪算法研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李俊峰;戴文战;潘海鹏;;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8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9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赖于民;李瑞光;杨映明;;产业技术路线图评价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魏光明;我国环境税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昕;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董凤娟;注水开发阶段的储层评价与油水分布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曲建军;基于提速线路TQI的轨道不平顺预测与辅助决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峰;网络环境下单线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优化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浪;公路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控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刘美玲;融合多元环境因子的水稻重金属污染水平遥感评估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张翔;文本挖掘技术研究及其在综合风险信息网络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慧;杏鲍菇优良杂交子的初步选育[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文伍;杉木树矿井瓦斯地质规律及瓦斯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晓彬;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米帅;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吴壮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顺岩;灰色系统理论在间歇式染色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振;网络舆情预测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赵乐乐;在役桥梁结构健康诊断与寿命预测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秀铜;李璐;;基于AHP-FUZZY方法的锦屏一级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2 张燕;;环境管制视角下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当代财经;2009年01期
3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4 郝朝军;;苏南与苏北产业转移的机制与政策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毛广雄;;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转移耦合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0期
6 宋可;;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效率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王晓东;;产业升级和转移背景下广东工业行业效率变化实证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分析[J];预测;2010年04期
8 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穆文龙;江苏省区域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志杰,邓伟,王卫国;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年05期
2 欧忠文,王会云,姜大立,卢宝亮,甘文旭,梁靖;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沈建国,熊坚;物流与应急物流略谈[J];物流科技;2005年04期
4 朱炜,胡安辉;层次分析法在应急物流方案选择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5年03期
5 ;我国应急物流国标有望明年出台[J];交通标准化;2010年18期
6 张起花;;应急物流与地震较量——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东[J];运输经理世界;2008年06期
7 宁广靖;;铁路应急物流还有多远?[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年09期
8 罗毅;;构建铁路应急物流体系的研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9年02期
9 ;应急物流国家标准即将出炉[J];专用汽车;2010年07期
10 王凌峰;;甲型流感凸显应急物流重要性[J];珠江水运;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方;卢艳;;农产品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鞠彦兵;杨尚洪;王爱华;;应急物流风险评价研究[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马芬;;构建我国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的措施和建议[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睿;佘廉;;枢纽城市紧急事态下应急物流系统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建华;陈安;张新;;重大灾害物资保障问题探讨[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彭岷;陈宏;;“5.12”汶川大地震后救援物资供应情况的初步分析——以彭州市下辖三镇为例[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龚卫锋;徐东;刘海军;;应急物流保障研究初探[A];第三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路应金;郝莉;唐小我;;成本有效性约束下应急物流动态保障机制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付玮琼;;灾后多物资组合调运应急模式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万毅;;三贴近、三进入、三服务:谈院校“学研”功能的发挥[A];2011年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魏际刚;应加快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建设[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2 李俊雄;民革广州市委建议建立亚运应急物流机制[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职博士研究生 张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魏际刚;高度重视应急物流体系建设[N];经济日报;2009年
4 记者 张东 龚志伟;首部应急物流国标有望明年出台[N];中国质量报;2010年
5 记者 杨紫;中物协与企业携手推动应急物流建设[N];现代物流报;2008年
6 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欧文权 李捷;加快构建广西应急物流体系[N];广西日报;2010年
7 王亮;应急也有始料不及[N];国际商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洪厚兴;我国首家应急物流动员中心成立[N];现代物流报;2008年
9 东泓;应急物流 激情与智慧同在[N];国际商报;2008年
10 孙开钊;从汶川地震看我国的应急物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建光;突发事件食品应急物流中应急能力评价与方案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缪成;突发公共事件下应急物流中的优化运输问题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王绍仁;震后应急物流系统优化中的LRP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祁玉青;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5 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达强;基于应急系统特性分析的应急物资分配优化决策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郭晓光;面向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网络规划与运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李周清;大规模突发事件救援物资联动调运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国旗;具有多属性特征的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赵彤;我国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救灾物资配送系统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刚;基于国家大部制下企业应急物流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震宇;南阳市粮食应急物流中心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3 郑成功;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构建及实现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张盈盈;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5 苑魁;快速反应的应急物流系统设计及应急服务网点选址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郭璇;药品应急物流网络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郭亚飞;港口应急物流系统运作预案及评价[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邓琳娜;浙江省救灾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云鹏;中国救灾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陈小可;应急物流网络鲁棒性问题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0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50660.html